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請美國金融名校,不得不看
2025-02-28 11:32:35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現在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留學可以開闊眼界,也能學習不一樣的教育體制,而且世界名校眾多,教育水平也一流。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如何申請美國金融名校,不得不看”這個問題
但是在眾多的申請者中,能夠申請到頂尖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少之又少,不少GMAT成績在700分以上的學生,最后收獲的也只是一般院校的錄取通知書,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現象?同學們在考慮申請金融專業之前怎樣為自己定位呢?
在美國,商學院通常被稱為“School of Business”或“School ofManagement”,內設金融、會計、市場、物流、貿易、管理和信息系統等專業方向。就畢業生起薪水平而言,金融一直是第一梯隊的。那么美國金融類碩士包括哪些?(都有一些什么名字兒?) 最常見的: 金融學碩士(MSF), 金融數學碩士(MFM), 金融工程碩士(MFE) 還會有: 定量金融碩士(MQF),金融經濟學碩士(MFE);還可能見過:Computational Finance,Global Financ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Quantitative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Analytical Finance,Applied Finance Investment Management, Risk of Management...可以看到美國金融類碩士的名稱種類很多,但是無論叫什么,其實大體也就分為金融,金工和金數3大類。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3種金融碩士的基本定義。
lMSF(金融學碩士):主要為培養金融專業人才而設置的,學習如何進行金融決策,并深度理解金融市場,控制金融風險,進行證券評估,進行公司和非盈利性組織的金融管理等。
lMFM(金融數學碩士):學習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進行數學建模、理論分析、數值計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學內在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
lMFE(金融工程碩士):學習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與實施,深入使用數學、計算機技術實現數學模型,創造性的解決金融問題。
了解這些金融類碩士的定義之后,可能你還是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我這里再列舉說明3種最容易混淆的項目。
MSF與MFE:MSF與MFE有一定交叉的地方,也就是都會學到一些金融的課程,有些名稱還是一樣的,比如金融模型(financial modeling)、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等。不過,即使是名字一樣,這些課程在等級和具體內容上也是有差別的。MFE的課程等級相對更高,學的內容也更難。通常來說,MSF培養的是金融通才,而MFE培養的是數量金融方面的專才。也因此,MFE的核心課程中數學類課程很多。MFE學制會在2年左右,因為除了金融理論相關知識外,還有學一些數理方面和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因此在申請時,比MSF更注重學生的數學和計算機能力。
MSF與MBA:MSF與MBA也有比較多交叉的地方的,但MSF對金融的研究更廣泛更深入,關注的是金融和金融市場。而MBA關注得更多的是綜合管理方面的內容,除了金融財務方面的管理,還包括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即使是MBA-Finance方向的,其對金融的研究也沒有MSF那么深入,也就是學到技術性的東西沒有MSF那么多。有些學校會開設MBA/MSF的雙學位,就是為了讓學校可以在學習管理的同時可以學到更多專業性的金融知識。
MSF與Mast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st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注重的是金融理論以及金融模型的研發,因此,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是重實踐還是重理論。當然,他們還是有一些相交叉的地方的:例如,有一些MSF專業會包含一些金融經濟的課程;即使沒有,MSF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求學生懂一些金融經濟的理論;另外,在一些Mast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中也會包含MSF的一些課程比如金融票據、公司金融、項目管理等,雖然這些課程沒有像MSF那樣強調應用。
了解完這些金融項目的區別和側重點,接下來我們看看為什么很多人說金融是最牛的商科專業?火熱體現在哪里呢?
1,以我自己歷年的申請經驗來說,申請商科的學生當中,10個中有4,5個是申請金融類碩士的。這些學生中高手如云,背景也各式各樣的:有金融等商科背景,有數學和計算背景的,有經濟學背景,這些都很正常,但也有很多理工類背景,文科類背景的。我去年有過學EE的學生申請金融類碩士,今年有學習化學工程與工藝申請金融類碩士,我還曾經帶過英語背景的,人文背景的學生都想申請金融類碩士。
那金融類碩士項目到底對申請者背景有怎樣的要求:
再以金融類標桿項目MIT-SLOAN MSF項目為例:
我們可以看到MIT的MSF:商科背景的學生占有29%, 數理背景的學生占有17%, 工程的學生占有8%,計算機背景的學生占有1%,但是還有45%的學生來自人文,社科類。雖然數據每年都有變化,但這是否代表Sloan商學院的金融碩士就不要求背景呢?(言外之意,MIT都對背景沒有嚴苛要求,其他院校還要么?)
我這里給出的答案是,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析什么?
我需要看項目對申請者的要求以及申請者自身的本科成績單(本科期間到底學過那些課程),我得看看申請者實習工作經歷(是否相關領域?),我還得看看申請者都有那些經歷(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金融建模大賽?)
這里我順便提一下,我認為出國留學成功與否,專業選擇是重中之重,大家一定要謹慎。選擇專業,我給大家3點思考:
?申請者自身的背景與申請專業的匹配程度;
?申請者將來的職業規劃,以及興趣點和擅長點;
?申請的難易程度。
總的來說,正因為各種背景的學生都有可能選擇申請金融,所以金融是最熱門的商科專業。
2,那么競爭激烈主要表現在申請人數最多,但是開設的院校并不是很多。(我們通過兩張圖片來了解一下)
學校到底有多少:
Top30中開設MSF項目的院校只有7所,不到四分之一;
Top30中開設所有金融類碩士的只有14所,不到一半;
Top50中,開設金融類碩士項目25所,剛剛一半;
其實,整個美國Top100院校中,也只有45所左右,同樣也不到一半。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項目招多少人:
Columbia金融數學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60人;
USC金融工程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60人;
WUSTL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60人;
UCB金融工程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60人;
UCLA金融工程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50人;
GIT量化與計算機金融碩士,每年全球招生50人;
Vandy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45人;
BC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30人;
Princeton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30人;
當然,Top30院校中也有個別招生人數比較多的項目:
MIT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120人左右
08年后擴招了,這是因為top10院校中,除去金工,金數,金融經濟,純金融項目,和除了剛才提到了全球招生princeton之外,就只剩下MIT了,而且MIT是數量金融的標桿項目,申請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得不擴招。
JHU金融碩士, 每年全球招生200+(你敢申,我就敢錄!)
這也是個特例,但這個學校商學院年輕,MSF2017才通過AACSB的認證,中國人數90%以上,再加上申請人數多,所以很多學生對這個院校是比較謹慎的。它跟其他top30的項目也的確有一定的差距。
3,很多人都說,金融是最看重數理背景的商科專業(真相是什么?)
我給出的答案是:
它看重的是數理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而并非一定修讀過多么高深的數學課程。
現在我們拿在數理金融的標桿項目,MIT的MSF課程來舉例,看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MIT必修課主要是投資理論類課程和公司財務分析類。
財務分析類課程是對各種會計報表的理解和分析,對數學能力并不作很高的要求。
投資理論類課程主要介紹經典的投資模型以及當前金融市場的主要風險和收益模型,這類課程對數學要求比較高。不過對學過高等數學和概論統計的中國學生來說,學習這么課程應當不會覺得很吃力。
悲催:萬一連高數或概率統計類課程都沒學過??
也不用擔心!Sloan商學院考慮的很周到~
它的課程設計非常人性化,即使你對高等數學一無所知,只要在MIT修讀一門針對投資理論的數學課程,然后你就可以輕松的了解所有投資理論中的各種數學工具了。所以MIT對數理課程的要求并不是很嚴苛。
其實美國絕大多數商學院的MSF的課程都對數理課程或者先修課沒有硬性要求。但是如果數理背景比較好,對申請還是有優勢。例如美國Top30 MSF項目,其實除了JHU和USC,其他項目都是偏數理金融的,而且像WUSTL的MSF對數理背景的學生喜愛程度甚至超過金融背景的學生。所以對于數理背景比較弱的申請者,請本科期間盡量選修一些數理方面的課程,或者參加數學建模大賽等,或者做一些量化金融或金融市場研究類的研究或實習,這些對申請還是有幫助的。對于申請金工金數的同學,則更需要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數理方面的能力,因為金工金數會修讀很多數理分析類的課程,有些項目甚至可能會有先修課的要求。
對計算機編程又是怎樣的要求呢?
那么以上就是關于如何申請美國金融名校,不得不看的相關內容啦,以上內容作為參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如果還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內容可以關注本平臺繼續瀏覽。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