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全國重點實驗室:力扛創新戰略擔當
2023-10-09 10:56
中國教育報
作者: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介紹,截至今年8月,我國已“重組醫藥、能源、工程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超過20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其中絕大多數與高校相關。自1984年啟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以來,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為國家實驗室體系的重要支撐,重組之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必將發揮更為重要的戰略作用。

  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此次重組在給高校帶來重大挑戰的同時,也賦予了高校全新的發展機遇。本期專刊,中國教育報記者對話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有關負責人,探尋從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全國重點實驗室,一字之差所蘊含的深刻要義與創新邏輯。

  嘉 賓

  單忠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志鵬 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秦瑩瑩 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攻堅克難: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明定位

  記者:從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全國重點實驗室,背后體現了國家對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有著怎樣的期待與要求?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有著怎樣的新特點?

  單忠德: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是2022年第一批成功重組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其前身為2011年成立的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從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全國重點實驗室,蘊含著實驗室建設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此次實驗室重組突出學科優勢、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服務國家需求和管理規范等多個方面,更加體現了實驗室建設的系統化、組織化和體系化,打造名副其實的國家隊。此次重組不僅僅是單個實驗室的重組,更是體系和要素的重組,是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新時代再優化再創新,既要整合依托單位內部的資源,也要聯合科研機構、企業實驗室等外部資源,形成知識生產與分工協作的創新聯合體和共同體,持續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打造高水平創新成果的策源地。重組后的全國重點實驗室,行業特色更加突出、人員結構更加優化、研究領域更加聚焦。

  劉志鵬: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在原“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優化調整蘭州大學現有相關平臺基地重組而成的。

  重組過程中,實驗室的定位是討論最多的話題。經過反復權衡,我們重新明確了實驗室的定位:面向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草種創新與新品種培育的“卡脖子”技術,圍繞“種質→品種→種子生產→應用”任務鏈,在草地生物種質資源挖掘與抗逆機制等4個研究方向進行攻關。在建設目標上,實驗室先后修改了多個版本,最終形成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重組后,實驗室采取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人、財、物都相對獨立,并實行實驗室主任負責制,最大的變化在于突出分類考核、精準引導。比如,在實驗室做育種,我們就主要考核培育了多少個新品種,而不是看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在此導向下,機制創新還將帶來一系列創新優勢,有助于實驗室引進育種領域的優秀人才。

  記者:日前,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成立。作為“國家隊”的新成員,實驗室將在哪些方面進行戰略布局?

  秦瑩瑩: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是依托山東大學組建的“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依托南京醫科大學組建的“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重組建設的生殖健康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創新高地。人口健康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此次升級既是原有工作積累的體現,也凸顯了國家迫切的戰略需求。

  今后,我們將大幅提升實驗室的原始創新能力、國際學術影響力、學科發展帶動力和對國家需求與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圍繞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任務部署,梳理生殖醫學及子代健康領域亟待解決的“卡脖子”問題,孵化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服務產業制高點,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生殖健康領域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產品研發,顯著提升我國在生殖醫學及子代健康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在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平安中國建設中彰顯新擔當。

合縱連橫:圍繞有組織科研強合作

  記者: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全國重點實驗室今后如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

  單忠德:新時代新征程,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全國重點實驗室更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要更加注重高質量、系統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大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戰略科技支撐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一是要進一步探索完善科研團隊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在科研任務組織方面實行團隊負責制,即由團隊負責人“揭榜掛帥”,以國家級團隊—省部級團隊—校百強創新團隊為核心,構建多個科研團隊,建立團隊考核機制,提升人才和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推動實現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有組織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二是要進一步強化高效協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堅持開放創新,通過人才共育、平臺共建、任務項目共擔、資源成果共享,構建和完善學校與產業、行業、企業多元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通過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團隊等方式,深入推進人才培養、創新突破與成果高水平轉化,更好地支撐高水平人才培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要進一步完善長效化科研評價機制。健全實驗室科研管理制度,根據任務和項目的科學屬性,采用分類評價體系,向基礎前沿科研創新傾斜,激勵科研人員探索新原理、新方法,強化顛覆式、變革式創新,注重揭示關鍵技術問題背后的基礎科學規律,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引領發展水平。四是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科研機構以及國際一流企業的戰略合作,面向全球引進行業緊缺的優秀青年人才,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形成更多引領全球科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標志性重大科學發現,以高質量科技成果造福人類幸福。

  劉志鵬:有組織科研的第一要務是明確科研的目標和導向。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定位是要做單項冠軍,而不是全能選手。

  要做到單項冠軍,就必須有特色。當前,在草種創新和草地農業領域,我們實驗室是全國唯一的,這就是最大的特色,那么做該領域的單項冠軍就是我們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之后,再發揮自身的優勢資源稟賦,聚焦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加強頂層設計,調整研究方向,以研究方向為研究單元開展科研攻關任務。不同國家有很大的差別,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的有組織科研要符合國情和產業實際,不能照搬國外經驗和成果。

  記者:面向國家創新戰略需求,全國重點實驗室應如何整合政府、高校和企業等多主體優勢,形成有組織科研合力?

  秦瑩瑩:突破學院、學科壁壘,是全國重點實驗室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是破題思路之一。

  高校有組織科研要突出需求導向,鼓勵優勢學科與企業協同開展應用研究。可以通過建立項目聯盟等方式,鼓勵校內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引導,從戰略層面上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有組織科研。另一方面,強化政策執行落實,確保有組織科研長效機制的建立。

優勢互補:發揮高校特色優勢促融合

  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已獲批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絕大多數與高校相關,或依托高校建設,或由高校參與建設。高校和實驗室的目標定位各有側重,如何發揮各自優勢,更好地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劉志鵬: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人才,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高水平研究,實現原始創新、支撐技術突破,凝聚并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的基地。兩者的目標定位雖然各有側重,但在功能發揮上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實驗室是在蘭州大學兩個一流學科——草學和生態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實驗室團隊充分挖掘兩個學科的優勢特色,以學科優勢助力實驗室發展,在教學安排、研究生管理等方面支撐實驗室發展。相應地,實驗室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實驗條件建設等提供支撐。

  建設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和學術群體,培養優秀的人才是全國重點實驗室長期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在我們實驗室,固定人員絕大多數來自兩個學科點。實驗室設定了以流動和競爭為準則的固定人員進出機制。同時,實驗室也會賦予研究人員較大自主權,可自由選擇在實驗室承擔較重的科研任務或者離開實驗室回到學科點進行教學工作。流動和競爭并存的人員進出機制,可以確保實驗室有一支理論基礎堅實、科研思維活躍、科技攻關能力強、富有實干精神的固定班底,同時也能確保學科點有一支掌握前沿動態的教學班底。

  記者:在您看來,國家實驗室體系改革對高校以及其實驗室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單忠德:國家實驗室體系改革對高校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如何處理好實驗室與學院、學科之間的關系,如何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體系化”實驗室體系,如何在科研組織、長效評價體系等方面創新體制機制等。實驗室將牢牢堅持“四個面向”,瞄準制造強國、航空強國、航天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進行前瞻布局,加快建設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秦瑩瑩:從目前高校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情況來看,一些實驗室還無法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因此,高校實驗室應盡快完成轉型。

  首先,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定位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優化學科布局和資源配置,促進科研范式轉變,進一步明確重點研究方向和領域,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不斷提升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其次,高校要堅持“四個面向”,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融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全過程,大力推動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尤其要主動與地方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發展,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在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石。高校要積極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大力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氛圍。尤其是加快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學術領軍人才和學術帶頭人,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作者:記者 徐倩

  《中國教育報》2023年10月09日第7版 版名:高教周刊·科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 2022-12-05 14:27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