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1)
2025-06-1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考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1)由中國教育在線為考生們整理、提供。
注:由于各省教材每年都有更新、變動,自考復習資料并不一定出于同一自考教材版本,但考生們仍可參考使用。
更多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可查看“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欄目。
自考資料及真題購買請點擊這里》》》
自考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1)
簡答(1)
1.《詩經》的語言特色?
答:《詩經》在語言上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體詩。有一些詩中也摻雜二至八言的句子。句型富有參差變化,表達上活潑自然,有錯落有致的形式美。例如“兼葭蒼蒼,白露為霜。”
二、在章法上,保存著濃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疊唱的詠嘆方法,強化抒情。如:“兼葭蒼蒼,白露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反復詠嘆抒發感情,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語言準確、生動、豐富多彩,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運用疊字、雙聲、疊韻等詞語來描繪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詩歌音律節奏和諧優美。如“凄凄,蒼蒼,參差、輾轉”。
四、用韻純任天真,自然和諧。對后世詩歌影響很深。如句句押韻,隔句換韻《詩經》中賦、比、興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其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2.什么是賦、比、興?《詩經》是如何運用賦、比、興的?
答:《詩經》在藝術上對后代文學影響最大的是賦、比、興的表現手法。所謂賦、比、興就是:“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手法。賦從本質上講,就是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詩經》中使用賦法較多的是“雅”、“頌”,而“國風”里也不乏用賦法寫出的優秀篇章,例如:《靜女》、《七月》。比,即比喻。使被說明生動形象具體,給人深刻印象。例如:《氓》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風華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婦間愛情的變化。興即起頭、開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詠的對象和所抒發的感情,《詩經》中大多借句起興,借“外物”起興,所“借”之物和內容沒很大聯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關雎》用“雎鳩”的鳴叫起興,引出詩人即景生情的聯想。
3.《左傳》的藝術特色(05年考過其辭令特點)
答:《左傳》的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敘事特點精彩細密。①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具體細微地展現其發展過程。通過鋪墊、插敘等寫作手法,把相關的事實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嚴謹的篇章。例如:晉楚城濮之站②在戰爭描寫時,不僅描寫出生動逼真的戰爭場面,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還具體揭示了戰爭的背景和勝負原因的交代,注重描寫與戰爭相關的政治、外交活動。例如:城濮之戰。
二、▲人物個性鮮明。①《左傳》特別注重人物的描寫,采取隨事寫人的方法,將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隨著敘事的展開,通過細節、場面、對話展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對晉文公重耳的描寫②《左傳》筆墨簡省,故事性強。對于次要人物,通過幾個富有特征的細節,展現出人物的鮮明性格。三、辭令的委婉巧妙,典雅從容。
4.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教育主張有:a有教無類b提倡學而不厭,誨人不卷c提出很多對教育的精辟見解“溫故知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多問闕疑”“不恥下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d重視詩、樂對人的熏陶作用。主張“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e強調美與善、文與質的統一,提倡中和之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5.孟子的論辨藝術
答:孟子的文章表現出高超的論辨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善于抓住對方心理,因勢利導,誘其就范。如:《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以巧妙的方式把話題引到王道仁政上。②采用迂回戰術,先設好圈套,讓對方鉆入,然后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他批評齊宣王未治理好國家的時候,就是通過一個故事,引出兩問兩答,讓齊宣王無法回答③通過設問,使對方暴力其理論弱點,然后找到突破口,發動反擊。④其正面議論,都能圍繞中心,嚴謹細密地展開論述。例如:《天時不如地利》一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層次分析。
6.《莊子》的藝術成就(《莊子》寓言的特點)
答:《莊子》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哲理與詩意的交融。表現于①《莊子》的理想本身就帶有詩意,這些理想境界構成了詩意昂然的藝術境界。如:《逍遙游》中描寫了翱翔于天地間得大鵬與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遙游”。造出一個詩意盎然的藝術境界。②莊子以藝術的態度體味人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詩意。例如:《齊物論》中莊生夢蝶。莊子產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的奇想。③《莊子》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間跳蕩著強烈的激情。流露莊子的苦悶悲憤之情。后人稱其為“蒙叟之哭泣”。例如《大宗師》。《莊子》表達了對生活的理性認識,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體驗,達到了哲理與詩意的和諧交融。
▲二。異彩紛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奧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②《莊子》寓言獨具寓真實于詭誕的浪漫主義特色。如:涸轍之鮒能夠“忿然作色”。③《莊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莊子主張“得意忘言”④《莊子》寓言注意細節刻畫和夸張渲染。如“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三。意出塵外的想象。莊子的作品充滿了奇幻而豐富的想象,這與他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有關,他主張突破僵化的思維模式的束縛。克服'成見''成心'達到絕對的自由,生活范圍的狹隘,限制了人們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無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極大地擴展人的精神視野。他主張用多種尺度對同一事物作多側面、多角度的透視,而不要拘執于一成不變的眼光。莊子善于逆反型思維。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文章結構富于跳躍性,跌宕開闔,曲折有致,起伏變化,他的語言奇峭富麗,精彩傳神。
7.屈原作品中進步的政治思想
答: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國走向富強。為了實現這一理想。
首先,政治上,主張“美政”,重德政又重法制。在《離騷》中,他以堯、舜和桀、紂的例子,希望楚王接受桀、紂覆亡的教訓,象耿介的堯、舜一樣尋找治國的正確道路。
其次,屈原提出了“舉賢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張。希望國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如:《離騷》中“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再次,屈原提出要修明法度,打破世襲貴族的特權。在《離騷》中,描述了楚國貴族集團當權,使得賢人疏斥,小人得志。及各種黑暗的政治現象。
以上“自考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復習資料(1)”由中國教育在線收集、提供。更多自考復習資料可查看我辦“自考復習資料”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