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三大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9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科學家、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
據統計,在通用項目中,以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含高校醫學院/部、附屬醫院、研究所等直屬機構)的通用項目共計13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均有4項獲評二等獎,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均有3項獲評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中,清華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各有1項獲評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中,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四川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各有1項獲評一等獎。
總體來看,清華大學總獲評9項,西安交通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獲評7項,上海交通大學獲評6項,中山大學和東南大學各獲評5項,北京大學、湖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均獲評4項。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等7所高校各獲評3項。
此外,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9所高校各獲評2項,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吉林農業大學、四川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40余所高校各獲評1項。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有多所“雙非”高校實力強勁,陸軍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各有1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吉林農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各有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表格數據均由手工整理,如有疏漏,歡迎留言指正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獲獎人員和成果總體情況看,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主要呈現3個特點:基礎研究領域厚積薄發、持續創新,中青年科技人才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據悉,“國家三大獎”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的國家級獎勵,是科技界至高無上的榮譽,代表國內最高科研水平,對國家的貢獻顯著,也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創新能力及其對國家和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國家三大獎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各有側重。自然科學獎注重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技術發明獎則關注科技成果的應用價值,而科技進步獎則強調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整理:高校科技進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