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筑設計作品構造解析
2023-08-14 11:39:4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世界著名建筑設計作品構造解析,很多同學對于這個問題有疑問和不解,那么下面就跟著中國教育在線的小編詳細了解一下吧。
鋼筋、水泥、玻璃窗……大到區域規劃、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等綜合的環境設計構筑、社區形成前的相關營造過程,小到室內的家具、小物件等的制作,各式各樣的建筑早已成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必需。
建筑設計專業在國內外也一直是“頂流”專業之一,是不少藝術生的奮斗目標。
而在同樣以建筑為自身事業理想的人中,有五位影響世界的建筑大師,無論是設計的理念還是作品都在建筑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跡,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扎哈·哈迪德
建筑界女魔頭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是一位英國伊拉克裔建筑師,業界人稱“建筑界女魔頭”。
她在2004年獲得了“建筑界諾貝爾”——普利茲克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建筑設計師。她還在2010年和2011年連續獲得英國建筑界最負盛名的斯特林獎。
她的設計天馬行空,英國《衛報》稱她為“曲線女王”,評價她“解放了建筑的幾何形狀,賦予其全新的表現形象”。
她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其中很多我們也并不陌生,像北京望京soho、銀河SOHO、北京大興機場等建筑都出自她手。
作品鑒賞
銀河SOHO
銀河SOHO由四個不同的卵形玻璃蓋建筑組成,多個彎曲的通道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層次豐富。
哈迪德解釋其“內部空間遵循相同的連續曲線的連貫形式邏輯。”這座建筑群和她的大部分建筑一樣,給人的印象是它們的每個部分都在運動。
銀河SOHO榮獲2014年“美居獎”中國最美人居景觀獎、在時代樓盤第九屆金盤獎中榮獲“年度最佳寫字樓”獎、2014年北京園林優秀設計獎等眾多獎項,并于2018年登上國際頂級景觀建筑雜志TOPSCAPE PAYSAGE封面。
望京SOHO
望京SOHO位于北京市中心和機場之間,最高的建筑有200米高,有兩層商店和37層辦公室。一個三層樓高的中庭與底部的三座建筑相連。
建筑塔樓傾斜而彎曲,哈迪德將它們比作“在一部復雜的芭蕾舞劇中聲音相互交錯”的中國觀眾。
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
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形如展翅的鳳凰,是五指廊的造型。
航站樓整座屋頂由一個中央天窗、六條條形天窗和八個氣泡窗組成,需要用12800塊不同形狀和材質的玻璃拼接而成,玻璃接縫膠黏長度可以環繞北京四環路一圈。
航站樓整個造型以旅客為中心,共有82個登機口,放射狀的排列極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從航站樓中心步行到達任何登機口時間都不超過8分鐘。
凌空SOHO
設計靈感來源于虹橋交通樞紐這一地理位置,凌空SOHO打破傳統的建筑語言,擁有超前衛的流線型外觀和豐富的空間變化,充分展現出“速度與激情”的設計理念。
在虹橋機場周邊建筑限高40米的情況下,建筑形體強調了水平的流動與連結。
貝聿銘
“最后一個現代主義大師”
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2019)是著名美籍華人建筑師,畢業于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在建筑領域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獎項榮譽,包括1979年的AIA金獎、1983年的普利茲克獎、1989年的第一屆帝國建筑獎以及2003年美國地區設計博物館Cooper-Hewitt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貝聿銘被稱為“最后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設計游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筑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建筑為主,以將傳統建筑原則與基于簡單幾何圖案的漸進式設計結合而聞名——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是他在平面和立面上工作的常見元素。
作品鑒賞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位于庭院的中心,被稱為“當代建筑的十大奇跡”之首。金字塔被西面的倒金字塔反射,將陽光反射到建筑群中。
貝聿銘還發現金字塔形狀最適合穩定的透明度,并認為它“最適合盧浮宮的建筑,尤其是屋頂的多面平面”。
金字塔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多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線引入博物館,讓過去的歷史曬一曬今天的太陽。陽光透過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間與墻體、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香港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是中國銀行在香港的總部大樓,樓高315米,建成時是全亞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樓。
貝聿銘將立面圍繞對角支撐進行組織,將結構和形式結合起來,強調了計劃中建立的三角形主題。在頂部,他設計了傾斜角度的屋頂,以配合建筑物不斷上升的美感。
整座中銀大廈可簡化地看成是由四個不同高度的三角柱體構成,層層疊起,節節高聳。最下面的17層大致是由四個三角柱體組成的立方體;從平面圖上看來,即為正方形,由兩條對角錢分割成四個三角形。
大廈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墻代表長城,象征中國。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在中國大陸的三件建筑作品之一,建筑融合了中國傳統設計、蘇州當地風格和現代設計。
貝聿銘使用八邊形、菱形、三角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作為博物館設計的積木。
中庭和幾個大廳呈八角形,部分窗戶呈菱形。屋頂和天花板則由三角形、矩形和菱形拼湊而成。
融入屋頂的玻璃、取代傳統木梁和椽框架的鋼結構,以及取代傳統磚瓦的“中國黑”花崗巖屋頂瓦片都賦予建筑現代感。
而老城的建筑精髓:傳統的黑色、白色和灰色的色調和傳統的白色灰泥墻,則在傾斜的屋頂上顯露無遺。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總建筑面積174869平方米,地下4層,局部6層,地上15層,屋頂高57.5m,是一座智能化的辦公大樓。
大廈貴賓入口的玻璃墻以三角形為主,菱行、圓形、方形、半球體為輔構成,簡潔中蘊涵了變化,簡單的數學幾何語言使人易懂且融合進去。
貝聿銘善用幾何形體設計的特點在總行大廈的設計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強烈的幾何雕塑感,體現出他的個性,再次突顯出了他依托傳統又超越傳統的建筑風格。
弗蘭克·蓋里
建筑界的畢加索
弗蘭克·蓋里(Frank Owen Gehry,1929-)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7歲后移民美國加利福尼亞,成為當代著名的解構主義建筑師,以設計具有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雕塑般外觀的建筑而著稱。
蓋里的建筑設計在建筑界享有很高的評價,1987年被評為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院士,1989年獲普利茲克建筑獎,1999年獲AIA金獎,2000年獲Cooper-Hewitt地區設計獎終身成就獎。
他以設計具有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和雕塑般外觀的建筑而著稱,被稱為“建筑界的畢加索”。他的作品在2010年世界建筑調查中被列為當代建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給他貼上“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建筑師”的標簽。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位于美國加州洛杉磯,是洛城音樂中心的第四座建物。
音樂廳造型具有解構主義建筑的重要特征,以及強烈的蓋里金屬片狀屋頂風格,具有波浪形和角形組合的外觀,象征著洛杉磯運動。
建筑外部的曲面使用薄鋼板作為材料,定制曲率要求使用高度特殊的鋼結構,反光的不銹鋼表面將光線進行反射,無論是在日光下還是在黑夜城市的燈光下,建筑表面的每一秒都是不同的色彩。
LV基金會藝術館
LV基金會藝術館大樓的屋頂平臺可以將巴黎全景和蒼翠的Jardind’Acclimatation游藝園景色盡收眼底,蓋里采用玻璃和透明設計的靈感即由此而來。
建筑材料的選擇表達了蓋里對于透光的理念:一個玻璃殼體,覆蓋了建筑的主體部分。殼體也是多個玻璃塊的集合,稱為“冰山”。
“我們希望建筑物隨時光流逝和光的變幻而演變,從而創造出一種轉瞬即逝、變化不定的印象。”
盧瑪·阿爾勒藝術中心
盧瑪·阿爾勒藝術中心位于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占地27公頃。其中,蓋里設計的建筑高聳入天,呈現幾何“扭曲”的外觀,由1.1萬塊不銹鋼金屬板組成。
建筑周圍是混凝土和鋼結構,56米高的塔狀造型由鋼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構成。圓柱形基座靈感則來自于該城市的古羅馬遺址。
蓋里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我們想要喚起人們對于當地元素的記憶,包括梵高的《星夜》,以及你能在這個地區看到的巖石群。建筑的中心呼應了阿爾勒的一處圓形劇場。”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又名“弗萊德與琴吉的房子”,它脫穎于新巴洛克、新哥德與新藝術運動的建筑之間,是布拉格十分馳名并具代表性的建筑。
“跳舞”的形狀由99個混凝土面板支撐,每個面板的形狀和尺寸都不同。建筑物的頂部是一個巨大的扭曲金屬結構,房子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個是玻璃塔,高度縮小了一半,并由彎曲的柱子支撐;第二個與河流平行,其特點是起伏的線條和未對齊的窗戶。
這種設計主要是出于美學考慮:對齊的窗戶可以明顯看出該建筑還有兩層樓。窗戶有突出的框架,如繪畫的框架,因為設計師希望它們具有三維效果。立面上的彎曲造型也有助于混淆視角并減少與周圍建筑物的對比。
安東尼奧·高迪
“瘋子建筑大師”
安東尼奧·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出生于西班牙,是西班牙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屬于新藝術運動時期的建筑風格。
高迪一生設計過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爾公園、米拉公寓、巴特羅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其中有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地區級文物,7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屋頂高低錯落,而整棟建筑如波濤洶涌的海面,極富動感。屋頂是奇形怪狀突然物做成的煙囪和通風管道。
建筑無一處是直角,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因為高迪認為“直線屬于人類,而曲線歸于上帝”。因此米拉公寓被許多人認為是所有現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獨創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圣家族大教堂
作為東尼奧·高迪的畢生代表作——圣家族大教堂,建筑設計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各種變化組合成的充滿韻律動感的建筑。
有人取笑它只不過是“一堆石頭”,也有人贊嘆它是“能夠讓人狂喜心碎的建筑”。
如今這座尚未完成的教堂已成為建筑愛好者的朝圣目的地,去巴塞羅那的游客不會忽略的景點,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藤本壯介
日本新生代建筑師
藤本壯介(Sou Fujimoto,1971-)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華的建筑師之一,擔任京都大學、東京理科大學、昭和女子大學的客座講師。
他曾獲得《建筑評論》大獎,2008日本建筑家協會大獎、2008巴塞羅那世界建筑節一等獎、2009年《Wallpaper》獎。
藤本壯介以精致的輕型結構和可滲透的圍護結構而著稱,設計了數棟房屋。他經常用“原始”形容自己的作品,把建筑實踐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種方式。
布達佩斯音樂廳
藤本壯介為布達佩斯音樂廳設計了一個風格獨特的浮動屋頂,好似一個大蓮蓬,令該建筑作為公園的一部分“很好地與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懸浮屋頂上設計了許多孔洞,四周也都采用了玻璃立面,創造出了一個自然、明亮的室內空間。
據設計師介紹,該方案的光線設計,開口設計和室內通風等功能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匈牙利作曲家佐爾坦柯達利說過的一句話:“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
蒙彼利埃樹狀大樓
大體上看,這是座塔的造型,有多個立面。這本身并不稀奇。
但藤本壯介重新設計了建筑的陽臺和樓層間的擋板,它們以不規則的大小、角度旁逸斜出,看起來非常像樹杈,也有垂直花園的感覺。
N House
N House是藤本壯介為一對夫婦設計的,他的意圖是制作一種既不關乎空間也不關乎形式的建筑,而僅是要表達房屋和街道之間的豐富事物。
該建筑有三層墻體,外層將整個別墅和花園包裹其中,為了不影響花園的光照,所有的墻面都開著大大的窗戶,在降低街外日常生活的喧囂的同時也不會跟外界產生隔閡;中層是過渡空間,最里層是主人生活所需的室內功能區域。
看了以上大師的設計,相信大家也對建筑設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作為目標建筑專業的藝術生,準備作品集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01建立工作流
嘗試建立自己的設計出圖工作流,學生階段推薦
Su+CAD/Rhino+enscape+Adobe ID,Su配合手繪或者手工草模做做前期。
看大量的優秀作品集案例和項目案例,試圖從中梳理一條故事線,大概喜歡什么風格的作品集,想要放入的項目類型和初步構想等等。
02制作時間
按照一年的申請來說,用半年時間準備就可以。如果是轉專業的或者手上沒有可用作品的可以預留出更多的時間來做作品集。
03作品數量
基本上,作品數量為4-6歌完成度較高的項目。另外,要關注學校官網的具體要求,基本在25-30頁較為合適,分布下來一個項目可以有5-6頁。
04作品集內容
包括但不限于:項目信息、簡介、場地、概念、分析圖、平面圖、平面、立面、剖面、節點大樣、渲染、模型照片等等,具體可以根據自己的項目不同進行增減。
05封面
要精心設計一個足夠吸引眼球的封面,這樣越優秀的封面被選擇欣賞的可能性越高。同時,也可以更加直觀表達出整個作品集的主題思想。
06邏輯
整本作品集所表達的應該是作者連續的思考過程,每一個項目之間全部要有詳細的靈感轉化成元素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為了項目后續向更深入的點發展,還可以讓教授看到學生注重項目過程和最終項目中應用轉化元素的能力。
07小標題
小標題一定要說明本頁所表達的內容,盡量精確。切忌用到一些像“概念分析”、“基地分析”等沒有信息量的詞匯。
08排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分享,希望能給同學們帶來參考,如果您還有世界著名建筑設計作品構造解析其他方面的疑問,歡迎隨時在線咨詢客服老師。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