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總編專欄
給學生不及格,于是被家長、學生威脅投訴,甚至以死相逼!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我們如何保障質量?
文 / 陳志文
2024-05-11
在精英教育時代,高等教育的質量還是可控的,但普及化后,這個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尖銳。

  因為給了不及格,于是一個大學老師被家長威脅,還有同學集體投訴,個別同學甚至以走極端來威脅。更有意思的是,最后補考,學校不再讓這位老師命題、閱卷,換人命題閱卷,結果仍有一位同學不及格,只有56分。于是在其要走極端的威脅下,相關部門與負責人復核后的結論是可以“酌情”加4分,而這位授課老師宣稱甚至被剝奪了“登分”的權利。

  這是西安的一位大學老師近期向媒體反映的一個情況。一切源于《GNSS原理與應用》這門考試,72人參加考試,38人不及格。具體情況還有待調查,目前只是這位老師的一面之詞,但我們還是可以有一個大體的判斷,這個基本情況是存在的:因為判很多同學不及格,被家長找關系,直接威脅,被學生集體投訴,甚至個別同學威脅走極端。最后學校相關部門不得不妥協,以息事寧人。

  這位老師質疑說:如果分數可以隨便更改,對認真聽課學習的同學是不公平的!這位老師很委屈,對學校處理也頗有意見,但學校也有實際困難:真出了極端事件怎么辦?學校肯定會被家長纏訪,社會輿論批評指責,陷于萬劫不復。

  此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尷尬現實:進了大學,一般情況下基本就需要都給及格,畢業,否則就有各種壓力襲來,不僅僅是人情關系,更有同學家長的尋死覓活的威脅,學校和老師只能就范。也許有人說,依法治國,不應該讓學校承擔責任,問題是,學生出意外,你們看到哪個學校最后能全身而退的?至少也是一地雞毛。這也是一種中國國情。一個意外,往往會癱瘓一個學校的日常運作的。

  也就是說,我們的高校可以寬進,但不能嚴出。在精英教育時代,高等教育的質量還是可控的,但普及化后,這個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尖銳。去年媒體關注到一些省市本科線不足300分,其實早在2021年,黑龍江本科線最低僅有280分(理科)。放眼全國,本科線300分左右比比皆是,專科線普遍也只有100多分,想考不上大學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大量知識基礎與儲備不足,甚至沒有基本學習習慣的孩子都進了大學。也因此,高校普遍出現了“驅趕式學習”,嚴抓日常行為規范,“逼”大學生學習。有人說,對于一些不愿意學習的孩子,能到課堂睡覺已經算對得起老師了。

  面對這些同學,如果更多老師嚴守考試關,質量關,可能很多人是無法及格,畢業,怎么辦?前兩年教育部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嚴控出口質量關,嚴令禁止高校搞不符合規定的送分式的“清考”,但據我所知,很多高校變相用其他方式替代,目的還是盡可能讓孩子們畢業,拿到學位與畢業證。

  在大學老師感慨現在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同時,學校老師不得不放水,降低考試難度,以方便學生畢業,學校老師這樣做有錯嗎?肯定有錯,但問題是,嚴把質量關后,出現極端事件,誰給他們提供支撐?更何況,大面積不及格,拿不到畢業證,也的確涉及社會穩定,這些家長學生都很難接受,又怎么辦?

  如果不全面堅守質量關,280可以上一個本科,380/480/580/680也還是一個本科,基本都能畢業時,我們又如何指責用人單位搞出身歧視?

  其實西方發達國家比我們早一步實現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他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經驗可以參考借鑒。比如榮譽畢業生制度,即根據不同的成績,授予不同等級的學位,英聯邦國家這套制度也比較成熟,是完全可以考慮學習借鑒的。

  既然我們不得不讓280到680的孩子都進大學,甚至都畢業,那么就在畢業證與學位證上進行區分。有榮譽畢業生,也有普通畢業生,可能是一個現實的解決辦法。

簡介
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多年重點從事教育改革與治理研究。
聯系
手 機 掃 碼 查 看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