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課堂?
2025-01-1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導語】考前五分鐘發卷時:拿到試卷后快速瀏覽全卷,在回答問題之前,要仔細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題。自考表面上是自學考試,也避免不了要和別人交流經驗。他人之經驗不可全部采取,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一、自考小課堂?
1、考前五分鐘發卷時:拿到試卷后快速瀏覽全卷
試卷一般是提前5分鐘發。考生要充分利用這5分鐘。首先,快速瀏覽全卷,了解整張試卷的難度、問題的數量、類型、答案要求和分數。然后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好自己的答題順序,對答題的順序和時間分配進行統籌安排,預留時間檢查全卷。瀏覽全卷可以對腦海中所有的問題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在答題時有助于相互聯想,有利于拓寬思路,消除記憶堵塞。在瀏覽整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熟悉的時候要淡定,發現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也不要太緊張。保持冷靜的態度,你要想:“考60分就過了,再難也只有一小部分,對全局影響不大。”
2、在回答問題之前,要仔細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題。
首先,做題前要仔細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題。考試內容包括:看清楚題型和對題型的具體要求,也包括對題型的考試所提供的信息。尤其是在文科類課程的考試中,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準確找到所需信息,合理的推演,大膽的猜測,反復推敲題干和材料的意思,往往正確答題的關鍵就在其中。有些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沒有想好就匆忙答題,錯答亂答多答,既浪費時間,又弄臟了試卷。有些學生過于謹慎,在答題之前,沒有把該寫的都寫清楚。其實考試時間是很有限的,很多題是沒有時間完整答出來的,尤其是一些大題。把答案思路或提綱寫在草稿上后,可以直接寫在試卷上。
3、考試過程中合理分配考試時間
試卷的排列一般是由易到難,所以題型也是按照題型的順序做的。只要答題時間安排合理,考試的時間是充足的。但問題不是絕對的。每個人對的知識的理解不同,答題順序和模式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同學在遇到難題就想一定要做出來,在接著做下一道題,結果導致時間不夠,很多題都沒有時間去做,很容易丟分,最后考試沒考過。并且這樣會造成心理緊張,很多能做的題都不會做。正確的做法是先易后難,合理分配時間。在時間分配上,要合理安排時間,最后流出5-10分鐘的時間來檢查試卷是否有沒有答完的題。
4、考試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保持冷靜,不要緊張
考試過程中,不是所有的題你都會作答,總會遇到不會答的題。試中經常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死記硬背的題,只要記住知識點,這道題就沒有問題,反過來,就不會做;第二,題目太難,不知道怎么答,一點頭緒都沒有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時不要緊張,可能是過度緊張和興奮造成的。我們應該先放下這一類的題,把后面能做的先做,盡量做到能做的不丟分,不會做的多得分才是關鍵。或許我們先把簡單的做了,后面就有了答題的方向和辦法了,有時候,放下也是一種獲得。也是一種機遇。
5、考試中答完題目后,要好好地檢查
考試中所有的題都做完了后,這時就要抓緊時間對已經做了題好好的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答案的計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有錯誤,答案內容是否完整,要點是否突出,解釋是否清楚,選擇題答案是否正確,機讀卡的填涂是否正確,題號和答案是否錯位等等。檢查完所有試題答案后,還要核對姓名和準考證號。如果都沒有問題后,就可以交卷了。
二、自考應該怎么調整心態呢?
1、自考學習不要和別人攀比
自考表面上是自學考試,也避免不了要和別人交流經驗。他人之經驗不可全部采取,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結合自身情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也不一定都是好的。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完成學習備考,才是最好的選擇。
2、備考需要以平常心看待
每個人都喜歡成功,也渴望成功。對于自考考生而言,也是如此,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回報。我們在自考備考過程中,需要的是以平常心對待,每次的練習,每一次的測試,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檢驗,檢驗我們在這段時間內的成果,同時,也是發現自己不足之處的辦法,當發現自己在那個知識點薄弱時,能更好,更有效的彌補自己的不足,每一次的測試和聯系都是我們考過自考,走向成功的柱石,而卻會積累寶貴的經驗。
3、自考備考要有明晰的學習目標
目標是指引考生奮勇向前的重要因素,只有確立明晰的學習目標,才會產生學習動力。如果考生沒有動力,那么很容易在學習中產生疲憊的心態。每次學習,每次練習都是我們備考過程中的小目標,一個個小的目標堆積起來,就是我們考過這個科目的信心。有了信心,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備考和考試。
4、備考需要我們對學習有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為人對某一事物所產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這種好奇心和吸引力往往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成為學習、工作和事業上的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因此,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是消除心理疲勞的關鍵所在,也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好方式。對于正在備考中的考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學習興趣,才能事半功倍,學習才更有效率。
5、備考需要多元化學習
每天只學習一門課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多次重復學習某門課程或章節內容,會產生厭倦情緒。這時候,可以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的課程,將課程交替學習,多元化的學習過程也是消除疲憊加強積極性的好方法。
6、備考需要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備考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問題,有挫折、有困難,也會有自己意想不到問題出現。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心態:
?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
?勞逸結合
在保證高效率高強度的復習瀏覽時間外,看看電視,聽聽音樂,進行一下簡單的體育鍛煉放松身體。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一定要注意考試之前的養精蓄銳,臨考之前幾天中的復習不可過度疲勞,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八個小時的睡眠,同時要加強營養,使自己精力充沛、精神振奮地投入考試。
如果你擁有一個良好的考前心態和行為方式,考前的壓力會得到有效的緩解。同時一定程度的緊張和壓力,對于擁有良好心態的人而言,反而是一種動力。相信大家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三、自考五大學習方法值得借鑒
1、克服心理疲勞
在考前復習階段,常有一些考生朋友反映:自己想復習,也有時間學習,只是一拿起書本就犯困,并伴有厭倦、煩躁的情緒。
這就是心理疲勞。心理疲勞不像生理疲勞那樣可以通過補充能量和休息恢復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調節來實現。
為此,考生朋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就像從河里抽水,動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動力來源于目的,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才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許多考生朋友的經驗教訓表明,學習目的明確與否,學習的動力有多大,對心理疲勞的影響極其巨大。
其次,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的形成與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相聯系,并伴有愉快、喜悅的積極情緒體驗。而心理疲勞的產生正是大腦皮層抑制的消極情緒引起的。因此,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是克服心理疲勞的關鍵所在。有了興趣,學習才會有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才能使心理處于一種良好的競技狀態。
第三,要注意學習的多樣化。書本學習本身就是枯燥單調的,如果多次重復學習某門課程或章節內容,易使在腦皮層產生抑制,出現心理飽和,產生厭倦情緒。所以考生朋友不妨將各門課程交替起來進行復習。
另外,如果交替學習各門課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勞,就應該考慮暫時停止學習。因為此時學習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勞。這些時候,考生朋友不妨停止復習,或聽聽音樂、打打羽毛球,這樣對于消除心理疲勞也是非常有益的。
2、掌握復習藝術
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否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緊扣知識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抓住考點,強化熱點,是考生朋友提高復習效率的重要保證。
(1)、形成知識結構。考前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創設新的知識結構來幫助自己理解和鞏固知識點。復習時應使知識連點成線,聯線成網。看書時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寫出一章或一個單元的知識綱要,然后自己在認真思考、填寫各層次的知識點,進行一定范圍的聯系和比較,然后再看書核對、小結或者選幾個典型的實例,讓自己充分展開思維,最后收攏知識點。
(2)、難點簡明。某些章節內容在最近學習中沒有完全攻克或隱含的難點,隨著復習時相關信息量的增大,難點暴露得更為突出。考前復習中若不著力解決,就會給未來的考試留下隱患,這期間的難點再不能精讀細列,而應把難點具體化簡明化、實用化。
(3)、疑點拓展深化。隨著考前復習的深入,自己接觸到的練習題多了,遇到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難點的問題也多了,復習中如何消除這些疑點也就顯得很重要了。疑點的消除,一是拓寬知識面,消除知識間的“隔閡”,二是要深化知識點,澄清知識間的“是非”。疑點出自于對知識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將相關知識進一步拓寬深化,則疑點自破。
(4)、重點內容聯系具體事例。考前復習中,對重點再不能夠“空對空”,而應立足于整個教材,將一些凌亂的基本事實置于某一重點內容的指導之下。多側面進行聯想,有利于加深對本質和原因的認識,一舉兩得。
(5)、分析考點。自學考試考查點的設置雖無一定的規律性,但考前復習中仍可以通過分析歷年來的考查點,總結出這些考查知識的形式、角度、能力層次和與其它知識點的聯系等方面的規律,并且總結出解決這一考查點問題的規律性的方法。應當指出的是,分析考查點不是消極地應付自考,而應以知識點的原理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為依據,對考查點解題方法的應用也應是引導自己運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題技巧,千萬不能死記硬背套題。
(6)、熱點變形。自學考試所考查的基礎知識,解題思路變化并不大,只是在題目的設計上略加改變,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復習要注意充分領會所學知識會為與適用條件和范圍,特別應注意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在新情景下解決問題。為了強化熱點,適應考題變化,考前復習應認真分析熱點題的演變,利用現有習題通過“改頭換面”,一題多變,進行定點練習。還可以圍繞熱點,進行了試題變形練習,以深化和擴大知識面,提高應變能力,培養發展思維能力。
3、重視復習“錯誤”
錯誤往往是很難避免的,同時也是很有價值的,錯誤對我們的價值就在于“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在復習中不善于從錯誤中走出來,缺陷和漏洞就會越來越多,任其下去,最終就會蟻穴潰堤。在備考期間,要想降低錯誤率,除了及時訂正、全面扎實復習之外,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找出原因,不斷復習“錯誤”。即定期翻閱錯題,回想錯誤的原因,并對各種錯題及錯誤原因進行分類整理。對其中那些反復錯誤的問題還可考慮再做一遍,以絕“后患”。錯誤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問題、粗心大意帶來的問題,以及書寫潦草凌亂給自己帶來的錯覺問題等。如果在應考復習中注意復習“錯誤”,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試時再犯相同類型的錯誤。
4、獨立掌握大綱內容
既然是自學,就應該借此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我是先看一次書,初步掌握大致內容。看第二遍時做大綱內容,寫在一本筆記本上,以后復習時就看筆記本,大概看個五六輪。考試前一二周看第三次書,為的是把一些角落里的小分題也能拿到手。做大綱內容時,盡量獨立完成,有些題目有一定難度,自己很難分析歸納總結,可以參考同步練習冊上的答案,再用自己的話寫出來,這樣可以提高自己自學能力,因為具備自學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5、多做試卷
在復習大綱幾輪后先做一次試卷,熟悉一下題型,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大綱是否包羅試卷中的內容了,如果試卷里的內容自己的大綱里基本上都能找到的話,說明大綱內容是很詳細了,考試就不用怕了。到考試前兩三天再把試卷考一次,可以增強自信心。我覺得全國卷和浙江卷有些不同,全國卷基本上都在大綱里出題,但浙江卷有時比較偏,所以最好不要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