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申請影響因素解析
2025-06-22 01:56:0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Part 1.推薦信/科研經歷
在所有的申請因素中,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好的推薦信。推薦信一般三封,一封好的推薦信可以直接影響到申請的結果。
01何謂“好”的推薦信呢?
首先,就是力度必須要強,導師是真心的認可你、欣賞你。其次,如果導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可能會更有幫助一些。
但是“強”和“牛”在這兩個要素中,“強”無疑是更重要的一個,一些老板特別大牛,但是實驗室人很多、老板不是很有時間接觸每個同學,而且每年要寫數十封推薦信、對每個同學印象可能也不是很深刻,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推薦信就基本就不是十分有力度了,很可能會對同學的申請幫助不是很大。
另外直接相關的就是科研經歷了,豐富的科研經歷對于PhD申請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但是事實上,經歷多了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寫在申請中的,并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人具有很多段科研經歷,但是如果把這些經歷都寫在了CV和PS里面,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如果寫的細致了會導致過于冗長,如果寫的不夠細致呢又讓人感覺膚淺,或者你的理解不夠深入。
02PS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和CV (簡歷)
對于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這兩種我們通常都稱作PS,他們基本的要求是類似的。
基本上都是講述你的科研經歷,為什么想要做科研,為什么想要來這個項目,以及以后想做什么方向的研究。
CV通常有非常固定的模版,你能夠發揮的東西并不多,注意用詞要簡潔準確,排版干凈美觀。PS相對來說,你能發揮的東西就很多了。
同樣的科研經歷,寫法不同,可以講出很不一樣的故事。在寫之前最好先想好自己要以什么樣的邏輯來穿起自己想要提及的幾段科研經歷,每一段主要想表達什么,不是為了堆砌而堆砌。
一定要確保凡是你寫上去的科研經歷,自己就要非常清晰,為什么做,你做了什么貢獻,否則面試的時候人家一問,你如果說不清楚就非常尷尬了。
除了科研經歷,也可以提及自己其他方面的經歷,但如果不關乎學術,需要嚴格控制篇幅。科研經歷之后,通常會寫自己為什么想要做學術(當然在講述科研經歷之中也要經常提及這一問題),以及想要做什么方向的研究,它為什么吸引你。
最后,你為什么想要申請這所學校的這個項目,項目中有哪些咨詢師的研究你很感興趣,通常會舉2-3個例子說明。
好的PS一定是先能夠感動自己的,否則何以感動別人。在寫PS的時候,我對于自己的課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為自己的經歷而感動。
千萬不要覺得你的經歷沒有什么感動之處,看著自己的努力讓你短短大學幾年之間有了這么多的成長,這么多的經歷,你不感動嗎?
寫完之后,最好能夠交給幾位你信任的優秀的學長學姐,讓他們幫忙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幫助你把PS改得更好,確保邏輯通暢,課題描述清晰,應該有的要素不缺,并且盡量做到出彩。PS修改的遍數是沒有上限的,不到最后一刻,修改就不要停下。會有很少數的學校需要交兩篇文書,除了這個通常意義上的PS,還要一篇主要講述人生經歷。
Part 2.標準化考試成績
主要指的是「GPA和GRE、TOEFL」考試的成績。
這些雖然說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也是一個基本的東西。高了不一定有幫助,但是如果低了還是會影響申請的。
聽說有些大的項目,因為收到的申請過多,第一輪篩選就直接用GRE、TOEFL和GPA來篩了,可以說非常暴力,但是也確實體現出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GPA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體現。但是我認為,對于TOFEL、GRE這樣的考試,應該抱著認真的心態準備,一兩次之后如果感覺再考也不一定會有大的提升,就可以不用執意一直考了,還是比較浪費時間的。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在準備的時候就抱著“就這一次”的心態來準備,全力以赴,然后爭取一次考過,省力省心。
我當時準備GRE的時候就是一個暑假基本上別的事情都沒做,完全用來準備GRE了,雖然辛苦,但是回想起來還挺好的,因為高中之后再沒有那種一段時間心無旁騖只做一件事情的感覺了。
不過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強制要求GRE了,所以可以看出這些標準化考試成績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某種程度上或許是你申請時比別人更優秀的一種體現。
Part 3.選擇項目
選擇項目同樣是有學問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我雖然是神經背景,但是在申請的時候并沒有全部申請神經的項目。
這里要特別提醒做神經的同學,神經的項目近幾年是越來越熱,在很多面試的時候都發現,近幾年每年神經項目的申請人數較上一年都達到近兩倍,因此之后的同學要注意分散風險,不要全部申一樣的項目。
選擇相對較為容易申請的項目,其實之后可以選擇一樣的實驗室,因為很多咨詢師都同時在很多項目里面。因為有些項目因為經費原因,對國際生非常不友好,要盡量避開這些項目。
Part 4.套磁
遇到好的導師可以給你很多幫助;即使是一般的也會說如果你去的話找他聊聊,這時候如果你拿到了面試就可以選他/她當面試官,之前聯系過一般還是不錯的。
這里面有一些心理學依據:重復曝光效應,社會心理學上也稱為熟悉定律,簡單來說人們會對多次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東西顯示出偏好。
Part 5.面試
一般可以選擇on site或者remote.建議如果可能的話,盡量選擇on site。
一是可以體驗學校的氛圍,感受到那里的學生是不是愉快,學校的感覺是不是你喜歡的,為接下來選擇offer提供基礎。二是有傳言說on site面試拿到offer的可能性更大,不過究竟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周圍很多優秀的同學remote也照樣可以拿到很好的offer的。
重頭戲在于你和面試官的聊天,你能不能講清楚自己的科研,并且對于面試官的科研、你自己課題、PhD以及以后的學術生涯,展示出了足夠的熱情。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