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本)試題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季氏將伐顓臾》一文體現孔子的政治主張是( )
A.以民為本,實行王道 B.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C.治國以禮,為政以德 D.嚴刑峻法,獎勵耕戰
2.《答李翊書》一文的主旨是( )
A.讀書要“識古書之正偽” B.做學問要“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
C.寫文章要“惟陳言之務去” D.為文立言要以思想品德修養為本
3.《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所引“滿招損,謙得益”二句,出自( )
A.《尚書》 B.《論語》 C.《孟子》 D.《莊子》
4.王安石在駁斥誣蔑新法“生事”的輿論時說:“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這種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5.《鄭伯克段于鄢》的敘述方式是( )
A.順敘 B.倒敘 C.分敘 D.插敘
6.《李將軍列傳》中,李廣和李蔡的對比描寫,主要是為了表現李廣的( )
A.驍勇善戰 B.愛護士卒 C.負能使氣 D.不幸遭遇
7.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先寫游眾山時的“覺而起,起而歸”的索然乏味,再寫游西山時“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的流連忘返,這種表現手法是( )
A.側寫 B.鋪墊 C.對比 D.暗示
8.在《報劉一丈書》中,作者詳寫的情節是( )
A.作者道經權門而不入 B.聞者對權門趨炎附勢
C.長者抱才而困難入權門 D.干謁者竭力投奔權門
9.構建《故都的秋》全文的中心線索是( )
A.瀏覽北京之秋的經過 B.游覽北京之秋的感悟
C.北京之秋“色彩濃、回味永” D.與南國之秋的反復對比
10.冰心在《往事》(一之十四)中,用“艷如桃李,冷若冰霜”來形容大海,所暗示的大海的一個性格特征是( )
A.溫柔而沉靜 B.超絕而威嚴
C.神秘而有容 D.虛懷而廣博
11.屈原《國殤》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是( )
A.車錯轂兮短兵接 B.旌蔽日兮敵若云
C.矢交墜兮士爭先 D.凌余陣兮躐余行
12.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在表現方法上的總體特點是( )
A.通過寫景來說理 B.通過寫景來抒情
C.融抒情、說理、寫景于一體 D.通過抒情來說理
13.王昌齡《從軍行》(其四)前三句寫環境和戰爭的艱苦,這與最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句構成( )
A.烘托反襯關系 B.欲揚先抑關系
C.正反對比關系 D.象征暗示關系
14.《兵車行》中點明全詩主旨的詩句是( )
A.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B.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C.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D.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15.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著名唐代詩人是( )
A.杜甫 B.李白 C.元稹 D.白居易
16.蘇軾《前赤壁賦》行文的內在線索是( )
A.時間的推移 B.想象的展開 C.感情的變化 D.事理的邏輯
17.在《鷹之歌》中,作者賦予鷹和蛇以人的靈性,這種表現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擬人化 C.對比 D.側面烘托
18.在《紅樓夢》中,說過和襲人“你但凡聽我一句話,也不到這個分兒”相類似話的人是( )
A.黛玉 B.王熙鳳 C.王夫人 D.寶釵
19.《石崇與王愷爭豪》故事的關鍵細節是( )
A.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 B.王愷的珊瑚樹高二尺許
C.石崇用鐵如意擊碎王愷的珊瑚樹 D.王愷以為石崇疾己之寶
20.《麥琪的禮物》的結構特點之一是“一實一虛雙線并行”,其中的實線是( )
A.德拉因無錢給丈夫買禮物而哭泣 B.德拉賣掉美發給丈夫買表鏈
C.杰姆賣掉金表給妻子買發梳 D.杰姆看到妻子剪發大為驚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中,提出王天下的根本措施有( )
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B.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C.斧斤以時入山林 D.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E.謹庠序之數,申之以孝悌之義
22.下列例句中,運用類比論證方法的有( )
A.人底天賦有如野生的花草,他們需要學問底修剪
B.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
C.精神上的缺陷沒有一種是不能由相當的學問來補救的,就如同肉體上各種的病患都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似的
D.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頂好研究律師們底案卷
E.請人代作節要,只適于次要的書籍,否則錄要的書就和蒸餾的水一樣,都是無味的東西
23.下列例句中,采用設問修辭手法的有( )
A.茍無民,何以有君
B.我怎么能在天上爬呢?我在這里很好
C.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
D.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
E.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4.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用典的詩句有(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E.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5.在《爐中煤》中,作者把“五四”后煥發青春的祖國比喻為( )
A.爐中煤 B.年青的女郎 C.有用的棟梁
D.心愛的人兒 E.重見天光的黑奴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齊王使使問趙威后,書未發,……
發:
27.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養生喪死:
28.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向使:
29.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屬客:
30.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若之何:
31.官命促爾耕,勖爾植。
勖:
32.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孚:
33.梨園以技鳴者,無慮數十輩。
無慮:
34.一掣現在的鈴,無限的過去未來皆遙相呼應。
掣:
35.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
典質: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結尾的詩句: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請回答:
A.這段詩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
B.這段詩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C.這段詩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7.魯迅在《燈下漫筆》中說:
因為古代傳來而至今還在的許多差別,使人們各各分離,遂不能再感到別人的痛苦;并且因為自己各有奴使別人,吃掉別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卻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將來。于是(武漢自考)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
請回答:A.概括這段議論的論點。
B.作者認為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是什么?
C.作者在揭露中國固有文明的實質時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8.閱讀《苦惱》中的一段文字:
姚納沉默一忽兒,接著說:“是這么回事,小母馬……庫司瑪·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說了再會……他一下子就無緣無故死了……哪,打個比方,你生了個小崽子,你就要那小崽子的親媽了……突然間,比方說,那小崽子跟你告別,死了……你不是要傷心嗎?……”
小母馬嚼著干草,聽著,聞聞主人的手……
姚納講得有了勁,就把心里的話統統講給它聽了……
請回答:
A.姚納為什么要對馬說自己的苦惱?
B.這段文字如何運用類比手法?
C.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什么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
39.閱讀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請回答:
A.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B.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從何處可以看出?
C.作者觀察這些景物時,是處在靜止狀態下,還是在運動過程中?從何處可以看出?
40.閱讀巴金《秋夜》中的一段:
窗外“荷荷”地下著雨,天空黑得像一盤墨汁,風從窗縫吹進來,寫字桌上的臺燈像閃眼睛一樣忽明忽暗地閃了幾下。我剛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頁。我抬起頭,就好像先生站在面前。
請回答:
A.“先生”指的是誰?為什么?
B.這一段描寫的是什么時間的情景?
C.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五、作文(30分)
41.以《理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不得寫成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