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共有5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院士。
與此同時,37位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獲得者張彌曼。
中科院院士張彌曼長期致力于地層古生物學研究。她的早期肉鰭魚類化石研究,為陸生脊椎動物起源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她闡明了中、新生代東亞魚類區系演替規律,并據此提出了中國東部油田有關地層時代及沉積環境的一些重要認識。近年來,她又開拓了青藏高原新生代魚化石的研究,并對高原的隆起幅度、干旱化、水系變遷及魚類演化,提出新認識。她提倡和踐行多學科融合,大膽創新,不斷開拓古魚類學的新方向、新領域,奠定了中國古魚類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
隨著何梁何利基金影響力與日俱增,近年來,科技界提名熱情逐年高漲,今年收到的推薦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雙雙突破700,終評入選率約為13至14比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獲獎情況凸顯幾個特點:一是各行業領軍人才助力科技強國夢,基礎研究創新成果持續產出,比如,以活細胞為靶標的核酸適體篩選新方法,開辟了解決細胞分析缺乏分子探針難題的新途徑。 二是科技創新保障能源糧食安全,技術革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三是醫藥領域群英薈萃、成績斐然,中西部地區厚積薄發、表現優異。四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中青年人才成“雙創”主力軍。今年的青年創新獎共有6位獲獎人,最年輕的只有39歲,并且是一位女性科學家。
據悉,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于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杰出科學家,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在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何梁何利基金始終遵守“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原則,共遴選獎勵優秀科學家、工程師和產業領軍人才1306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