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張立群: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 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
2024-10-23 17:43
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

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 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張立群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匯點,高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匯聚和打造一流師資隊伍,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持續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充分發揮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

  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環節。“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好用活西遷精神等紅色資源,持續推進“大思政課”品牌建設,深化黨建引領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創新體美勞教育載體方式模式,構建新時代新征程立德樹人新格局。要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要求出發,進一步凝練各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定位、特色和優勢,探索、創新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工程,實施“工程碩博士”專項、“百千萬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計劃,落實“雙導師”制,為支撐我國基礎研究全面步入世界一流,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難題,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要著眼提高創新能力,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重要策源地,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趨勢的研判,強化和布局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實施“基礎學科跨越計劃”,落實學科交叉成果認定機制。要在戰略領域布局建設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新型科研平臺,強化重大應用牽引的基礎研究和有組織科研,加快大科學裝置等科研平臺實體化運行和建設。要堅持人才引領,積極探索健全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和引才路徑,持續構建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長周期考核、破除“五唯”的科研生態,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強新領域新賽道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設立青年人才成長專項,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要強化校企科研合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發揮高校、企業各自優勢,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到中試開發再到應用推廣的全鏈條貫通,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融合互促。高校要精準聚焦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推動“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落地見效,打造更多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硬科技”。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在校內、校外、省外乃至國外,建立聯合研究院、研發中心,發揮企業需求牽引、研發經費投入、研發組織管理和技術成果轉化孵化的市場主體優勢,形成“科學家+工程師”的聯合團隊,落實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推動技術成果更好對接金融資本、匹配產業需求,不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力量。推動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要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重點工作。在“引進來”上,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布局,拓展高水平合作辦學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加強匯聚全球高質量教育和科技創新資源能力;在“走出去”上,要用好“一帶一路”平臺,實施全球發展行動計劃,打造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升級版,鏈接全球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不斷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在推動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應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多向合作機制,打造一批能夠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高端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大學的智慧和力量。

  (原載2024年第19期《中國高等教育》雜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