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文化和黨建工作的互補互利關系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認同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念,既是一種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人文環境,又是一種確保企業發展壯大的良性氛圍。黨建工作是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員工價值觀念,用。的文化整合員工行為規范。企業文化建設和政治思想工作兩者不能偏廢,通過深入細致的黨建工作,以及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使全體員工養成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
一、企業文化是黨建工作的成果體現 企業文化建設實際上是企業深層管理,現代管理認為企業中人、財、物的管理應是一個有機系統,其中人處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企業文化正是強調企業精神、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政治思想工作在中國的企業管理中曾被過度夸大為“精神萬能”和“政治掛帥”,片面強調企業中人的因素,不注重物的管理,造成員工對企業歸屬感的淡化,以及造成企業發展的不良后果。 目前企業文化和黨建工作面臨協同的趨勢,這是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融合的過程。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物相宜:不再片面強調精神的重要性,而將人、財、物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管理和認識;二是剛柔并濟:柔性管理固然有利于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但是硬性的防范性制度約束也必不可少;三是情境協調:宏觀的管理系統必須在市場競爭機制下,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需要在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協同的基礎上,形成企業自身的新價值體系,使利他與利己、企業與個人、物質與精神等各類關系協調起來,使價值體系的“社會功效性”和“個體功效性”達到有機的結合,真正適應于企業的變革和發展。
二、黨建工作是企業文化的必要條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增強,既帶來了競爭的正面作用,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少數員工的團隊意識淡薄,敬業精神滑坡,直接影響了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面對這種現狀,必須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競爭的激烈,必須解決好企業經濟效益硬指標與政治思想工作“軟”任務之間的矛盾。許多管理者和領導者,平時工作繁忙,對黨建工作“無暇顧及”;企業效益良好,就認為黨建工作“不必要”;經營狀況不好,又覺得黨建工作“沒有用”。這種思維怪圈的形成,在于沒有深刻認識經濟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異同點。思想工作因教育對象的不同,具有不確定的轉移成效結果,必須長期和耐心的工作才能發揮作用,其影響力具有社會性和整體性,經濟工作不可替代其功效。思想工作盡管難以量化和定性,卻具有廣泛輻射的功能,對于企業愿景的實現和員工的穩定性舉足輕重。所以,找到經濟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結合點,企業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現代經濟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是為了獲得最大化的滿足,這里滿足既有貨幣效用所帶來的金錢和財富追求,也有非貨幣效用所帶來的道德和理想追求。因此,人為了獲得最大化的滿足并不意味著只為掙錢而活著,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等意識形態也是重要的需求。人總是在貨幣效用和非貨幣效用之間進行權衡,在這兩者之間調整著自己的均衡點,而國企黨建工作的實質就是改變貨幣效用和非貨幣效用之間的均衡點,強化人們對非貨幣效用的需求,使理想追求、奉獻精神等非貨幣效用在個人選擇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們需要黨建工作來為企業文化的建設創造條件,在運用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等管理手段的同時,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物質利益,凝聚人心,鼓舞精神,促進企業管理跨上一個新臺階,推動企業發展邁向一個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