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總編專欄
如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
文 / 陳志文
2024-07-25
全面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除了教育的綜合改革外,也需要同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如果導向錯了

再優秀的天才少年都會被耽誤

  日前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就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做出了部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來支撐,如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就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是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根本原因。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的競爭成為發展與競爭的關鍵。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同時,同步全面推進技術封鎖與人才遏制,因為其深知,中國擁有技術的前提下,貿易戰是贏不了的;技術的封鎖也只是暫時的,只要有人才,最后的技術封鎖必然被突破。此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在美智庫會議上稱,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文科,但不歡迎學習理科。

  顯然,人才與技術遏制戰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圍堵中國的核心,也是大國博弈的關鍵與核心。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明確提出加強自主人才培養質量和能力,原因也在于此。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連接點。2023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中,高校科研人員獲得了超過2/3的獎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也均來自高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校在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上的關鍵作用。去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中,首先要認識到三者的內在聯系與一致性。拔尖創新人才在未來的競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拔尖創新人才怎么培養?只有在科技發展大勢中研究真問題,解決企業現實技術需求才能成長。反過來,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也直接引導著高校科研的走向,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的走向,三者相輔相成。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

  20世紀50年代初,百廢待興,新中國建設急需大量技術人才,于是中央大刀闊斧地對高等教育進行了調整,拆解綜合性大學,大規模組建單科性理工科院校。這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技術人才,讓新中國站穩了腳跟。

  七十多年過去,新時代的中國,面臨著急迫的新挑戰,非常之時,有非常之法。這次明確要求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上,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以科技發展與國家戰略需要牽引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這也是對長期以來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上存在問題的一次明確糾偏。

  以20世紀末國內高校的大規模擴招為標志,二十多年來,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學科專業設置上,往往忽視國家的戰略需要、社會需要,盲目開設了一些開設成本低、社會需求不旺的學科專業,人文社科專業出現大幅增長。

  在人才培養模式與導向上,也出現了一些偏差。論文本來只是科學研究的副產品,不是目標,但遺憾的是,唯論文的科研評價與人才評價體系一度扭曲了國內的教育和科研,生化醫學等論文高產學科專業成為一些著名高校追逐的重點。

  這些都是需要深刻反省并杜絕的。如果導向錯了,再優秀的天才少年都會被耽誤。因此,全面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除了教育的綜合改革外,也需要同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改進科研評價、人才評價體系,對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形成直接牽引,最后才能形成合力,培養出高層次拔尖人才的同時,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高質量發展。

  發于2024.7.29總第1150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教育科技人才形成合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簡介
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多年重點從事教育改革與治理研究。
聯系
手 機 掃 碼 查 看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