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寄語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以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恒心,堅持愈挫愈勇、愈險愈進的精神追求,一張藍圖繪到底,于實踐中磨礪品性,于風浪下厚積薄發,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綻放絢麗之花。
曾勇說:人生的旅程不會一帆風順,希望同學們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也不要為暫時的挫折而氣餒,要有以微笑面對困難的勇氣,更要相信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讓創意變為現實的能力。同學們要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錨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譜寫成電人“求實求真,大氣大為”的新篇章。
汪勁松說,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此后芬芳滿路,還是荊棘叢林,都希望同學們把個人發展放到大環境中去思考,把自身追求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之中,在奮斗與奉獻中從小我走向大我追求無我。
談哲敏寄語同學們,“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歷史的坐標上,鐫刻的是奮進的腳步;人生的流轉中,不變的是追夢的身影。同學們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而你們“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的命題,就是與國同夢,勇擔重任,與時偕行,守正立新。
杜江峰寄語同學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同學們保持求知的欲望,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敞開胸懷提升運用智能時代各類工具的能力,向這個時代的科學大家、文化大師、大國工匠、創業新銳等引領風尚的弄潮兒學習,提升洞悉時代發展趨勢的戰略視野,力爭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創造、有所建樹。
王希勤寄語同學們,路口交通擁擠時,如果誰都想搶先一步、互不相讓,反而都走不了;如果大家都互相體諒、有序通行,交通反倒順暢。利他不僅是君子之道,更是理智之舉,它讓社會美好、讓世界溫暖,讓內心幸福、讓人生豐滿。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把個人的利益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統一起來,這是更大的幸福。
陳雨露寄語同學們,逐浪新時代,奮楫揚帆者,“永遠年青”的南開人始終心懷赤誠、“公能”兼濟。“中興業,須人杰”,作為新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更要做中國之未來、世界之未來的引領者、塑造者,把個人之小我融入祖國之大我、人民之大我,勇做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錢旭紅寄語同學們,面對這個極不確定的世界,我們更要用善心、善言、善行以對,保存實力、規避兇險。善就是“道行天下、以德配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代名詞,善就是“大道”的別稱。善不是軟弱、虛偽,更不是過激、偏執,而是恰如其分的肯定和否定,并把握其變化。
尤政寄語同學們,在時代大舞臺上要有理想,堅定信念愛黨報國;要敢擔當,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要能吃苦,磨礪意志錘煉本領;要肯奮斗,扎根大地筑夢未來。尤政校長希望大家帶著“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在新征程上頂天立地、追求卓越,不負時代、不負華年,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華科大力量。
黃如希望同學們珍惜青春年華,涵養高遠境界,瞄準更長遠的目標。人生的收獲不僅僅看你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奉獻了什么。希望同學們自覺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將個人“志向”對準國家“航向”,不被紛雜所干擾,不因挫折而退縮,初心不改、一路向前,讓人生走得正、立得穩、行得遠,讓你們的青春奮斗化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主旋律中最動人的音符!
張平文寄語同學們:學會去愛,首先要愛你們身邊的人,讓你們的人生在關愛身邊人的暖心溫情中升華;學會去愛,要把愛融入到對事業的追求之中,讓人生在成就夢想的激情奮斗中升華;學會去愛,要讓胸懷家國的大愛永駐心中,讓人生在擔當大任的青春奉獻中升華。希望同學們心懷陽光、攜愛前行,以大愛擔當重任,以熱愛追求夢想,以愛心溫暖他人,用愛去開創屬于你們的幸福人生,去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丁奎嶺希望同學們不管是繼續深造還是走上工作崗位,都能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要堅守心中的熱愛。唯有熱愛才能無悔于自己的選擇、忠誠于人生的信仰;熱愛也是使一個人能夠堅定從容、無畏風雨的強大精神力量。堅守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對于心中熱愛與精神品格的執著踐行;突破不是改轍易途,而是在交叉融合與心懷“大我”中創造更多可能。唯有堅守,才能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唯有突破,才能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嚴純華希望同學們帶著自信向光而行,用青春力量接過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將心中熱血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啟航明天的精彩人生,“避免短期主義、賺快錢的焦慮浮躁之風”,在生活中找到心中熱愛,堅定自信拼搏向前。希望同學們憑自強破繭成蝶,無論未來身處何種崗位,都要堅守此時此刻的“闖勁、干勁、鉆勁、韌勁”,永遠做自己人生航船的主舵手,努力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成為家庭、社會和國家的中流砥柱。
韓杰才說,作為生逢盛世的一代,同學們見證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見證了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經歷了云課堂、云實驗、云考試,留下了“高光時刻”和“難忘記憶”。臨別之際,韓杰才送給全體畢業生三道“錦囊”。第一道錦囊,“無我”方成“大我”。第二道錦囊,“無用”可堪“大用”。第三個錦囊,“無為”方擔“大任”。
復旦大學2023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和研究生畢業典禮分別于上下午在復旦大學正大體育館舉行。典禮上,中科院院士、校長金力以《拒絕躺平》為題,勉勵畢業生們激發出人生奮斗的內生動力,完成長途跋涉、體驗到更多更美的風景。他指出,拒絕躺平,可以有三重內生動力:一是中國人不會選擇認命。二是青年人不能自我壓抑創造。三是復旦人不會選擇守成。
楊燦明指出,本屆畢業生是在深度數字化、廣度智能化的互聯網環境下長大的“網生代”青年,也是見證“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接續實現的新時代青年。他們見證著科技改變生活、人文引領未來,見證著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治理的重要引領者,見證著一代代中國青年,以“智珠在握”的自信姿態、“用智鋪謀”的本領才能、“大智大勇”的精神品格,為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貢獻力量。
6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2023年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校長王云鵬寄語畢業生們:愛黨報國、志存高遠,在民族復興的時代大潮中奮楫篤行。敢為人先、矢志創新,在成就不凡的精彩事業中追求卓越。崇德修身、向上向善,在先進文化的深厚滋養中增長智慧。自信堅韌、百折不撓,在充滿挑戰的人生道路上一往無前。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郝芳華向畢業生提出四點希望。她希望同學們為了理想永不松懈、絕不倦怠,以“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踐行“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希望同學們永葆求真知之心,傳承好艱苦奮斗的接力棒,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希望同學們為解決“卡脖子”問題、推動我國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做出華師人新的貢獻;希望同學們既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既要各美其美,更要美美與共。
6月16日,西南交大舉行2023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校長楊丹寄語畢業生,用實干擦亮人生底色,才會有經得起千錘百煉的人生定力,才能在知行合一、腳踏實地、躬身踐行中養成清醒的判斷力、堅定的執行力和強大的自控力,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氣,排除萬難、砥礪篤行。
6月9日,集美大學舉行2023屆學生畢業典禮。校長李清彪作題為《過往未往銘序章未來已來書正篇》的致辭,對即將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們如何將過往經歷轉化為彌足珍貴的閱歷,以此促成長、助發展提出建議。一是回顧過往,銘刻序章。二是面向未來,書寫正篇。希望集大學子弘揚嘉庚精神,以“舍小我而利公,行大道而忘我”的情懷,以“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乘風破浪奔向“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的詩意遠方。
王瑾寄語學弟學妹,“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希望大家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將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擔當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任。祝大家在十年后,二十年后……無論何時再次團聚在清華園時,都能說一句:我無愧于國家的培養,無愧于這個美麗的園子。”
雷軍分享了自己的求學時光和創業心得,寄語學弟學妹,“相信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可能”。雷軍說,“同學們,人生也是如此,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連起來,就是我們的成長旅程。合理地設定一個又一個目標,這些目標一開始不用太大,但這些目標的不斷達成,這就是我們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
莫礪鋒發表題為《迎接人生的一蓑煙雨》的致辭,祝愿同學們像東坡那樣始終以“自強不息”的積極態度來對待人生,有所作為。也衷心希望同學們遇到人生坎坷時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格言自我勉勵,從容應對。
華東師范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上,1977級生物系校友,國際著名病毒學家、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王林發教授作為校友代表,為畢業生送上祝福與期許。王林發從自身的求學和科研之路出發,講述了他對成功的定義以及如何取得和保持成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