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專訪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

本期嘉賓

GAOXINBO
高新波
高新波,男,1972年8月生,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下山辦院”,人才培養要跟產業、企業緊密結合

中國教育在線
+ 關注

發揮通信特色,打造“一場所兩高地”工程

中國教育在線

高校長您好,非常榮幸能夠邀請您來到中國教育在線訪談間,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等問題,想聽聽您的看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的闡述,和科技、人才放在一起,還強調了教育對科技創新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對于這樣的變化,您是如何理解的?

高新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來整體推進,我想這充分體現了當前教育、科技、人才的戰略性、支撐性的基礎地位,尤其是教育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因為我們知道,現在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是核心與關鍵。而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得有人才來支撐,而人才是靠教育來培養的,所以教育起到一個更關鍵、更基礎的作用。作為承擔高等教育育人職責的大學,我們感覺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中國教育在線

高校恰恰是教育、科技以及人才交匯的一個平臺,也是發展科技的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的第一資源。作為一校之長,您覺得高校在推動國家以及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上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您是從外省調到重慶來的,從您的角度看,重慶郵電大學能發揮什么作用?

高新波

重慶郵電大學是由工業與信息化部和重慶市共建的一所郵電大學,作為一個人才培養的基地和平臺,她的使命主要是為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智力和技術支撐。因為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所以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了更好的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我們積極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因為,一方面在科學研究的實踐中,可以幫助學生深化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科學研究還可以實現知識創新,這樣我們才能教給學生最前沿的知識。我們重慶郵電大學在通信、計算機、大數據、智能化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學科特色與優勢,建校73年無論是在人才培養還是在科學研究上,都為國家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郵貢獻。

中國教育在線

“郵電”可以說是咱們學校最大的特色,對于學校的“雙一流”建設、特色發展上,您有什么樣的規劃?

高新波

我們學校最具特色的學科就是信息與通信工程,重郵被稱為“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搖籃”和“中國數字通信發祥地”,也證實了我們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比如說在3G時代,我們學校首先研制出了TD-SCDMA的基帶芯片和協議棧,為當時我國通信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今天,我們已經到了5G、6G時代了,重郵也在5G和6G上進行相關的布局。尤其最近,學校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建立了一個空間通信研究院,通過校地協同和校企融合發展,瞄準6G,開展面向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另外,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數字重慶和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慶市委提出“一定要把重郵建成大數據智能化的一個實驗場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我們把它凝練成 “一場所兩高地”項目,就是要打造若干個大數據智能化的應用場景和示范中心,既要培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還要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因此,“一場所兩高地”將為我們把大數據智能化相關的學科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是我們的王牌專業,也是重慶市的一流專業,一流學科。我們希望在建好一流學科專業的基礎上,帶動相關學科向著一流學科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下山辦院”,研究生培養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教育在線

說到人才培養,我們首先要解決“人從哪里來”的問題,最近全國人口負增長引發了全民熱議,一邊是出生人口的全面下降,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年年上漲,今年1158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關注和熱議的問題。您如何看待當下的就業環境?為什么每一年都喊大學生就業難?

高新波

我們知道,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很多家庭把孩子送進大學,就是希望他們畢業后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近幾年來,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使得就業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很多文科專業的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困難。幸運的是,我們重郵畢業生的就業率還是相當不錯的,這主要是得益于電子信息目前仍然是一個朝陽產業。因此,我們的本科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保持在98%以上。沒有就業的同學往往是選擇二戰考研,因此屬于“有業不就”的情況。

對于廣泛存在的就業難的現狀,我認為一定要把我們大學的專業進行適當的調整,要和就業市場需求高度契合才行。其實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是急需各類人才的,只不過是現在需求和供給之間沒能形成很好的匹配。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必須及時進行專業調整,培養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時代新人。

中國教育在線

您剛才也提到了很多同學在畢業之后選擇了深造,就是考研。考研近些年愈加白熱化,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學歷高消費”和“內卷”,我們的考研可以說已經全面“高考化”了,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和問題?調整和優化研究生人才的培養機制,您覺得是否有必要呢?

高新波

確實,現在考研非常熱,我們重慶郵電大學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是兩千多人,去年的報考學生就達到1.8萬人,也就是說將近9比1的生源,也從一個角度說明考研確實成為一個熱潮了。當然一方面是由于就業困難,造成很多學生用考研延遲就業,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因為研究生畢業后的工資待遇會比本科生好一些。因此,很多同學希望通過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從而找到更好的工作,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見,考研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對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近年來,國家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專業學位的碩士生比學術學位的碩士生的規模逐年增多。也就是說,國家需要培養更多的實戰性的人才,培養更多的企業需要的人才。為此,我們學校前期就已經啟動了相關的改革,就是所謂的“下山辦院”。因為我們學校在南山上,環境非常好,但是遠離產業界,跟企業需求有點脫節,“下山辦院”就是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到科技園區里面,跟產業、企業緊密地結合起來。比如,我們在兩江新區建了空間通信研究院,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了大數據智能化協同創新研究院和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在仙桃數據谷建立了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在科學城建立了集成電路協同創新研究院,這樣我們就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尤其是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放到科研院去培養,去跟企業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產教融合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同時對于他們找工作、就業也非常方便,因為學生是充分了解市場行情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應該是要不斷迭代優化的。

ChatGPT來了,授業或被取代,教師需要轉變角色

中國教育在線

隨著ChatGPT橫空出世,給我們所有人,尤其是教育界帶來了非常大的沖擊和思考,您認為ChatGPT對于教育影響最大是在哪里?如何去應對它帶來的這些挑戰?

高新波

ChatGPT最近確實是非常火爆,大家都感覺到跟它聊天非常流暢,尤其是ChatGPT還可以非常方便地寫文案、寫論文、編程序,做了很多過去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尤其是當我們向ChatGPT請教問題的時候,它能夠邏輯嚴密地回答。盡管目前我們發現這里面有時還是有一些錯誤或者“一本正經地說廢話”的情況,但隨著像GPT-4模型的不斷演化,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逐步得以解決的。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確實會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非常大的沖擊。

中國教育在線

有人說老師會被取代。

高新波

是的,我們中國有一個詞叫“不恥下問”,請教別人時還是有點難為情,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不好意思去請教別人。但是有了ChatGPT就好辦了,我們就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向它請教,這將會對人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原來知識傳授型的教學模式肯定會被取代。我們說,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授業可能被取代了,但是傳道和解惑還是需要老師的。所以下一步,建議我們的老師也要盡快轉變角色,更多地變成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的陪伴者,以及心靈的呵護者,從而真正回歸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傳授知識的工作可能將逐步被人工智能或ChatGPT之類的系統所代替了。

中國教育在線

背后有一個更深度的思考,為什么ChatGPT又是誕生在美國?

高新波

Open AI這個公司它做了10年,其實到今天為止,Open AI并沒有實現盈利,主要靠微軟長期的資助。如果說10年不掙錢,還要往里不斷投入,這得需要非常強大的定力和毅力才行。而這在目前的國內情況來看,還沒有這樣的企業和生態環境。但是,我認為隨著我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我們也會有能力、有財力來支撐十年磨一劍,鍛造出一個高科技的產品來。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