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是什么意思?
2024-09-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廣播電視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是什么意思?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2004年2月5日由教育部提出的,其中指出要積極開展為“三農”服務的學歷教育、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主動為農村勞動力轉移開展教育培訓、進一步搞好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積極參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工作等。
教學特色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旨在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將高等教育送到農村,為農村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帶頭人、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和發展農村先進文化的帶頭人。他們應該是“扎根農村、獻身農業”的接受過高等農村職業教育的應用性高等專門人才。實施這項計劃,非常重要的是堅持咬定“農”字不放松,一是要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二是要為現代農業建設服務,并突出其農村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就地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與普通高校的探索路徑不同,中央電大組織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主要通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手段,采取在職業余學習的方式進行。農民大學生注冊入學,不轉戶口,就地上學,自主學習,累計學分,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試點6年多來,中央電大在項目運行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實施方式上做了大量具有開創性的探索。
發揮分級管理優勢,多環節、多途徑減輕農民負擔。中央電大通過減低學費標準和教材價格、實施經濟援助、提供專項獎學金等方式,減輕農民大學生負擔。注冊費、課程學分費、考試費分別下調80%、20%、40%;通過補貼,教材價格也比同類教材低30%,學習包等教學資源按注冊名冊直接配送到縣級電大,減少了運行費用。試點初始,中央電大即投入132萬元作為首批試點電大的啟動經費。從2004年至2006年,中央電大和有關省級電大自籌資金2400萬元,援助西部地區100所縣級電大和非西部地區20所國家級貧困縣電大的教學現代化建設。各試點省級電大在實施過程也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收費標準或減免學員學費,并且積極爭取當地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經費支持,推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發展和壯大。
“農”字當頭,搭建課程平臺;課程開放,學生自主選課。中央電大以“農”字當頭引領專業設計,搭建課程平臺作為構建專業的基礎。課程平臺將農業技術、林業技術、畜牧獸醫、農林管理、輕紡食品五大科類的主干課程按六個課程類別模塊和若干課程群搭建在一個平臺上,同時實施課程開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目標,對課程進行單科注冊學習,在專業規則框架下,自主選學一定數量的課程,通過累計學分獲得相應的培訓證書(崗位資格證書)或專科學歷。這種高彈性的課程及專業設置方式,較好地適應了農科專業地域性強的特點,給學習者較大的選擇空間。至2010秋,“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課程平臺共建設和開設了五大科類18個專業112門課程。
開發課程學習包,把老師帶在身邊。為了更好地符合農村學員的特點,中央電大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課程資源建設上開發了價格低廉、方便實用的“課程學習包”,學習包包括每一門課程的課程學習指南、文字教材、2學時串講的學習指導(VCD光盤)或主講教師全部講課錄像(DVD壓縮光盤)、形成性考核冊和考核說明等。課程學習指南采用通俗的語言,介紹課程的學習資源、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安排、學習建議、學習小組活動的內容與要求以及參考資料等等。“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每一門課程都以課程學習包的形式出版發行。
打造田間課堂,在實踐中學真本領。為了不讓學生在“黑板上種地,教室里養豬”,“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課程體系更強調實踐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課內學時占到總課時的30%~50%。各試點電大高度重視開展實踐教學,依托當地農業部門或種養殖大戶,建立了大量教學實踐基地。教學實踐課上,老師當場示范講解,答疑解惑,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極大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積極打造“田間課堂”,到田間地頭學本領,成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學組織的一大特色。
改造教學內容,強調運用和實用。農民學員文化基礎較差,學習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存在困難,為使農民學員“學得會”,中央電大在課程設置上突出高職特點,課程不過分強調原有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基礎理論突出“必需、夠用”,“少而精”,按照職業崗位的需要,講解適當的專業基礎理論;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常見問題,重點教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學員有近50%年齡在30歲至50歲之間,很難適應以考察知識點為主的識記型的考核方式。中央電大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加大了對考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將學習小組活動、實驗實習、調查研究、作業等納入形成性考核的內容,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50%。并且根據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的不同,嘗試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如論文式試題、學習記錄袋(文件夾)、調查報告、分析報告或實驗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