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滿洪:
寧波大學是一所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興地方綜合性大學,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剛先生捐資創立,鄧小平同志題寫校名。
寧大是省部市共建高校,也是成長性最好的省屬高校之一。尤其是現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寧波市委市政府對寧波大學的重視和支持程度越來越高。
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說,要一年接著一年、一任接著一任地支持寧波大學發展。原寧波市委書記、現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曾說,支持寧波大學就是支持寧波發展。當然,這幾年寧波大學自身也很努力。
沈滿洪:
主要是因為學校敢于正視自己的問題,敢于站出來說自己不行,也敢于站出來說自己以后會行。
我剛上任時感覺到寧波大學的發展水平和寧波的城市地位并不匹配。廈門有廈門大學,大連有大連理工大學,青島有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大學,深圳有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相比起來,寧波的大學發展是最弱的。
針對這個情況,寧波大學第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寧波大學要向研究型大學轉型。事實上,寧波大學前30年發展已經完成了兩次轉型。在1986到2000的第一個15年里,寧波大學從一個新辦的多科性大學變成了一所新型的綜合性大學。當時包玉剛先生提出要在2000年達到在校學生5000人的規模,結果沒想到2000年時在校學生已達1萬人,學科門類除軍事和哲學以外全都有了,1998年還辦了醫學院。
在第二個15年里,寧波大學完成了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型,國家三大獎、教學成果獎等標志性獎項都拿到了。2003年,全校論文沒幾篇;現在寧波大學已經發表了1000多篇SCI論文。再過若干年,寧波大學肯定會發展得更好。
第三個15年里,寧波大學將完成從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的轉型。并不是寧波大學不斷要求轉型,辦學之初包玉剛先生就提出寧波大學要辦一流大學,但由于包玉剛先生去世后支持力度得不到保障,所以寧波大學的轉型發展變成了漸進式。
我們提出轉型觀點后,有的領導持反對意見,說“浙江省除了浙大以外,還要搞幾所研究型大學”?我回答說,浙江省為什么不該有若干所研究型大學?對一個有六千萬人口的經濟強省來講,浙江各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最大的短板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現在廣東、山東、江蘇各省的高等教育發展力度都很大,相比起來,浙江的力度還不夠。
沈滿洪:
2017年省黨代會前,省委書記、原代省長車俊召集我們第一批省重點建設高校的校長、書記開座談會,共同商討加快浙江高等教育發展,我當時明確提出要實施高教強省戰略。起初寧波市領導對寧波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有不同意見,但很快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意識到,寧波市必須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標志性大學。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教強省、支持寧波大學建設研究型大學,這是最大的外部保障。
沈滿洪:
一個城市沒有大學就是缺乏品位,這是顯而易見的。以寧波大學為例,寧波大學現在越來越受到寧波市政府重視,除了寧波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原因以外,還跟寧波市的城市轉型發展有關。
浙江省的經濟發展正好處于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時期,最缺的就是人才和科技。寧波是“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個試點示范城市,重化工業等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從產業結構上講,寧波必須向高新化、輕型化方向發展,高新化就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輕型化就是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
有人認為中國經濟近年來不可能再出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實際上局部地區是可能的。現在深圳基本完成了轉型,杭州也轉型的不錯,經濟發展速度深圳第一、杭州第二,杭州新經濟的增長速度是18%~20%,傳統產業只有4%。到現在為止,全國產業結構都已經調整為第三產業占比最高,第二產業其次,第一產業占比最低。但寧波還是第二產業占比最高,超過了50%。
所以我認為得把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業等靠智慧賺錢的產業比重做大,如此一來,寧波環境承載問題不會大,經濟也會發展得更快。這背后需要人和技術,也是寧波大學發展的內在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