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有哪些特殊的特點?
2024-10-27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成就人生,即使參加工作了,提升學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職場看能力也看學歷,沒有一個好的學歷,很難在求職或者晉升中走得順利,還有可能錯過一些非常難得的機會。提升學歷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自考有哪些特殊的特點?
自考有哪些特殊的特點?
1、自學考試的特點
自學考試的特點是考教分離,也就是說,課程的教學與考試命題由不同的人來完成。那么,怎樣才能在他們之間達成一致與統一呢?唯一的依據就是指定的教材與教學大綱。命題人員在命題時,必須完全按照大綱中規定的知識點、要求掌握的層次來命題。因此,學員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認真研究課程的教學大綱,分析課程的特點、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以及每個知識點要求掌握的層次(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然后依據大綱要求認真閱讀教材內容,才能對癥下藥,事半功倍。所以說,對于自考的學員來說,濫讀各種參考書,濫做大量習題,只能浪費大量寶貴時間,對于應考的效果并不大。更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參考書、模擬試題的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有的書還存在許多錯誤,往往會誤導大家,讓大家深受其害。我曾經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在地攤上買回來許多模擬試題,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標準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不符,對自己又沒有信心,也沒有人指導,往往為一道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是得不償失。
2、課程的特點
不管你自學哪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組成了這個專業的核心。對于每門課程來說,又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它們構成了這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我們可以解決專業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大家知道,一個課程的知識體系是相對穩定的、不變的,而現實中的問題是千變萬化的;同樣的道理,教材中知識點是相對穩定的,而命題人員出題的題目類型、考核知識點、考核方法卻是千變萬化的。同樣一個知識點,可以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也可以出簡答題、計算題。因此,期望通過做幾套模擬試題、背背答案就能通過的考生,無疑是在,而且風險很大。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穩扎穩打、萬無一失呢?策略就是“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這里的“靜”和“不變”指的就是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如果我們能夠熟練掌握和準確理解了課程中的這些“不變”的知識點,那么,不管題目怎么出,我們都可以應付自如。
3、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為核心
在我多年從教的實踐中,發現一個現象:有一些同學喜歡買大量的參考書、復習資料,只要是與某門功課有關的參考書,都無一選擇地買回來,整天埋頭于這些書海題海中。但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是勞民傷財。自學考試歸根到底還是應試教育,順利通過考試是大家的根本目的,而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是教學大綱和指定教材。因此,對參加自考的學員來說,吃透大綱、熟讀教材是最根本的出路。常有同學問我:老師,是多做題好,還是多看書好?我就會告訴他們:首先要把教材熟讀一遍,然后去做題,做題的過程,是檢驗自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過程,而不能單純為做題而做題,最后再將主要知識點歸納、總結一遍。如此反復,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如果一個知識點已經掌握了,那么做一道題和做10道、100道的效果是一樣的,為什么去浪費那么多寶貴的時間做無用功呢!
4、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常有同學問我:老師,我把書看了一遍,看的時候都明白,但一合上書腦子一片空白,還是沒有任何印象,這是為什么呀?為此感到很苦惱,也大大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常言說得好:好腦袋瓜,不如爛筆頭。在看書的過程中,一定要養成隨時記錄、隨時總結的習慣,手里一定要拿支筆,手邊要有筆記本,看到重點的內容或不明白的地方,要隨時寫下來。其實,書寫的過程,既是記憶的過程,也是整理思路的過程,效果比純粹的讀書要好很多倍,正所謂“事半功倍”。雖然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擁有許多新的學習手段,但再先進的技術也不能把別人的知識變成你自己的知識,只能通過自己的學習、消化、吸收。技術能讓你跨越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地學習,但技術卻不能把別人的知識直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自己必須付出勞動和汗水才行。
“好學”和“會學”,你選擇哪個?希望大家在學習上能夠做到“事半功倍”。
自考優勢作用是什么?
1、學習方式靈活。不必拘泥于時間和空間,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生活合理安排時間。
2、學習費用低廉。即使是部門委托開考的專業,如果學習順利的話,拿到文憑也只需要2000-3000元。相對于成人高校的其他教育方式,經濟得多。
3、文憑過硬。自考學歷不僅在國內承認,而且在世界好多國家都受到承認。
4、可以有效鍛煉個人意志、毅力。
5、彌補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圓大學夢的夢想。
以上是關于成人自考的相關內容,考生可以此作為參考,具體以官方公告為準!考生如果想獲取更多關于自考的相關資訊,如成人自考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報考條件、備考知識、相關新聞等,敬請關注中國教育在線自考考試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