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在線教育在解決師資不足、教育資源不均衡、推進普惠教育上大有可為。”5月15日,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出席“2018年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峰會”并發表主題演講《讓優質教育觸手可及》。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于世潔,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創,南都報系總裁任天陽,南都報系總編輯、南都教育聯盟理事長梅志清等出席了峰會。侯建彬同這些教育專家、學者以及各企業同仁分享了對在線教育的觀察和思考,共同探討在線教育的前景與未來。
作業幫CEO侯建彬:技術對教育融入還需提升 優質的教育資源仍需擁抱技術
技術推動在線教育持續向前
“中國有1.8億中小學生,但是基礎公立學校老師只有約1000萬,每個老師對應的學生差不多有100個,另外,全國73%的中小學生分布在三四五六線城市,但絕大多數優秀老師分布在一線城市或者比較發達的二線城市。可以說,“師資不足、地區不均這兩大問題構成了行業主要痛點。”侯建彬在會上表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作業幫在解決上述痛點上正發揮著自己的價值。
技術是作業幫安身立命的核心,也是其進入在線教育的底氣所在。目前作業幫提供的產品包括作業幫一課、拍照搜題、一對一輔導……這些產品服務背后應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比如OCR(圖片搜索)、語義理解、AI(人工智能)、Search、流媒體等。
以作業幫核心業務作業幫一課為例,技術的驅動使作業幫一課能夠滿足數十萬用戶同時學習時享受不卡頓的直播服務。作業幫一課已開設250多種課程,涵蓋小、初、高的語數外各個學科,成為一個全品類的課外輔導服務平臺。
在線教育的發展也為因材施提供了“沃土”,作業幫不斷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掌握學生的行為偏好和學習能力,進而把不同課程以不同粒度個性化推薦給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學生,力爭最大程度上的貼合學生需求,實現因材施教。
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在線教育將發揮重大作用
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讓整個行業以百舸爭流的形勢不斷向前,但如何規范在線教育,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也成為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侯建彬結合作業幫的發展經歷分享道:“作業幫發展到今天,月活躍用戶超過6000萬,家長、學生和老師的認可度大幅度提升,作業幫的責任和挑戰均越來越大。”
侯建彬表示,在線教育目前面臨兩個最重要挑戰:一是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改進和融入還需要提升,二是優秀的老師和教育資源需要更好的擁抱技術。這兩個挑戰決定了在未來是否有真正適在線學習的產品不斷地推出來,贏得市場和用戶的認知。對此,作業幫的舉措是做重教育。
在產品、內容、服務上,作業幫不斷創新鉆研,努力讓優質教育資源觸手可及。近4%用戶是三四線地區公立學校的老師,他們選擇在作業幫一課學習,以便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可以看到,作業幫提供的這種服務形式正在切實解決中國教育資源跨地區不均衡的痛點。
在教育服務上,作業幫則通過不斷強化場景感,打破傳統在線教育缺乏趣味性的難題,讓在線教育回歸教育本質。作業幫秉持用“匠心”打造精品內容,力推素質教育,攜手哈佛大學博士后茍利軍、知名作家郝景芳等名師,為青少年打造各式各樣的直播課堂;上線《探秘博物館》、《誰在收藏中國》等精品國學直播課,以優質有趣的內容,全方位地促進孩子們的發展。
教育企業社會屬性遠大于商業屬性
在線教育行業的持續發力吸引了眾多企業魚貫而來,行業百花齊放的同時,也為線教育企業本身帶去了考題:在線教育企業如何才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侯建彬認為,所有的企業都具有多重屬性,對于教育企業來說,其社會屬性遠大于商業屬性。
侯建彬認同:“沒有個人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每一個企業都需要解決時代的問題,有它的社會責任感。”發展中,作業幫也這樣踐行著自身的責任:2014年,作業幫發起蒲公英計劃,與教育部一起走進新疆、西藏、青海、貴州、甘肅等邊遠地區,為學生帶去更多的教育工具,彌補東西部教育鴻溝;2017年,作業幫與教育部共同啟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研究課題,旨希望通過互聯網推動區域及學校的教育觀念、水平、辦學能力與特色的提升,促進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等專業能力的提高。
在近期獵豹全球智庫發布的《獵豹大數據2018Q1排行榜》中,作業幫繼續蟬聯在線教育K12類APP排行榜榜首,面對成績,侯建彬很謙卑,“今天在線教育的成績是技術、互聯網、師資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未來的路還很長,作業幫也期望跟各位一起共同努力。” 侯建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