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啟動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擬創建團隊200個,并進行持續跟蹤支持和典型宣傳。
《通知》提出,通過創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組織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切實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偉大實踐之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通知》要求,各省(市)各高校要圍繞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創建指標,按照自愿申報、逐級遴選的機制因地制宜開展創建活動。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議,擇優確定入圍名單,并通過中期考核、統一認定等工作程序最終認定本輪“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通知》強調,教育部和各地各校要對團隊創建示范的典型經驗進行總結和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各地各高校要結合現有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在發展通道、科學研究、激勵政策等各方面做好“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支持保障工作。
《通知》全文——
教育部關于開展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的通知
教師函〔202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和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進高校一流教師隊伍建設,決定開展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義
開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旨在組織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深刻學習領會其“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崇高精神,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建設教育強國的強大動力和自覺行動。通過團隊創建,激勵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切實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偉大實踐之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條件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遴選范圍限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包括軍隊院校)教學科研單位、創新團隊。申報團隊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擁護黨對教育事業和科技創新的全面領導,堅持“四個面向”,服務“國之大者”,潛心教書育人,勇攀科學高峰。團隊滿足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團隊建設5個創建指標要求(附件1)。
(二)團隊負責人應為本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品德高尚、治學嚴謹,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取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服務社會、團隊建設等方面成績突出。
(三)團隊成員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團隊人數配置合理,其中人文社科類團隊成員8—25人,理工科類團隊成員20—60人,主持重大科研項目團隊的成員數量可適當放寬。前三批已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團隊負責人及成員不再參與創建。
(四)團隊有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和凝聚力,分工明確,運行機制順暢,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合理,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完善、有效。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五)團隊負責人和團隊成員未發生過師德失范、違紀違法等行為。
三、創建內容與程序
(一)創建內容
圍繞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創建指標,制定創建計劃,明確方向和目標,制定具體措施和實施步驟,實現團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顯著提升,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科研創新成果顯著,服務社會效益顯現,團隊建設可持續發展,青年教師培養有成效。
(二)創建程序
1.自愿申報。各高校按照“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創建要求,因地制宜地開展創建活動,自愿申報。
2.逐級遴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實行逐級申報。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向教育部申報;軍隊院校通過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教育局向教育部申報;其他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通過所屬部門向教育部申報;地方所屬高校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遴選,根據推薦名額向教育部申報。各級部門應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并根據申報條件和創建指標進行遴選推薦。
3.確定入圍名單。教育部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議,擇優確定“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入圍名單。
4.中期考評。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單位于2026年9月10日前通過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向教育部提交中期報告。
5.組織認定。教育部統一組織認定工作,對認定通過的團隊,頒發牌匾和證書。
四、工作要求
(一)名額分配
2025年擬創建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0個。本次創建實行差額推薦,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教育局按照分配名額申報(附件2),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按照每校1個名額申報。
(二)材料提交。
1.網上提交。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相關司(局)、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教育局將申報材料通過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https://js.moe.edu.cn)在線提交,申報賬號另行下發,網上提交時間為2025年6月30日至7月18日。
2.紙質材料報送。網上提交材料審核通過后,通過系統下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申報表》(附件3)、《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推薦匯總表》(附件4),并將以上材料紙質版一式2份于2025年7月20日前報送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五、支持保障
堅持精神獎勵、典型宣傳與發展支持相結合。教育部將在重大教育改革試點、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創建情況作為一個重要觀測指標。
各地各高校要結合現有科研項目和人才計劃,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在拓展發展通道、承擔科研任務、提供保障條件、加大激勵力度等方面對“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給予重點支持。
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要加強對“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的典型經驗進行總結和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六、聯系方式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系統技術支持)
聯系人:尚老師
聯系電話:010-83988970轉826
全國統一技術咨詢電話:010-66090906轉7
附件:
教 育 部
2025年6月26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