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新醫科人才評價與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委會主辦,由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和中國教育在線·學術橋承辦。廈門大學醫學院院長韓家淮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院士,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李志民,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夏沛,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汝鵬,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公室主任彭崇實,川渝兩地省、市組織、衛健以及人社部門從事人才工作的領導同志;副校長張林,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60余所醫科高校和附屬醫院的140余名的專家學者齊聚成都,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與論壇。本次論壇由華西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沈彬主持。
張林代表學校向各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學校發展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希望以舉辦本次論壇為契機,廣泛凝聚各方醫學力量,在國內醫科高校及醫院中建立起人才溝通、研討工作的長效機制。
夏沛介紹了重慶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加強頂層設計、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搭建高層次人才發展平臺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說,四川大學緊貼時代脈搏,面向未來,結合學科優勢探索創新、推動新醫科建設,相信川大的新醫科研究和臨床實踐必將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趙汝鵬指出,四川大學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醫學+”為發展動能,搭建了一批高端交叉學科平臺,為健康四川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四川省衛健委會將一如既往支持川大新醫科人才發展,助力川大華西醫學人才跨界融合,為全川乃至全國醫學人才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李志民代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對四川大學精心安排組織論壇表示感謝,并簡要介紹了人才發展專委會的基本情況。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的召開,碰撞智慧、啟迪思想,共同探討新醫科人才的評價和發展,推動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和醫療事業的發展。
韓家淮院士 董家鴻院士
在嘉賓主旨報告環節,韓家淮院士以“奮進新醫科,打造一流醫學人才隊伍”為主題作報告;董家鴻院士分享了題為“高校臨床醫學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改革與實踐探索”的報告內容。
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
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雷光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李志民分別向大會作了題為“新醫科的探索與實踐”“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湘雅醫院人才體系建設”和“關于科技發展與醫學科研教學的思考”的主旨報告。
張林代表四川大學以“聚力交叉融合,聚勢人才發展——四川大學‘醫學+’人才事業創新實踐與探索”為題作報告。他簡要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以及近年來“醫學+”交叉融合的新成效;重點針對學校醫學人才品牌特色工作—— “華西醫學人才協同高質量發展工程”、特別其中的“八大行動計劃”,作了深入的交流分享。
他強調,實施“華西醫學人才協同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底層邏輯是要“瞄準一個總體目標、堅持三大戰略導向、推進五項重點協同、實施八大行動計劃”:聚焦協同融合、建設華西醫學人才資源協同發展高地;聚焦國家重大發展需求、以戰略眼光進行人才布局;聚焦分類協同、構建全方位的活力激發機制;聚焦戰略策應、借力發展機遇和優勢資源引才。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醫學+”交叉學科平臺協同引才計劃、“醫學+”卓越團隊引培計劃、華西醫學“1+1+N”全球英才獵聘計劃等八個醫學人才行動計劃,從人才的引進、培育和發展等各個環節入手,強化建設力度,讓人才工作在“一個工程、八大計劃”的聯動中實現發展跨越。
下午的分論壇主要采用案例分享、經驗介紹以及自由交流為研討模式,6位來自綜合性大學和醫學院校的人才工作領導從各單位開展人才工作實踐的角度出發,與大家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本次論壇充分匯集全國醫學力量,深入交流、集思廣益,解決現實問題、凝聚發展共識,推進人才評價與人才發展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對新時期醫學人才事業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今后,學校將在國內醫科高校及醫院中建立起人才溝通、研討工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華西醫學品牌在全國醫學人才建設中的影響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