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專升本2024年語文必備知識點及考點整理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成人高考專升本是我們重點拿分的科目,考生可以抽空看看歷年試題進行提升,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成人高考專升本2024年大學語文必備知識點,供參考。

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知識點梳理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詩經》主要依據音樂特點作為標準來分類,即風、雅、頌三類。"風",是地方民間音樂曲調的意思。"國風"是15個地區的樂歌。"雅",正也,即標準音,是王畿附近的樂曲名稱。"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重點篇章:《采薇》
2.簡述《詩經》的藝術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詩經》中無論是積極干預時政的怨刺詩,抒寫民間疾苦的役役詩,還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婚戀詩、農事詩,無不直面人生,表達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為《詩經》真實地反映社會人生,開創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成為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
(2)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賦、比、興",是后人研究《詩經》時總結出來的三種詩歌藝術表現方法,與"風、雅、頌"合稱"六義"."賦",就是鋪陳直敘,不用比,興,直截了當地鋪敘、抒情、描繪,把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有層次地說出來。"比"就是比喻,打比方。"興"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通過聯想以觸發起詩人思想感情勃發的表現方法。
《詩經》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詩歌的表現藝術,對形成中國詩歌興寄遙遠、含蓄蘊藉的特有風貌起著重大作用。
3.以屈原為代表作家的"楚辭",是繼《詩經》之后中國詩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發展階段的出現。這種由詩人創作、帶有鮮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詩歌,將中國詩歌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4.《尚書》是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繼《尚書》之后以記事為主的一部史書。《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完整的編年史,也是一部文學價值很高的歷史散文著作,標志著史家之文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戰國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學性相當高,在歷史散文的發展上達到了新的高峰。
5.《左傳》的思想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傾向,反映了《左傳》進步的歷史觀。《左傳》不只是對歷史事件客觀的羅列,而且還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
成人高考必備知識點整理
漢賦分為騷體賦、散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三類。
抒情小賦,內容上側重于抒發憤世嫉俗與表現個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問答體,通篇用韻文。代表作有張衡《歸田賦》,表現的是對世事的厭倦和對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塵埃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茍縱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掃漢大賦那種鋪采摛文、夸張堆砌的手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制和優美樸素的語言,集中抒寫自己的懷抱。作者的苦悶、不滿、追求和意趣貫穿全篇。《歸田賦》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現存東漢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賦。它的出現預示著漢大賦的時代即將過去,預示著抒情小賦將以獨立的體式在賦壇上占有一席地位。
樂府原是古代音樂機關的名稱。最早設于秦朝。漢樂府原指漢代的音樂機關。據記載,漢武帝時的樂府開始采集民間歌辭和樂曲。六朝時,將樂府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稱為樂府,于是"漢樂府"就由漢代音樂機關的名稱而兼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了。
曹操是漢末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建安文學的倡導者和杰出代表。
曹操詩歌《蒿里行》反映漢末社會動亂和民生多艱。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關東州群起兵討伐董卓,便令會師之后,他們各懷異心,觀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馬為爭奪權勢相互火并、自相殘殺。軍閥長期混戰、造成百姓慘死、拋骨露尸于野的衰敗景象。作品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歷史事實,并流露了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蒼涼激楚,形象鮮明。因此,后人稱之為"詩史"、"漢末實錄".
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詩品》稱之為"建安之杰",現存詩80多首,辭賦散文共40余篇。鐘嶸評價曹植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精兼雅怨,體被文質",是對其詩歌風格的概括。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和劉楨。
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詩歷來為人稱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對七言詩的形成有很大貢獻。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動人、語言淺顯清麗、音節和諧流暢。
陶淵明的影響: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隱,固窮守節,不屈事權貴,不與***勢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潔,精神高尚,教育和影響了無數代作家。
詩歌創作方面:他是漢魏六朝最杰出的詩人,是田園詩派的開山之祖。對田園詩題材的開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學旨歸,自然純真的風格,均有巨大的影響。
駢文又稱駢儷文、駢偶文。以兩兩相對的句子構成的文章叫駢文。
成人高考知識點及考點歸納
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思精的文學批評巨著,對于文學理論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四個方面:(1)把文學的發展同社會生活的變遷聯系起來,初步認識到文學的發展受時代的制約,文學本身也有繼承關系。(2)比較全面地說明了文學的內容和形式的關系。(3)總結了許多寶貴的文學創作經驗。(4)闡述了進行文學批評的態度、方法和標準。在《知音》篇中提出"六觀",既包括了作品的思想內容,也包括了作品的藝術形式。
唐代文學繁榮的原因
(1)政治開明。唐代政治較為開明,特別是前期的唐太宗,武則天,玄宗前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政治空前開明的繁盛政治氣象。士族的衰落與中小地主的興起;科舉制的興起;唐代文禁較為寬松,文人思想解放。
(2)經濟繁榮。1.均田制和兩稅法的施行適應了歷史的發展;勢力范圍的廣大和對外交易的頻繁;城市的空前繁榮,標志著當時經濟的發展水平;貞觀、開元、天寶盛世促進了盛唐氣象的形成。
唐詩的繁榮與發展軌跡
原因:經濟的繁榮是詩歌發展的溫床、民族的大融合和國際交流的增加、統治者兼容并包的治國方針、科舉取士制度、詩歌本身的發展已臻完善。
(1)初唐:初唐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初唐四杰"、陳子昂
(2)盛唐:山水田園游人王維和孟浩然(王孟)。邊塞詩人高適、岑參(高岑)。
雙子星座李白杜甫。李白是盛唐氣象哺育出的偉大詩人,他的詩,也成為了盛世繁榮時期的典型代表。而杜甫則是社會動蕩階段再現苦難世道的思想代表。
(3)中唐:韓孟詩派:韓愈、孟郊、李賀等人。元白詩派:白居易、元稹、張籍等。形成了唐詩創作的第二個高潮。
(4)晚唐"小李杜"崛起詩壇。杜牧、李商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