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好的大學是哪一所
2024-10-25 17:20:45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留學不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許多人都想要留學,那其中德國最好的大學是哪一所?針對這個問題,下面中國教育在線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回應“天價學區房”時稱,擇校是個貶義詞,最終要通過教育的均衡來解決問題。袁貴仁部長的話沒錯,但不知教育部接下來會怎么做?
袁貴仁這番話也讓我想起,有大陸朋友問我:德國最好的大學是哪一所?或許他是看了我寫的《就這樣上語文課,多好!》(詳見2016年2月9日《南方周末》自由談),小女在德文課堂上的表現,讓他覺得那里的教育挺不錯,也想把自家孩子送過去。
可是,不好意思,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沒法說清楚。當然也可以說,這個問題挺有中國特色的,或許就連地地道道的德國教授也沒法回答上來。
沒錯,美國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盟校,英國有牛津、劍橋還有像伊頓那樣的菁英中學,日本也有公立的東京大學和私立的慶應大學。那么德國有什么?中國大陸包括臺灣特別喜歡炒的全世界大學排名新聞,曾經有哪些德國大學牽涉其中嗎?
事實上,德國沒有這種公認最好的大學。當然,這并不是因為德國沒有好大學,而是德國在政策上不鼓勵、不強調大學的縱向排名競爭。德國社會的整體發展主軸,跟中國人習慣的不太一樣,并非垂直上下,而是水平均衡分散。德國的城市,除了少數如法蘭克福、漢堡之外,基本上沒什么高樓。作為下薩克森州首府的漢諾威,整座城市竟然只有一棟超過20層樓的大樓,不可思議吧?
放眼四海,若以各國通行標準來衡量,德國也沒有什么真正的“大城市”。別說沒有東京、上海那種規模的城市,就連和臺北市人口一樣多的城市,都沒有幾個。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從社會價值上、從政策安排上,德國都一向反對集中、努力防止集中。 我要在線咨詢
所以,德國能夠避免所有現代都會都遇到的房地產飆漲的問題。德國能夠嚴格推行以高稅率遏阻炒作房價的政策,還能明確地以法律禁止、懲罰刻意哄抬地價房價轉手銷售的行為。這些做法的關鍵基礎,就在于先阻止城市過度集中的發展,如此就不會有城市土地資源求過于供的情況。
同樣的原理,也運用在教育資源的利用上。集中凸顯部分“名校”,必然意味著“名校”學位求過于供,也就必然炒高了名校及其學位的價值,逼著許多人愿意付愈來愈高的代價,拼命擠進“名校”。從德國的教育理念來看,擠“名校”和搶城市地段一樣,都造成雙重浪費──將過多的資源耗費在爭取“名校”和城市商業土地,另一方面,使得其他非名校學位、非精華地段土地無法獲得充分利用與均衡發展。
均衡、分散的好處,遠遠超過不均、集中。要能享受這種好處,唯一的方法,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縱向排名的習慣。各個地方的土地,有不同區域,有不同特色,供不同的人依照不同的標準去選擇,而不是線性地排出哪個區域比哪個區域“有價值”。不同的學校,從職業技術學校到應用型大學或者研究型大學,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提供不同性質的教育內容,真正的difference in kind,有的是蘋果,有的是橘子,不是difference in degree,絕對無法用單一的、同樣的標準來衡量、來排序。
在德國,沒有人會問:柏林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哪一所比較好,漢諾威大學和萊布尼茲大學哪一所比較好。并不是說他們不比較,而是他們清楚:無法用這么寬泛籠統的方式來比較,更不可能有固定的比較答案。比較是多元、個人層次的事,每個人對于教育有其不同的需求、想象,還加上每個人不同的現實考慮,你的比較答案和他的比較答案,怎么可能是一樣的呢?又何從取得一份簡單的學校排名?我要在線咨詢
(作者楊照為臺灣作家 選自南方周末)
關于德國最好的大學是哪一所這個問題本文的分享就到這里結束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相關的內容,那么可以持續關注本頻道。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