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黑龍江自學考試《農業推廣項目評價》章節習題(2)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科學:是人類對自然界客觀事物存在形態、結構、性質與內在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一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
2、技術:是人類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所采取的手段。
3、科技成果:是科學與技術的統一體。
4、轉化: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5、應用性研究成果:是運用基礎研究成果的原理對一些能夠預見到的應用前景領域進行研究,從而開辟的科學技術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方法、新工藝等。
二、填空:
1、物化類有形成果的特點(商品性)(特異性)(時效性)
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要素有(轉化主體)(轉化客體)(轉化受體)
3、科技成果依據表現形式分為(物化類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術類無形科技成果)。
4、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社會效益,是建立在(經濟)和(生態效益)基礎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綜合性效益。
5、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的運行機制是(經營)(咨詢)(推廣)
6、衡量成果質量的標準有(創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適用性)(實用性)
三、簡答題
1、農業科技成果的類型?
答:按成果性質分類分為基礎性研究成果、應用性研究成果、開發性研究成果。按成果的表現形式分類分為物化類有形科技成果和方法技術類無形科技成果。
2、農業科技成果的特點?
答:物化類有形成果的特點是商品性、特異性、時效性。技術方法類無形成果的特點是生態區域性、效果的不穩定性、綜合性和相關性、不可逆轉的時序性、持續性和應用的分散性。
3、簡答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要素?
答:包括:(1)轉化主體;(2)轉化課題;(3)轉化受體。
4、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社會效益是什么?
答:是建立在經濟和生態效益基礎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綜合性效益,可將越來越多的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從事知識密集型的創造性勞動,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業從業人員與社會各業人員的比例。
5、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方法是什么?
答:(1)產量增減量(2)某些指標的生產率(3)某種資源的利用率(4)某種指標的提高率(5)某種指標的降低率
四、論述題
1、試述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常見的運行機制是什么?
答:(1)科、教、推三結合的運行機制(2)技、政、物三結合的運行機制(3)農業高新技術科技園的運行機制(4)企業、基地、農戶三結合的運行機制(5)經營、咨詢、推廣三結合的運行機制。
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條件是什么?
答:(1)成果質量:包括成果的創新性、成果的成熟性、成果的效益性、成果的適應性和成果的實用性。(2)轉化系統體系建設:包括:應用成果產出系統、成果鑒定系統和成果推廣系統。(3)農民需求。(4)政策與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