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廣播電視大學于1982年經地委、行署批準成立,是阿勒泰地區唯一一所高等院校,下設福海縣、布爾津縣、青河縣、富蘊縣、哈巴河縣、吉木乃縣六個分校。學校堅持“搶抓機遇謀發展,聚焦內涵提質量,夯實基礎推改革,打造品牌強特色”的工作方針,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大力開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是地區現代遠程教育基地、自治區精神文明單位、國家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分中心、國家非學歷教育試點單位。阿勒泰廣播電視大學積極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迫切需求的形勢,緊緊圍繞“一條主線”(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大系統一體化建設),堅持“兩輪驅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把握“三個方向”(黨政干部培訓、市場需求、農牧民實際需要),促進“四個落實”(科室長負責制、教職工崗位責任制、助教員工作責任制、系統辦學分級負責制),實現“五個突破”(教科研突破、辦學思路突破、創新工作突破、校際合作突破、管理模式突破),學校工作在創新中發展,學歷教育穩中有升,非學歷教育不斷拓展,已成為地區全民教育、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自2006年開通“阿勒泰電大干部在線教育學習平臺”,承擔起了地區黨政干部、黨員干部遠程學習培訓和社區教育的任務,“地區黨政干部在線學習”、黨員干部在線培訓、社區教育等培訓24000余人;在學歷教育方面狠抓質量,為地區培養了13000余名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社會贊譽的本專科畢業生,為阿勒泰地區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學校基本情況
(一)師資隊伍情況:
學校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漢族19人,少數民族33人;專職教師44人,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18人。
(二)在校生和專業設置情況:
阿勒泰校本部及所屬6個縣級電大共有開放教育學生5031人,共開設15個本科專業,24個專科專業。
專業設置:開放教育本科分別為:金融學、法學(含行政執法方向、維漢雙語)、行政管理、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學前教師教育方向、學前教育管理方向)、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文秘方向)、漢語言(維漢雙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水利水電工程、工商管理、會計學、社會工作、護理學、藥學。
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新疆學院阿勒泰教學中心(阿勒泰):社會工作、法學
開放教育專科分別為:法律事務(含維漢雙語)、漢語言文學、會計、行政管理(含維漢雙語)、小學教育(含維漢雙語)、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管理方向)、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水利水電工程與管理、學前教育(含維漢雙語)、機電一體化技術、工程造價、金融管理(貨幣銀行方向)、護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工作、藥學。
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專業:林業技術、畜牧獸醫、農業經濟管理
國家開放大學“新型產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成人專科專業(參加成人高考):舞蹈表演、音樂表演
國開殘疾人教育阿勒泰教學中心專業:社會工作、法學
(三)基本建設情況
校園教學樓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內有教室、辦公室,并設有云教室1個,計算機多媒體教室12個、錄播室1個,教室17間、多功能廳1個、多媒體資料室、圖書館1個。
(四)教學設備情況
1、多媒體教室和校園網建設已日趨成熟,現有12個多媒體教室,有教學用服務器4臺、學生用機400臺,教師用機52臺,全部通過100兆寬帶光纜上網,實現了教學與管理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可以共享。
2、一座多媒體多功能廳可容納學生120名,雙向視頻系統已開通,可以實時遠距離交互式教學。
二、工作開展情況
1、生源充足,管理規范,學歷教育穩步發展。近年來,阿勒泰電大始終認真貫徹落實新疆電大教學安排,將辦學著眼點放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上,堅持為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方針,圍繞地區重大決策部署和發展戰略需求,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使學歷教育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學校先后開辦“一村一”和申辦國開殘院新疆學院阿勒泰教學點,在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創造社會效益不斷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求學者來校就學。學校在招生工作中,緊密結合地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對人才需求的實際,積極發揮系統在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行全員招生,落實招生獎懲辦法。目前學校學歷教育各類在校生4563人,在校生人數占地區人口比在全疆電大排在前列。2016在新疆電大的綜合考核評比中獲得三等獎。
2、勇于開拓,敢于創新,非學歷教育取得可喜進展。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遠程在線教育培訓項目,利用阿勒泰地區遠程教育網及其拓展平臺,充分發揮阿勒泰地區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的作用,在全地區開展各類在線培訓,電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開展了地區黨政干部“遠程在線學習”培訓、工會干部遠程在線學習、地區黨員黨務工作者“遠程在線學習”培訓和地區少先隊輔導員“遠程在線學習”、地區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地區計劃生育繼續教育、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攝影培訓在線學習班、社會工作者繼續教育、農牧民實用技術創業培訓等培訓項目,年培訓人數已達到5000人次以上。承擔地區干部理論考試、全國衛生系統考試、銀行業從業人員考試、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人事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等每年累計10000余人次。
2015年,我校開展的地區黨政干部5分鐘雙語微課程在線學習和廉政大講堂在線培訓,為學校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影響力。地區黨政干部5分鐘雙語微課程在線學習,我校在福海縣試點雙語培訓項目后,得到地委的高度肯定,要求在全地區進行推廣。根據地委的工作部署,我們組織專門技術力量,開發制作了與干部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126集5—10分鐘《哈漢“雙語”日常會話三百句》教學視頻,并通過微信平臺予以發布,滿足地區黨政干部5分鐘雙語微課程在線學習需要;編印了1.5萬冊《阿勒泰地區雙語學習手冊》口袋書,發放至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同時,挑選10集《雙語微課堂》參加自治區第五屆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課件觀摩評比活動,榮獲哈薩克語課件三等獎。廉政大講堂在線培訓是我校與地區紀檢委聯合,借助電大遠程在線學習平臺開展的培訓項目(每月1課、全年12課),每季度統計學時情況,有效解決了學員“工學矛盾”問題,得到了自治區紀委的高度認可。
在不斷擴大非學歷教育辦學形式和規模的同時,為進一步滿足遠程教育需求,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我校根據遠程教育平臺和資源相對滯后的問題,對遠程教育平臺進行更新升級,根據地區戰略發展結構調整,充實了教學資源,內容涉及黨政干部在線培訓、黨員在線培訓、工會干部在線培訓、社區教育、公務員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政策法規培訓、農村經營管理、農業技術普及、畜牧技術、勞動力轉移、創業培訓、雙語普及、民族團結教育、行業技能等培訓類別。一是抓好訂單培訓。主動與地區相關單位對接,根據培訓訂單提供相關培訓。年培訓人數達到5000人次以上;二是抓好創業培訓。根據基層農牧民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分中心優勢,通過微信平臺推送部分共享課程資源,切實幫助農牧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每年組織翻譯、編印哈語創業培訓教材,開展創業培訓。目前《小漿果采摘》和《自動化藥浴池》已完成模具制作,并獲得國家專利。待技術論證后將投放市場進行推廣;三是抓好非學歷考試工作。每年組織干部理論考試近5000人次,全國衛生系統人機對話考試800余人次,組織銀行業從業人員考試1100余人次,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1100余人次,人事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1400余人次。
3、強化教師培訓和教學科研,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學校實行按事設崗、一年一聘全員聘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實行量化績效月考制度,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和助教員補貼掛鉤。進一步健全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制度執行督查,保證把新疆電大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在堅持中央電大“五統一”的同時,創建了符合本地特色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即在校本部和六所縣級電大中實現統一入學教育、統一開展網上教學活動、統一形成性考核標準和畢業實踐環節、統一督導檢查、統一嚴肅考風考紀,加強對縣級電大的管理與指導,切實貫徹一家人、一盤棋的思想,確保了電大在基層的辦學質量和聲譽。堅持一周開展一個內容的培訓,一學期每個教師提交一篇教研論文、參加一次新疆電大系統的教學活動,一年爭取申報一個新疆電大的教研課題,一學期對縣級電大的教學和管理人員進行一次業務知識培訓,每參加一次上級電大的培訓就舉辦一次二級培訓。采取校內培訓和派出培訓、面授培訓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辦法,組織骨干教師參加上級電大業務培訓、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各類培訓班等,年開展各類培訓不少于200人次;組建了19個課題組,分別承擔新疆電大和校本部課題研究工作;組建學科部,組織參加全疆電大教師學科網上大教研室活動;積極承擔的新疆電大科研項目,《阿勒泰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定期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