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2成考專升本政治仿真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2025-07-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A.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問題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C.政治和經濟的關系問題D.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

參考答案: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其內容包括: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

2.唯物辯證法的兩個最基本的觀點是()

A.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B.質量互變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

C.聯系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D.聯系的觀點和系統的觀點

參考答案:A聯系和發展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兩個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最基本的觀點,也是唯物辯證法理論的總特征。

3.發展的實質是()

A.事物的前進上升運動B.事物數量的增加和減少

C.事物發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參考答案:D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指喪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日趨滅亡的事物。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4.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A.事物變化是否顯著B.事物變化是否迅速

C.事物變化中是否有新質要素產生D.事物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參考答案:D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狀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狀態向另一種狀態的飛躍。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看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5.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在于()

A.個人的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B.個人的自我選擇和自由發展

C.個人主體性的增強和擺脫社會的制約D.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參考答案:D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從根本上說在于其創造性的實踐活動對他人和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以及貢獻的大小,也就是人的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6.社會形態是()

A.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一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C.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

參考答案:D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是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是社會形態。

7.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相互轉化觀點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C.電閃雷鳴,風來雨至D.冬去春來,夏盡秋至

參考答案:B矛盾具有同一性,即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具有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趨勢。“樂極生悲,苦盡甘來”說明的即是“樂”與“悲”“苦”與“甘”這些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道理。

8.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結果

C.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D.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參考答案:D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題干的描述即是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全面體現。

9.實踐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B.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

C.科學實驗活動D.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參考答案:B實踐的基本形式包括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實踐,而生產實踐是實踐的最基本形式。

10.中國宋代哲學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把“天理”說成是世界萬物的本原。這是一種()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參考答案:B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物質是某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客觀唯心主義將物質歸結為某種客觀精神的產物。結合題干可得,“理在事先”這種“天理”觀屬于客觀唯心主義。

11.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

A.客觀規律B.科學理論

C.實踐D.對人們是否有用

參考答案: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之所以能夠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12.下列各項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是()

A.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B.國家政權和意識形態

C.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D.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參考答案:B在社會形態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主要包括國家政權和意識形態。

13.區分生產關系基本類型的標志是()

A.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或方面的相互聯系B.產品的分配方式

C.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D.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

參考答案:C根據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的不同,可以把人類歷史上的生產關系分為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和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

14.階級斗爭的根源是()

A.各階級爭奪統治地位B.各階級的經濟利益對立

C.各階級的政治見解分歧D.各階級都存在嚴重派性

參考答案:B階級是一個經濟范疇,盡管一定階級產生之后,會在政治、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來,但是,階級斗爭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利益的對立。

15.社會進步的最終動因在于()

A.某些個人的意志B.社會大多數人的意志

C.進步階級的意志D.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參考答案: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都屬于社會基本矛盾。社會進步的最終動因在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辨析題:

1.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答:錯誤。(2分)

(1)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經濟僅僅理解為單純的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把公有制為主體理解為國有經濟為主體的誤區,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拆掉了樊籬,拓寬了道路。(4分)

(2)混合所有制經濟目前主要有: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組成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等。這些企業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其資本和收益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當然屬于公有制經濟,其中由國家和集體控股的,更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于擴大公有經濟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隨著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公有成分在整個公有制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4分)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答:錯誤。(2分)

(1)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4分)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4分)

三、簡答題:

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答:(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1分)

(2)真理是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主觀認識,檢驗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實際相符合,這就必須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對照。(3分)

(3)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因而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3分)

(4)人們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從事實踐活動,如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就證明指導實踐的理論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3分)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