<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 2025年成人高考倒計時
    2025,10,18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成人高考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考點時間線整理(1921-1939)

2023-09-2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識點多而雜,這就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善于歸納終結,根據時間節點來歸納出復習重點,以下是依據時間線為大家整理的重要事件及相關考點。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點事件時間線整理

1921-1929

1921.07 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07 中共二大:制定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反帝反封建綱領。(一大立黨,二大立綱)

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對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性質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當時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的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最低綱領”——(民族革命階段的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華民族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綱領有其主客觀的因素:

主觀因素:①黨開始懂得馬克思主義要和中國實際相結合;②黨對中國國情有了初步認識。

客觀因素:①國內外時局的新變化;②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建黨開始我黨沒有意識到黨內的“左”右傾的問題。)

歷史意義:①(初步指出)正確分析了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對象、動力、前途;

②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黨中央領導人民走上了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新征途。

1922.08 李大釗、陳等同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會晤,商談國共合作事宜,孫決定實行聯俄聯共,邀請共產黨員幫助改組國民黨。

1923.06 中共三大:內容:

①確定國共合作,黨內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策略。

②比較明確的提到了和國民黨合作過程中的“左”右兩種錯誤傾向(批評了陳的右傾傾向),大會批評了這兩種傾向,但是沒有使用和“左”右做斗爭這個概念。

③提出“真正平民政權”,即接受了共產國際關于國共合作以及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決議案,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政治上的獨立性。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礎。(瞿秋白最早提出統一戰線概念);

1924.01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把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發展為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1925.01 中共四大: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思想。

中心議題:討論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如何領導即將到來的功能運動高漲的問題。

歷史功績:

①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各個階段的革命態度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但沒指明如何爭取領導權,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②指出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農民建立鞏固工農聯盟的重要思想;(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③把國民黨分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對國民黨的工作是擴大左派,批評和爭取中派,反對右派;

④大會還制定了有計劃的開展工農運動的方針。

⑤明確將資產階級分為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1925.11《少. 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 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瞿秋白、鄧中夏等就提出了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前身。

1925.12《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最早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文章。(“新”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澤東思想萌芽的重要標志)

內容:①分清敵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②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敵人;

③首次把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中間勢力、要團結)既有革命性又軟弱性、妥協性。

④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動力,也是同盟軍),農民是最可靠的同盟軍;

⑤工業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1926.03 蔣介石在廣州制造“中山艦事件”。

1926.05 以葉挺為團長的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奉命進入湖南,揭開了北伐序幕。

1926.07 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1926.09《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附:1921.07 月-1927.04 毛澤東思想的萌芽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 和 國民大革命時期)

1927.04 中共五大:這次代表大會是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召開的。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對待農民問題上的錯誤)錯誤,并決定黨的重

大方針政策。

失敗原因:

①雖然批判了陳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②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陳獨秀雖然作了一些檢查,但沒有真正改正錯誤。

1927.03《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共領導農民運動的偉大綱領。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提出了黨在農村的階級路線。

內容:①肯定農民的作用及黨領導農民革命的重要性;(正確解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

②論述了建立農民革命領導權和農民革命武裝的必要性;

③分析了農民的富農、中農、貧農三個階層,認為貧農是農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④相信群眾、依賴群眾、放手發動群眾。

1927.08 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1927.08 八七會議: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中心議題:①會議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撤銷陳的書記),

②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③并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

1927.09 三灣改編:這是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原則,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軍隊

1928.06 中共六大:明確規定了沒收一切土地,確定了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的階級路線,對富農的政策也有調整,但沒有根本解決。

主要討論:①中國社會的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確定: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力量:工人階級;革命前途:社會主義;

革命的政治形勢: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革命的中心任務:工農民主專政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盲動主義的錯誤。和陳的右傾錯誤。

⑤會議還制定了中國革命現階段的十大政綱;

⑥規定了黨的建設、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紅軍和根據地建設的各項政策;

缺點:①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

②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③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對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1928.04 朱德、毛澤東會師井岡山,總結出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大、敵退我追”的游擊戰的基本原則。

1928.10《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根據地為戰略陣地。

這一時期中國紅色政權能夠春在并發展的條件有:

(客觀)① 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② 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發展 ③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影響

(主觀)④ 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政策的正確 ⑤ 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1928.12 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沒收一切土地。

1929.04 毛澤東主持制定興國《土地法》,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糾正。

1929.12 古田會議:會議通過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中心思想: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和黨的建設。

會議規定:①進一步闡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決定著軍隊的性質和面貌,這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

②規定紅軍除了要進行打仗消滅敵人的軍事活動之外,還要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

③在黨建方面,強調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④古田會議的這個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⑤有效糾正了由于紅四軍黨內組織基礎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成份所構成,由于紅軍尚在幼兒時期,黨的領導及缺乏一致的堅決地斗爭,而產生和發展的各種錯誤傾向。

⑥領導干部之間消除了隔閡,統一了認識;全軍上下增強了團結,軍隊呈現出一派嶄新的精神面貌。

?毛中特時間線(1930-1939)

193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以"鄉村為中心"思想的提出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內容:①建立紅色政權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②闡述了中共領導的紅軍和小塊紅色區域存在發展的可能性;

③明確地提出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路線與政策;

④提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05《反對本本主義》——堅持調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意義:①是中共黨內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強調必須“洗刷唯心精神”、反對脫離實際的“唯書、唯上”的本本主義。

②是中共黨內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線"的文章;強調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③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④提出從"實際出發的思想","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⑤闡明了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及調查方法即階級分析方法。

1930. 09 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結束了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

1930. 12 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開始進行第一次軍事“圍剿。-五次反圍剿開始。毛澤東提出“誘敵深入”等作戰原則

1931. 01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占統治地位。

主要表現:①在革命性質上,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把反資和反帝并列。

②在革命形勢上,強調革命高潮的到來。

③在革命道路上,堅持以城市為中心。

④在軍事方面,軍事教條主義,用所謂的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

1931. 基本形成一條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的地主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實行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限制富農。

(抗日戰爭時期):減租減息。

(解放戰爭時期):實行土地改革政策。

(49 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區土改運動中實行保護富農的政策,保存富農經濟。

(合作化開展以后):對富農的政策采取從限制到逐步消滅的政策。

1934.10 中央紅軍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10 日晚,紅軍開始長征。

附:1927.4 月-1934. 12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

1935.01 遵義會議:

內容:①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最緊迫的軍事路線和組織路線問題。(政策問題-瓦窯堡,思想問題-延安整風,作風問題-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嚴重危害,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③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進行了總結,

④通過了張聞天根據毛澤東的發言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

⑤肯定了毛澤東等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主張。

⑥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10 紅軍抵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1935.12 瓦窯堡會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內容:①把"工農共和國"變成人民共和國②對富農財產不再沒收③紅軍戰略向民族革命戰爭轉變④實現對抗日統一戰線領導權。

重要意義:①會議從理論和政策上解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從而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②這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偉大轉折時期中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它表明黨在總結革命成功和

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的進行工作。

1935.12《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內容:①全面地分析了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

②確定了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

③提出了將“工農共和國”改為“人民共和國”;

④批判了成為當時黨內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主要危險的“左”傾關門主義傾向(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吸收工農;是全民族

先鋒隊,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時也指出了堅持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

1935.12《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論證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必要性

1936.08《致中國國民黨書》 再次將“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

1936.12《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總結中國革命四個特點:

①中國是政治、經濟發展及其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國;②敵人強大;③人民軍隊弱小;④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

1937.02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 09 正式形成)

1937.07《實踐論》——認識必須和實踐相統一

內容:①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征:

a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b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c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d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②揭示了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

a 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b 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由理性認識能動地飛躍到實踐

③發展了認識論關于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思想

1937.08《矛盾論》——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

內容:①堅持和發展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②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辯證關系原理;

③論述了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原理

附:《實踐論》和《矛盾論》——奠定了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1937.07 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日戰爭開始。

1937.08 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

中心議題: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后的形勢,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線,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

會議認為: ①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在抗戰中的領導權;

②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③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

④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抗戰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所應有的政治、經濟利益;

⑤以減租減息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義: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

1937. 09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8. 05《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內容:①闡述了中國革命的具體道路和形式;

②運用聯系的觀點具體分析了戰爭問題,指明戰爭是中共主要的斗爭形式;

③用發展的觀點分析戰爭進程,確定黨的軍事戰略的轉變;

④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明確學習的重要性。

1938.05《論持久戰》

內容:①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②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③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1938.09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內容:①總結抗戰以來的斗爭經驗,糾正王明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明確黨在民族革命戰爭中的地位,以爭取抗戰勝利。

②確提出毛澤東向全國黨提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③明確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絕不允許槍指揮黨。”—建設軍隊的根本準則。

意義:只有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絕對領導,才能始終保持軍隊無產階級性質,使它區別于一切剝削階級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

附: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民軍隊建設的生命線:開展政治工作。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保證:堅持革命紀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統一。

1939. 10《<共產黨人>發刊詞》——三大法寶的理論體系

內容:

①第一次提出"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思想路線的角度);

②提出中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③偉大的工程:建設成為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

④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道路,是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復雜關系中走過來的。

這是一個歷史特點,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革命過程中的特點,而是任何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史所沒有的。

1939. 12《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一部重要歷史文獻。

內容:①首次提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全新的科學概念;

②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問題;

③系統地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和領導等問題

④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

⑤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設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