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生產與作業管理》章節練習(四)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4章 生產與作業系統計劃制定
名詞解釋
1工業總產值: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已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
2工業增加值:是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3出產期:指為了保證企業按時交貨所確定的產品出產期限。
4主生產計劃:指確定企業每一具體最終產品在每一具體時間段應生產數量,它是綜合生產計劃分解和細化,其時間段一般定為一周,有時定為日、旬、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5待分配庫存:指營銷部門用來應對顧客在確定時間內供貨的產品數量。
6期量標準:就是為制造對象(產品及零、部件)在生產期限與數量方面規定的標準數據。
7在制品:指從原材料進入企業到產成品出產,處于生產與作業過程的各個環節,正在儲存、加工、運輸、停留的毛培、零件、部件、產成品的總稱。
8在制品定額:指在一定時間、地點和具體的生產組織條件下,為保證生產連續而均衡進行,所必須的在制品數量標準。
9批量:就是相同產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產的數量。
10生產間隔期:指相鄰兩批相同產品(或零件)投入的時間間隔或產出的時間間隔。
11產品的生產周期:指一批產品從原材料投入生產起一直到產品出產為止的全部工作日數。
12生產提前期:指產品(零件)在各工藝階段投入、產出的時間與成品出產時間相比所要提前的時間。
13物料需求計劃(MRP):指運用計算機技術提出了把企業產品中的各種所需物料分為獨立需求和相關需求兩種類型的概念,并按時間確定不同時期物料需求,產生了解決庫存物料訂貨的新方法。
14企業資源計劃(ERP):之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以現實最合理地配置資源,滿足市場需求,為企業與決策層和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
15協同商務:指企業內部人員、企業與業務伙伴、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電子化業務的交互過程。
16推動式方法:指每一生產車間和每個工作地按計劃制造零部件,將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往后續車間和后一道工序,同時,將完工信息反饋到計劃部門。
17拉動式方法:指從產品裝配出發,每道工序和每個車間按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車間發出工作指令,前一道工序和車間按這些指令進行生產。
18精益生產方式是企業整體擴大了的生產經營模式。是對準時生產方式進一步提煉和理論總結,它屬于資源節約型、勞動節約型生產方式。精益生產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標,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利用多種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業資源,挺大限度為企業謀求經濟效益的新型生產方式。
19長期計劃層:規劃企業長遠發展,由企業戰略計劃、產品與市場計劃、財務計劃等組成。一般在五年及五年以上,指明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
20中期計劃層:一般在一年左右,是企業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的紐帶,對企業計劃期內資源與需求之間平衡作出的規劃和安排。
21短期計劃:是具體實施計劃,計劃氣短,一般在月度及以下甚至到天、小時、分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