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英國 050 中國核化工專家
2023-09-18 09:42:29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很多同學都很關注中國人在英國 | 050 中國核化工專家這個問題,那么接下來就跟著中國教育在線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相信你通過以下的文章內容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曹本熹于193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系。后赴英留學,1946年獲倫敦帝國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后任教于清華大學。
曹本熹一生主要從事化工教育、核化工的研究和領導工作。50年代初,曾在清華大學化工系負責軍用油料的全部化驗工作,并在1952年把化工系培養重心轉向石油,為創建中國第一所石油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奠定了基礎。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軍車在朝鮮戰場上因油料問題屢出故障,造成損失。此時,在北京清華大學化工系主任辦公室,一位中年教授拍案而起,激憤地說:“我們有責任,我們有義務!”這位中年教授便是曹本熹。“石油太重要了!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油田、煉油廠、勘探專家、采油專家、冶煉專家。”曹本熹向學校打報告,要求在化工系設石油課程。不久,清華調整院系,成立了石油工程系。
1953年1月,中央決定籌建北京石油學院,任命曹本熹為建校籌備處副主任。正式建院后,曹本熹調至新創立之北京石油學院任教授兼副校長。
1963年初,曹本熹奉調至第二機械工業部工作,任二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當時二機部的負責人征求他的意見:“我們的大本營是在北京,可搞核燃料生產要進入沙漠荒原。請你考慮一下!”曹本熹回答:“我是搞科學的。只要是為了科學,就不考慮什么地方,也不考慮干哪項工作了!”他全力以赴地投入核工業建設,為發展中國的核武器作出貢獻,成為氫彈試制成功的受獎人之一。
后來,他先后擔任了核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并被選為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曹本熹參與了核工業部的化工生產──鈾化工轉化過程、熱核材料生產、核燃料后處理和放射性廢物處理等許多重大試驗和工程項目的領導工作。如用萃取法分離軍用钚的核燃料處理及放射性廢物處理等重大試驗和工程建設與運行的領導工作;參與解決由四氟化鈾轉化為六氟化鈾、由六氟化鈾貧料加氫還原成四氟化鈾等生產技術問題;領導了對蘇聯原有濕法生產四氟化鈾工藝的改革試驗;解決了將流化床技術用于由二氧化鈾制四氟化鈾的技術問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分享,希望能給同學們帶來參考,如果您還有中國人在英國 | 050 中國核化工專家其他方面的疑問,歡迎隨時在線咨詢客服老師。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