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62 教育評價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一章 教育評價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教育評價的概念,掌握教育評價的分類,了解教育評價的功能、作用和意義。
二、課程內容
(一)教育評價的概念: (二)教育主人的類型: (三)教育評價的功能、作用和意義。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的內容
(一)教育評價的概念
1、理解評價、測評與估價的含義。 2、識記并理解教育評價的概念,掌握教育評價的實質和核心。
(二)教育評價的類型
1、識記劃分教育評價類別的一般依據。 2、識記并理解:宏觀教育評價、中觀教育評價和微觀教育評價;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 3、理解相對評價與絕對評價的利弊,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功用,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的利弊。
(三)教育評價的功能、作用和意義
1、理解教育評價的四種基本功能。 2、理解教育評價的四種主要作用。 3、識記教育評價概念的產生、八年研究、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
第二章 教育評價的歷史與發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教育評價發展的主要階段,掌握教育評價發展的各個時期的主要代表性理論或代表性制度與方法、代表人物;了解傳統考試方法與教育測驗的利弊,掌握教育評價的主要模式,了解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
二、課程內容
(一)傳統考試時期 中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及在世界人才選拔制度發展中的歷史地位與作用。早期口試與傳統筆試的利弊。
(二)教育測驗時期 教育測驗時期的主要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論和做法。教育測驗的批判。
(四)教育評價時期 “八年研究”報告的主要思想;教育評價的主要模式;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傳統考試時期
1、識記教育評價發展的三個時期的劃分。 2、識記“察舉選土”制度、科舉取土制度,理解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3、理解早期口制度的弊端和傳統筆試的利弊。
(二)教育測驗時期
1、識記智力測驗的先驅者及其理論要點(高爾頓、卡特爾)。 2、識記智力測驗創立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要點和主要貢獻(比納)。 3、識記教育測驗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論觀點或做法(費舍、來斯、桑代克)。
4、應用:教育測繪的利弊分析。
(三)教育評價時期
1、理解“八年研究”報告的主要思想。 2、識記并理解教育評價的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 3、理解教育評價發展的主要趨勢。 4、識記教育目標分類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劃分的主要領域,理解并識記三大領域中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 教育評價原則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教育評價原則與評價活動規律的關系,了解評價原則的一般表述,掌握教育評價的主要原則。
二、課程內容
(一)教育評價規律與評價原則的關系及原則的表述。 (二)教育評價的主要原則。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教育評價原則與評價活動規律的關系
1、理解教育評價原則與評價活動規律的關系。
(二)教育評價的主要原則
1、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方向性原則。 2、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原則。 3、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全面性原則。 4、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可行性原則。 5、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可比性原則。 6、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的民主性原則。
第四章 學校教育評價目標與指標體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教育評價目標和指標體系的概念,掌握指標體系的結構和設計原則,掌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和主要方法,了解學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類別和實例。
二、課程內容
(一)教育評價目標與指標體系概述 評價目標和指標體系的概念,指標體系的結構及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二)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和方法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程序,指標篩選和專家評判的主要方法。
(三)學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類別和實例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教育評價目標與指標體系概述
1、識記教育評價目標體系和教育評價指標和評價指標體系,理解教育評價目標與評價指標和評價指標體系的關系。 2、識記指標體系的結構和各級指標的名稱。 3、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主要原則。
(二)指標體系設計的程序和方法
1、識記指標體系設計的主要方面。 2、識記并理解指標篩選的主要方法。 3、理解指標設計中理論推導的主要要求。 4、識記并理解指標設計中專家評判的主要方式。
(三)學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類別和實例
1、識記學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構成方面。
第五章 學校教育評價標準與標準體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教育評價標準與標準體系的概念,掌握教育評價標準的主要類型,掌握量標的概念,理解量標的性質、類別和選擇,掌握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原則、方法和程序。
二、課程內容
(一)教育評價標準和標準體系概述 教育評價標準和標準體系的概念,教育評價標準的要素、構成、類型,教育評價標準體系的特性。
(二)教育評價的量標(量表) 教育評價量標的概念、性質、種類以及選擇。
(三)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原則和方法
(四)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程序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教育評價標準和標準體系概述
1、識記教育評價標準的概念,識記并理解教育評價標準的三要素。 2、識記并理解教育評價標準的三個構成部分。 3、識記教育評價標準的主要類型,理解各種類型的主要特點。
(二)教育評價的量標(量表)
1、識記量標的概念,理解數的系統的主要特性。 2、識記四類量標的概念,理解四類量標的主要特征、功能和可以進行的運算方式。 3、理解并應用教育評價中對量標的選擇。
(三)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原則和方法
1、理解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一般原則。 2、識記編制標準技巧的要點。 3、識記各類評價標準編制方法的要點。
(四)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的程序
1、識記教育評價標準編制程序的主要步驟。
第六章 學校教育評價計量與計量體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教育評價計量和計量體系的概念,掌握加權的概念、類型和方法,掌握計分的基本類型和方法,了解誤差的基本類型,掌握誤碼差調整的常用方法。
二、課程內容
(一)教育評價計量和計量體系概述 計量和計量體系的概念,計量的常用數學方法。
(二)加權的類型和方法 加權的概念、種類,權數的形態以及權數的主要確定方法。
(三)計分的類型和方法 計分的概念,二次量化的含義,計分的主要方法。
(四)誤差調整的方法 誤差的種類及概念,常用誤差調整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教育評價計量和計量體系概述
1、識記計量和計量體系的概念,識記計量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并理解三者間的關系。 2、識記計量的數學方法的主要種類,以及每種所包含的主要方法。
(二)加權的類型和方法
1、識記加權的概念,理解加權的作用。 2、理解單項加權與總體加權的含義。 3、識記并理解權數的三種數字形態。 4、識記并理解確定權數的六種方法。 5、應用(計算):咨詢法、對偶比較法、層次分析法。
(三)計分的類型和方法
1、識記計分的概念和二次量化的含義。 2、應用(計算):累加求和法、加權求和法(二次量化法、雙權法、概率加權法)、多級估量法、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雙因素綜合評判法、兩層交綜合評判法)、標準分。 3、識記標準分的概念,理解標準分橫向比較作用、優點以及使用條件。
(四)誤差調整的方法
1、識記誤差產生的基本特點,識記并理解隨機誤差和系統誤碼差的概念。 2、識記事前誤碼差調整和事后誤差調整的含義,識記并理解事后誤碼差調整的兩種類型:標準化量表調整法和平衡系數調整法。 3、應用(計算):百分量表調整法、T量表調整法。 4、理解誤差調整注意事項。
第七章 學校教育評價心理與調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評價心理的概念,理解評價中主、受評者的心理活動,掌握主、受評者在評價中的心理行為及調控方法。
二、課程內容
(一)評價心理概述 評價心理概念,主評者與受評者的一般心理影響,評價心理與思想教育。
(二)主評者的心理行為與調控
(三)受評者的心理行為與調控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評價心理概述
1、識記評價心理、評價心理過程、評價心理狀態、評價心理特征的概念。 2、理解主評者對受評者的一般心理影響和主評者心理對評價過程的影響。
(二)主評者的心理與調控
1、識記并理解準備過程的各種心理行為:角色心理、新奇感、心理定勢、時尚效應、急于求成心理。 2、識記并理解實評過程的各種心理行為:暈輪效應、時差效應、對比效應、先后效應、“趨中”趨勢、求全效應、成見效應。 3、識記并理解結果處理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行為:類群效應、模式效應、遵從心理、逆反心量、本位心理。 4、理解主評者心理行為調控的兩個方面。
(三)受評者的心理與調控
1、識記并理解受評過程的各種心理行為:自我防衛心理、應付心理、迎合心理。 2、識記并理解接受結果反饋的心理行為:受審心理、護短心理、妒忌心理、敏感心理、對評價進行評價的心理。 3、理解受評者心理行為調控的主要做法。
第八章 學校教育評價程序與方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學校教育評價的主體,掌握學校教育評價組織建立的原則和組織機構的職責,掌握學校教育評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二、課程內容
(一)學校教育評價的組織 學校教育評價的主體,建立評價組織機構的原則,學校教育評價機構及其職責。
(二)學校教育評價的程序 準備、實施、結果處理各階段的主要工作。
(三)學校教育評價的方法 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主要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學校教育評價的組織
1、識記構成學校教育評價主體的主要方面。 2、理解建立評價組織機構原則的要點。 3、識記學校教育評價機構的類型及其職責。
(二)學校教育評價的程序
1、識記學校教育評價過程的主要階段。 2、識記學校教育評價各主要階段的工作要點。
(三)學校教育評價的方法
1、識記并理解搜集評價信息的各種方法及要點:觀察法(自然觀察法、實驗觀察法、情境樣本觀察法)、談話法、問卷法、個案法、文獻資料法、測試法、統計法、抽樣法(隨機抽樣法、分層抽樣法、等距抽樣法、目的抽樣法)。 2、識記并理解處理評價信息的各種做法及要點:集中歸類、審核整理、統計分析、邏輯分析、背景條件的處理。
第九章 對學校教育評價的再評價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再評價的內容,掌握再評價的標準,掌握評價信度的概念、類別與計算,掌握效度的概念、類別、測定方法及效度系數的一般要求。掌握對評價結果的再評價。
二、課程內容
(一)對評價的再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再評價的主要內容和再評價的一般標準。
(三)評價信度的鑒定 評價信度的概念,信度系數的類別和計算方法。
(三)評價效度的鑒定 評價效度的概念,評價效度的類別及測定方法,對效度系數的一般要求。
(四)對評價結果的再評價 對定量評價結果的評價,評價結果的反饋,評價結果的導向。
三、考核知識點及考試內容
(一)對評介的再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1、識記再評價內容的分類,識記對反饋前的評價中再評價的重點,理解反饋后的評價的兩個方面。 2、理解再評價的標準。
(二)評價信度的鑒定
1、識記并理解評價信度的概念。 2、識記影響信度系數的因素:三種誤差的概念。 3、識記并理解主評者評價的信度、評價指標和標準的信度的區別,識記并理解穩定系數、等值性系數、內部一死難致性系數的概念。 4、應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公式、肯德爾和諧系數、積差相關系數、庫德法。 5、識記對信度系數的一般要求的標準。
(三)評價效度的鑒定
1、識記并理解評價效度的概念。 2、識記并理解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效標關聯效度的概念及內容要點。 3、識記對效度系數的一般要求。
(四)對評價結果的再評價
1、理解對定量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的評價著手的幾個方面。 2、理解對定量評價結果處理的主要工作內容、性質與應注意問題。 3、理解評價結果的反饋應注意的問題。 4、理解評價結果的各種導向作用。
附:
說 明
一、考核要求 本大綱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學習者應達到的能力發展要求。各層次的涵義是:
識記:要求能知道本課程中的有關名詞、概念、原理、知識的涵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理解:能較全面地領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內涵,能把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應用: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二、使用教材
《學校考試評價》林昌華,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