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份中國經濟數據不佳,環顧全球各國的經濟也毫無亮點,似乎我們正在走進一個危局。G20峰會原本可能是一個面子工程,但現在看來,G20很可能會變成一次由中國提議和主導、扭轉全球經濟頹勢的事件。

許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7月,作為下半年的開局之月,表現并不好。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數據,無論是固定投資增長情況、進出口情況,或者是采購經理人指數都不樂觀,讓人不禁對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形勢憂心忡忡。
最讓人憂心的是央行公布的7月貨幣信貸數據。2016年7月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下跌1.6個百分點至10.2%,而M1(狹義貨幣)同比增速加快至25.4%,為7年半以來最高,M1與M2的增速剪刀差達到15.2%的歷史新高。M1和M2的剪刀差加大,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困境——企業有錢卻無處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貨幣刺激很難再產生效果,放再多的錢出來也無法刺激實體經濟。
不光是中國,目前全球經濟情況都很糟糕。日本經濟再怎么刺激也于事無補,"安倍經濟學"失去了昔日光環;歐洲以釋放資金為目的的負利率計劃,反而引發了更高的儲蓄率以及對歐洲經濟不安的情緒;美國雖然情況相對較好,但經濟復蘇比預想的要差,混亂才導致特朗普之流有機會上臺。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都遇到了棘手問題,倘若此時全球各國還不協調行動,全球經濟就會走進一個死胡同,發生強烈危機。
G20峰會原本可能是一個面子工程,但現在看來,G20很可能會變成一次由中國提議和主導、扭轉全球經濟頹勢的事件。
從全球經濟來講,G20可以成為一個契機,全球經濟存在扭轉乾坤的可能。此時的世界各國,不要太以意識形態或者戰略沖突樹敵,而是要化敵為友,形成朋友圈。目前的世界各國若想振興經濟,單打獨斗是肯定不行的,必須要大家同心協力,求同存異。
世界各大經濟體都自顧不暇,中國恰好可以抓緊時間發展自己。從這個角度說,總體國際環境對中國是有利的。這次會議中,中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在推動全球化和全球貿易以及穩定國際金融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并且帶頭在共享經濟、普惠金融等方面做出實事。
雖然有很多國家不喜歡中國,但也不能不承認中國的地位,它的潛在影響力實際上在增強。如果中國帶頭走下去,更加重視經濟的健康發展,更加重視在國際上有禮有節地展示出領袖大國的風范,推動國際形勢好轉,將十分有利于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的經濟增長。
下半年雖然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相對去年會減緩,但其他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將會真正邁出步伐。去年的股災和人民幣貶值以及金融風暴之后,中國學到了不少東西。即將開通的"深港通",將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跨境投資及風險管理需求,推進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和改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今年的10月1日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日子,人民幣正式加入SDR,雖說短期影響不大,但長期意義將非常顯著。中國應當進一步堅持金融改革和開放,堅持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戰略,讓人民幣成為真正的國際流通貨幣,甚至是成為避險貨幣。
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元收益率很低,其他很多貨幣也靠不住,而人民幣收益率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中國可以趁著加入SDR的東風,創造一些國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的人民幣產品,相比于美元百分之零點幾的收益率,人民幣收益率還是很可觀的。
如果美元、歐元區投資者都來換人民幣,無疑可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持有率,提高人民幣地位。
7月份的數據表現不好,但也不見得是壞事。上半年,通過幾次"權威人士"的講話,"不能再靠需求側刺激,而是要靠供給側改革"的思想已經明確,可以預見,下半年基本不會再通過降準降息或者讓人民幣貶值來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減少干預的可能性很大。只要不再把"保增長"放在第一位,而是真正把供給側改革放在第一位,這樣搞個幾年,所謂"固本強基",后面事情就好做了,留有余地了。
雖然不會有降準降息,但是市場上流動性很多,實體經濟又不太好,沒有地方可以投資,所以一部分資金會進入資本市場,下半年的股市應該會上揚。一旦金融心態穩定了,就會給市場造成"財富效應"的幻覺,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消費。(財富效應指某種財富的累積存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必然產生對相關領域的傳導效應或者是控制效應。)
我對下半年的投資建議是注意控制尾部風險。今天的全球經濟,從實體上講是大分化,從貨幣政策上講是大寬松,但結果可能帶來大風險。全球今年已經發生了好幾次尾部風險,英國脫歐就是其中之一。從個人理財角度來說,還是要分散投資,不是說一下子把所有的股票和房子都賣掉,或者都變成黃金,而是每樣都要有一些配置,相對比較安全,同時又能有比較好的收益。
投資者切忌太貪心,相對于美國和歐洲的負利率,中國的投資收益能達到4%-5%安全的收益已經很好了。只要人民幣相對比較穩定,財富效應還是存在的。
至于樓市,今年下半年不大可能出現去年下半年那樣的瘋狂上漲。去年下半年樓市的一波瘋長至今讓人心有余悸,對樓市的刺激為的是保證GDP增速達標。而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已經達到6.7%了,決策層心里踏實了,有底了,因此不太會再刺激房地產,房地產的熱度會降下來一些。
當前樓市的風險還處于高位,蘊含巨大泡沫,個人認為此時不宜再進行房地產投資,因為跌的可能性比漲的可能性更大。現在的房地產需要注意的一個情況是,接盤的都是具有剛性需求的老百姓,投資者大多已經退出了。這是一個非常壞的現象,全世界都有類似的情況,富人越富,機會越多,最后接下爛攤子的都是窮人,要承擔泡沫,承擔通貨膨脹,承擔貨幣貶值。
很多人擔心中國會不會出現日本那樣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情況,我認為目前還不會。中國和當時的日本不太一樣,日本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發展潛力已經不大,而中國還有很多發展余地。比起日本政府,中國政府手里的資源多得多,雖然救市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關鍵時刻還是能頂住。
但是,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萬分謹慎,事實已經證明,即便像中國政府這么強大的政府,也控制不了金融市場的變動局面,本想控制人民幣匯率,讓它慢慢貶值,沒想到它一瀉千里;本想讓股市緩慢上漲和緩慢下跌,結果上漲和下跌都遠遠超出預期。
經濟學,尤其是宏觀經濟學走到今天已經不是凱恩斯主義跟貨幣主義了,而是理性預期學派,預期成為一個最重要的變量,管理預期比管理匯率、管理通貨膨脹更加重要。
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都遇到了棘手問題,倘若此時全球各國還不協調行動,全球經濟就會走進一個死胡同,發生強烈危機;
下半年基本不會再通過降準降息或者讓人民幣貶值來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減少干預的可能性很大;
一部分資金會進入資本市場,下半年的股市應該會上揚。一旦金融心態穩定了,就會給市場造成"財富效應"的幻覺,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消費;
投資者切忌太貪心,相對于美國和歐洲的負利率,中國的投資收益能達到4%-5%安全的收益已經很好了。只要人民幣相對比較穩定,財富效應還是存在的;
至于樓市,今年下半年不大可能出現去年下半年那樣的瘋狂上漲;
《學者說》為中國教育在線原創專欄,聚商界名家、商學院教授智慧觀點,力圖從多角度對行業熱點進行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