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古代漢語考試》試題與答案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古代漢語考試》試題與答案

  一、單選(略)

  二、古文背誦題

  21.媼之送燕后也,( ),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22.禍兮福所倚,( )

  2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25.( )不患貧而患不安。

  26.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也。

  【答案】21.持其踵爲之泣

  22.福兮禍所伏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24.教然後知困

  25.不患寡而患不均

  2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三、釋詞題(略)

  四、簡答題

  37.指出下列字的本字和假借字。并說明怎么區別本字和假借字?

  (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2)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答案】(1)歸:饋贈,借字

  (2)歸:歸去,本字。

  (3)去:離開,本字

  (4)去:收集,借字

  借字:用一個音同或音近字來代替本字,在意義上沒有任何聯系。

  本字:為表示某一詞義而造的漢字,與通用的假借字不同。

  38.(略)(等待更新)

  39.(略)(等待更新)

  五.翻譯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40. 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41.食之,舍其半

  42.既而與為公介

  43.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44.亡不越竟,反不討賊

  45.其我之謂矣

  【答案】40.問他得了什么病,靈輒回答說:“已經多日沒有吃東西了

  41.靈輒留下一半食物不吃。

  42.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

  43.卻把戟掉過頭來抵御靈公手下的人

  44.是正卿,逃亡沒有越過國境,回來后又不聲討叛賊,

  45.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六、標點題

  侯生盧生相與謀乃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諸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答案】侯生盧生相與謀,乃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諸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七、古文閱讀

  晉國苦盜。有郗雍者, 能視盜之貌,察于眉睫之間, 而得其情。晉侯使視盜,千百無一遺焉。晉侯大喜,告趙文 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盜 為盡矣,奚用多為?”文子 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盜不盡矣。且郗雍必不得其 死。”俄而群盜果殘之。晉侯聞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 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 取盜何方?”文子曰:“君欲 無盜,莫若舉賢而仕之,上明下化。民有恥心,則何盜之 為?”于是用隨會知政,而 群盜奔秦焉。

  (一)解釋下列詞語

  47.察于眉睫之間而得其(情)

  48.吾君(恃)伺察而得盜

  49.俄而群盜果(殘)之。

  50晉侯聞大(駭)

  51. 群盜(奔)秦焉。

  【答案】47.情:盜賊

  48. 恃:依靠,憑借

  49. 殘:殺害

  50. 駭:害怕

  51. 奔:逃跑

  (二)說明下列加點字的詞性,并寫出詞的意義或作用。

  52.奚用多為?奚

  53.千百無一遺焉。焉

  【答案】52.奚:疑問代詞,位于位于前,表示“怎么”“為什么”

  53.焉:句末語氣詞,表示指點或引起注意的意思。

  (三)翻譯下面的句子

  54.察于眉睫之間而得其情

  55.取盜何方?

  【答案】54.觀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盜賊.

  55. 然而現在要用什麼方法抓盜賊

  (四)回答下列問題

  56.郄雍是怎么辨識盜賊的?效果怎么樣?請用現代漢語說明

  57.趙文子提出的怎么杜絕盜賊?請用現代漢語說明

  【答案】56.觀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盜賊.

  57.沒有比舉用賢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恥心,怎麼還會有盜賊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