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根據中英合作辦學的教學與學生科研科創需求,格拉斯哥學院在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了格拉斯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實驗中心”)。實驗中心下設基礎實驗室集群、專業實驗室集群和綜合實驗室集群。實驗中心秉承“探索、創新、卓越”的理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實踐教學模式,購置國際標準的儀器設備,引入世界主流的設計軟件,為學院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人才提供支撐。目前,實驗中心共承擔Microelectronic Systems、Embedded Processors等16門課程230學時/年的教學及實驗環節。為保障正常運行,實驗中心建設了先進的軟硬件管理系統,制定了完善的運行管理規章制度,課余時間向格拉斯哥學院師生全面開放,為師生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實驗環境,同時為師生的科技創新、課程設計、實踐訓練等提供實踐場所和創新平臺。
Basic Laboratory Group
基礎實驗室群包括5個天工實驗室、2個計算機實驗室。
天工實驗室
Cornerstone Laboratories
《天工開物》一書,道不盡華夏古典科技盛況;實驗室兩種,難描摹師生勇攀真理巔峰。取自“天工人其代之”,電子科技大學堅信人工天且不如;源于“開物成務”,電子科技大學上下求索通曉萬物之理。格拉斯哥學院立足中華傳統,放眼國際前沿,開創性將實驗室命名于中國古典書籍,富有民族底蘊而又結合現代科技發展,展現中西合璧,昂揚進取的學院風采。學院由衷希望學生在經歷技術發展升級后能夠融會各項知識,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真正成為國際型多元化發展的新時代優秀人才。因而開設天工實驗室為基礎,供大一大二學生使用;開物實驗室為進階,供大三大四學生使用。
技術筑基,方可行穩致遠。天工實驗室共五間,以麥克斯韋,肖克利,香農,高錕和牛頓五位著名科學家名為后綴,分別為了紀念其在經典電動學,半導體,數字通信,光纖通訊和物理學方面的突出貢獻,盡顯科技風范。天工實驗室是以教學為基礎、科技創新為重點的開放性實驗室。每個天工實驗室都配置了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直流電源等基礎設以及PC電腦終端32套。所有天工實驗室在承擔Microelectronic Systems、Embedded Processors、TDPS/EDP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等各類專業實驗課程外,還為實驗課程或科技創新、競賽等提供支持。
計算機實驗室
Computing laboratories
格拉斯哥學院建設有2個用于實驗教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每個計算機實驗室各配置了60臺PC電腦終端,兩個實驗室可支持120人同時使用。每臺計算機都安裝有Candence,Matlab,C++,CAD等各類軟件10余個,為Introductory Programming、Numerical Analysis、Signals and Systems,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Electronic Devices等電子信息、通信工程以及微電子專業課程提供教學和實踐支持外,也為學生科研科創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