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會工作與管理畢業論文:社區管理中居委會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2025-06-19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考社會工作與管理畢業論文:社區管理中居委會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由中國教育在線為考生收集整理,以下畢業論文僅供參考。
更多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相關論文,可查看我辦“自考社會工作與管理畢業論文”欄目。
如有論文需求,請點擊這里》》》
社區管理中居委會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一、居委會在進行社區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存在問題
盡管社區居委會在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目前情況下,我國的城市居民委員會在實施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其不能很好完成現代化的城市社區建設所提出的客觀要求。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工作定位超權限,社區居委會有責無權。
社區居民委員會并非國家行政組織,因而不能使用行政手段來推動和調控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而在目前階段,政府職能部門和各種行政力量對于社區的日常工作存在過度干預現象。這些部門通常以發指標、下指令、提要求、派任務等方式給社區居委會下達行政命令,從而造成了社區居委會擔負責任大、行使權力小、負責事務多、活動經費少、普遍待遇低、團體力量弱等一系列管理和運行困境。
(1)居委會超職能、超權限、超工作量。
這是當前居委會管理存在的最嚴峻問題。例如人口普查、經濟收入狀況普查、社區消防安全、社區衛生和疾病防控等,這些原本應是政府職能部門履行的行政任務,其落實和開展須具有行政管理權和執法權,并應當由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專職人員來完成。在無任何的專業背景下,并且沒有遵循權隨責轉、費用隨任務轉的原則,交由社區居委會完成,是無法實現調查初衷,達到令人信服的目標的。
(2)社區居委會實際工作中存在大量有責無權現象。
在實地研究中,作者發現在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樓上常常掛滿了各種名目繁多的牌子,如:疾病預控責任人、計劃生育責任人、治安責任人等,并且這些項目責任人都是居委會主任。作者經走訪發現,這種現象是由于政府、各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等通常將大量工作任務下達社區居委會,并要求居委會負責人立責任狀,這也就造成了居委會“無權要擔責、無款要做事”的管理混亂現狀。
2.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關系不暢。
隨著商品房小區在城市的迅速普及,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這兩大管理主體所發揮的作用,在居民自治中也體現得愈發明顯。而居委會作為屬地管理者,與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在時空和功能上存在重復性,這也使得他們之間存在難以避免的矛盾與沖突。
3.居民在社區活動中的參與意識淡薄社區居民委員會的生命力在于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而與社區居民關系最核心的體現更是社區居民的參與。居民比居委會更了解自身的需要,沒有居民的廣泛參與,問題解決沒有效率,再豐富的資源也得不到合理地利用。但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現代城市社區居民相互之間存在嚴重的疏離感,使居民對社區意識較弱、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社區共同利益關心較少。
(二)問題原因
1.對社區居委會認識模糊:
由于實際工作中,政府各級職能部門干部對社區居委會職能、作用和性質認識模糊,普遍認為其是政府派出機構;并沒有把居委會當做居民自治組織來對待,一些本不該由社區居委會完成的行政事務,卻使社區工作人員需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安排和工作,大大占用了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時間;也因此讓居民混淆了居委會的角色和工作性質,導致居民對社區的關注度和信賴度越來越低。
2.社區居委會和政府部門關系理論與現實的錯位:社區居委會本是群眾性自治組織,而非國家行政機關,在政府與社區居委會之間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只存在指導與被指導、協助與被協助的關系。但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對社區居委會工作事務的干預,包括了從人員配備到日常工作的廣泛范圍。
3.工作超標超限,浮于表面:由于政府權力下放,導致許多原本由政府職能部門履行的職責進入社區。而這種情況就直接導致了社區應接不暇,不得不忙于應對這些下派的任務,接待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參觀和檢查,從而造成了政府與社區間的不良互動方式:提要求、下任務、放資料、建檔案、立牌子就完事。
二、社區發展前景展望---走向融合的社區發展模式
在社區工作崗位制、平民化、行政化與職業化、專業化、自治性的兩條路徑的探索中,要以社區建設為中心,在社區工作發展思路上將兩種模式融合為一體,力求走出一條有利于解決社區問題、開展社區福利、參與社區管理、提供社區服務的社區工作發展之路。以此為目標,在社區工作制度建設、隊伍建設、運行模式以及服務領域各方面展開了自己富于創新意味的本土化實踐過程。以朝陽區為例:朝陽區下轄9個街道,55個社區,人口約70萬。目前朝陽區社工人員共有7200余人,其中各類社會工作人才2273人,各類社會義工5000余人。
(一)以制度建設引發動力,以政府主推為動力。
在探索中開始對制度的不斷創新,為社區工作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從2008年初,朝陽區先后出臺了《朝陽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朝陽區社會工作人才管理辦法》、《朝陽區社區公益崗位人員管理辦法》等建設性文件,提出了涉及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運行方式以及各部門配套機制等方面的制度設想,確立“以人為本、科學謀劃、重在能力、旨在服務”的社工人才建設原則和“全面發展、突出重點、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總體工作思路。并已達到“一社區一站,一社區一社工”的目標,每個社工服務站設一名負責人,一名社會工作師,三名助理社會工作師。
(二)社區居委會隊伍建設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
將社區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放在重點,逐步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和專業化進程,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機制。
1.完善社區工作者的職業體系標準在逐步形成有梯次結構的社區工作人才隊伍的基礎上,著力從崗位開發與設置、社區工作人才的激勵等方面著手。
在崗位開發及相關待遇方面,在各項待遇方面,實行因需設崗、因崗定籌,各類社工人員的待遇標準基本一致而又略有不同。
以朝陽區勞動保障公益性崗位為例:設定工資補貼標準在1320元;獎勵補貼在60元至100元之間;保險補貼主要包括“三險”,即:養老、失業、醫療。總體來說,朝陽區的經濟在近年來增長迅速,社工人員的各項待遇得到了有效落實,經過幾次補貼標準調整,目前,朝陽區社區工作者的收入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
2.充分發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義務社工一是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進社區。把轄區內的各類教師聘為社區終身教育輔導員,深入基層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使社區居民及時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二是動員衛生系統進社區,即組織轄區各衛生機構進社區,以專家義診或病理咨詢等形式進行醫療服務,重點面向低保、殘疾、重點優撫對象和其他困難群眾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例如朝陽區吉林大學的陽光青年志愿者協會、東北師大的紅燭義工等志愿組織社團,定期到社區開展各種助老助殘、英語培訓等志愿活動,得到居民認可。
3.加強崗位業務培訓堅持在崗位實踐的基礎上,以強化素質培訓為重點,以參加全國社工職稱考試為牽引,逐步推行定期培訓與專業指導相結合,職稱考試與用人定位相結合、資格認證與持證上崗相結合的培訓用人新路子。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
通過社區網絡培訓,提高社工人員對計算機網絡服務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能;通過社會救助培訓,提高社工人員在慈善救助、困難救助、應急救助服務中的能力和水平;通過養老服務培訓,提高社工人員在養老服務政策解讀、老年人飲食保健以及老年人心理等知識的掌握。
(三)以搭建平臺煥發活力,注重提供社會服務。
1.理清權責,減少多余攤派減輕社區居委會下派任務過重,理順政府組織與居委會的關系,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明確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能,構建服務網絡,可嘗試采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培育社會中介組織承擔一部分政府布置的工作,從而推動社區隊伍快速發展。
2.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問題。一方面應該把政府資助社區居委會的措施制度化,即基層政府每年每月固定給與社區居委會多少資助,并且不與任何條件掛鉤。另一方面社區委員會的經費來源應該多樣化,同時應該培育居委會的“造血”功能,興辦一些經營項目,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將其收入用于發展社區福利、公益事業。
當前,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來實現社會穩定,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形勢下,社區工作的發展就成為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征是服務而不是進行管理。社會建設取向的社區工作將社區工作同社區管理緊密聯系起來,把社區工作納入社會管理范疇,具有合理性,也是一種創新。這種創新使社區工作的領域有了較大拓展,使社區工作的發展具有了新的取向。
參考文獻:
[1]唐忠新。構建和諧社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2]朝陽區政府。朝陽區社區公益崗人員管理辦法[Z].長春,2011.
以上為“自考社會工作與管理畢業論文:社區管理中居委會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更多論文請查看本站中國教育在線“畢業論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