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2成考《生態學基礎》模擬題

2025-07-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生態因子中,屬于間接因子的是(  )。

  A.溫度

  B.光照

  C.水分

  D.海拔

  答案:B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種群自動調節機制的是(  )。

  A.食物調節

  B.遺傳調節

  C.內分泌調節

  D.動物的領域性

  答案:A

  3.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  )。

  A. 生物個體的年齡大小

  B. 種群的年齡平均值

  C. 種群中各年齡段個體所占比例

  D. 種群中個體是年齡范圍

  答案:C

  4.下列選項中,不能導致物種滅絕的原因是(  )。

  A.人類干擾

  B.自然災害

  C.近親繁殖

  D.物種進化

  答案:D

  5.種群平衡是指(  )。

  A.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為零

  C.種群內個體數量始終保持不變

  D.種群數量在較長時期內幾乎保持同一水平

  答案:D

  6.生物群落概念可以理解為同一時期特定區域內生活在一起的(  )。

  A.所有物種的種群組合

  B.某物種的所有種群組合

  C.某物種所有個體組合

  D.植物與動物組合

  答案:A

  7.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種的頻度反映該物種在群落中的(  )。

  A.優勢程度

  B.數量多少

  C.分布均勻性

  D.密度大小

  答案:C

  8.長期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不同種植物常常表現為同一生活型,這是由于生物之間__________的結果。(  )。

  A.趨同適應

  B.趨異適應

  C.物種競爭

  D.物種共生

  答案:A

  9.與多元頂級學說不同,單元頂級學說認為(  )。

  A.一個氣候區內只有一個頂極

  B.一個氣候區內可以有多個頂極

  C.氣候不是群落形成項極的決定因素

  D.群落能繁殖就是頂極

  答案:A

  10.種群的邏輯斯諦(Logistic)增長發生的條件是(  )。

  A.資源有限

  B.資源無限

  C.沒有環境阻力

  D.沒有種內種間的競爭

  答案:A

  11.在森林生態系統中,不能缺少的生物組分是(  )。

  A.資源有限

  B.資源無限

  C.沒有環境阻力

  D.沒有種內種間的競爭

  答案:C

  12.我國目前利用的主要能源類型是(  )。

  A.核能

  B.水電能

  C.風能

  D.化石能源

  答案:D

  13.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溫帶地區,典型的自然植被類型是(  )。

  A.草原

  B.荒漠

  C.針葉林

  D.闊葉林

  答案:B

  14.與異養性演替相比,生物群落的自養性演替的主要特征是(  )。

  A.生物量逐漸減

  B.生物量逐漸增加

  C.生物量基本不變

  D.生物量或高或低

  答案:B

  15.相鄰兩個營養級進食量之比稱為(  )。

  A.利用效率

  B.同化效率

  C.林德曼效率

  D.生產效率

  答案:C

  16.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__________濃度的增加(  )。

  A.CO2

  B.SO2

  C.NO3

  D.NH3

  答案:B

  17.下列生態系統中,屬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是(  )。

  A.農田

  B.熱帶雨林

  C.果園

  D.魚塘

  答案:B

  18.加劇溫室效應的氣體有多種,其中貢獻最大的是(  )。

  A.CO2

  B.SO2

  C.NO3

  D.NH3

  答案:A

  19.在農田生態系統中,為避免病蟲害的發生,最佳防治措施是(  )。

  A.徹底消滅害蟲種群

  B.保護天敵及其食物鏈

  C.徹底破壞其發生環境

  D.斷絕一切食物和能量來源

  答案:B

  20.影響我國植被分布經度地帶性的主要因子是(  )。

  A.光

  B.溫度

  C.水

  D.土壤

  答案:C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21.水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主要是依據__________來劃分的。

  答案:棲息地類型

  22.對生態系統進行分析可應用黑箱理論,即可以不知道系統內部情況,只需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關系,就可以預見它的行為。

  答案:輸入與輸出

  23.在諸多生態因子中,對生物生長發育起決定性作用的因子稱為__________。

  答案:主導因子

  24.在強光下才能生長發育良好,而在弱光下生長發育不良的植物稱為__________。

  答案:陽性植物

  25.長日照植物與短日照植物是根據植物__________對日照長度的反應劃分的。

  答案:開花

  26.某一生態因子的數量不足,但在一定條件下可由其它因子的加強而得到調劑或彌補,這種效果稱為生態因子間的__________。

  答案:補償作用或者可調劑性

  27.某些作物必須要通過一定時間的低溫刺激才能開花結果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

  答案:春化

  28.水生植物根據其對分的依賴程度可分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__________三種生態類型。

  答案:浮水植物

  29.有些植物在弱光下色素不能形成,植株為黃色軟弱狀,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

  答案:黃化現象

  30.種群密度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__________四個參數。

  答案:遷出率

  31.種群內分布型主要要__________、隨機分布和成群分布。

  答案:均勻分布

  32.某種群在一個有限環境中能穩定達到的最大數量,稱為該環境對該種群的__________。

  答案:環境容量

  33.某種生物被帶入新的適宜環境后,迅速生長繁殖,逐步穩定地擴展,從而不利于原有物種生存的現象稱為__________。

  答案:生態入侵

  34.r-對策者和K-對策者是在不同的__________下形成的。

  答案:自然選擇壓力或者進化過程

  35.物種甲某些性狀的進化引起物種乙相應性狀的進化,物種乙這些性狀進化的本事反過來又影響到物種甲相應性狀的進化,此現象稱為__________。

  答案:協同進化

  36.處于同一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捕食者和獵物,選擇壓力比較大的是__________。

  答案:獵物

  37.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起主導作用的物種稱為__________。

  答案:優勢種

  38.表示群落數量特征的重要值IV=相對頻度+相對多度+__________。

  答案:相對優勢度或者相對蓋度

  39.影響物種多樣性指數的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物種的豐富度和__________。

  答案:均勻度

  40.在生物群落中,物種對環境的潛在綜合適應范圍稱為__________生態位。

  答案:基礎或者潛在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  )”內劃“√”,錯誤的劃“×”。

  41.植物的春化現象體現了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

  參考答案:錯

  42.植物的休眠是對不利環境的適應。(  )

  參考答案:對

  43.溫度對內溫動物的分布沒有影響。(  )

  參考答案:錯

  44.在適宜條件下,r-對策生物的種群數量能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增長。(  )

  參考答案:對

  45.在資源有限的穩定環境中,具有相同資源利用方式的兩個物種不能長期共存,該規律被稱為競爭排斥原理。(  )

  參考答案:對

  46.在一個群落中,生態位分化的各種群對環境資源利用的競爭趨于增強。(  )

  參考答案:錯

  47.按基質的性質,演替可分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

  參考答案:錯

  48.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似的特點。(  )

  參考答案:對

  49.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量可以被異養生物全部轉化為次級生產量。(  )

  參考答案:錯

  50.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個重要過程。(  )

  參考答案:對

  四、簡答題:51~5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簡述謝爾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點。

  答案:(1)謝爾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與繁殖,要依賴于綜合環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項因子的量(或質)不足或過多,超過了某種生物的耐性限度,則使該物種不能生存,甚至滅絕。

  (2)耐性特點:生物耐性有最高、最低和最適范圍;生物耐性限度因發育時期和環境條件不同而變化;自然界生物的耐性限度實際范圍幾乎都比潛在范圍窄;生物的耐性范圍是可以改變的。

  52.簡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案:  (1)具有一定的物種組成;

  (2)不同物種之間相互影響;

  (3)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結構;

  (4)具有形成群落環境的功能;

  (5)具有一定的報考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圍;

  (7)自然條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顯的邊界。

  53.簡述北半球植被的維度地帶性分布規律。

  答案:  (1)隨緯度變化溫度變化明顯,緯度從低到高,熱量一次遞減。

  (2)隨緯度變化植被類型呈現明顯的規律性變化,從赤道到北極依次出現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北方針葉林和苔原的變化規律。

  五、論述題:54小題,20分。

  54.論述磷循環的過程、主要特點及其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答案:(1)過程:

  ①磷循環起源于巖石風化,終止于水中的沉積;

  ②貯存于巖石中的磷通過人工開采和自然風化后,被植物吸收,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生物小循環;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殘體所攜帶的磷離開生物小循環,進入環境;

  ③同時,環境中的磷也通過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江河、海洋,進行地質大循環。

  (2)主要特點:

  磷的主要貯存庫是巖石圈;循環速度慢、時間長;是典型的沉積型循環。

  (3)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①當磷被大量開采和使用時,貯存于巖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釋放出來,進入土壤和水體,導致磷在水體和土壤中的過多積累;

  ②同時,由于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對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隨地表徑流等進入水體,導致水體中磷的富集;

  ③水體中過量的磷成為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貢獻者,導致赤潮發生和藍藻大暴發等。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