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23 物流中心設計與運作(高綱 0604)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財經大學編(高綱號 0604)
一、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物流中心的作用與類型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流中心的概念,了解按常見的幾種標志劃分的物流中心類型。(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的概念
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同屬于現代物流網絡中的物流節點,除執行一般的物流職能,更多地執行指揮調度、信息處理、作業優化等神經中樞的職能,是網絡的靈魂所在,被稱為物流中樞或物流樞紐。
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物流中心是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應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會服務;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大;少品種、大批量;存儲、吞吐能力強;物流業務統一經營、管理。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是:配送中心是從事配送業務的物流場所或組織,應主要符合以下要求:主要為特定用戶服務;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大;多品種、小批量;以配送為主、存儲為輔。可見,配送中心是物流中心的一種主要形式。物流中心是綜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資位移集中地,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一體,成為產銷企業間的中介。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節點,具有集貨中心和分貨中心雙重職能。
此外,國內還有人將物流中心用狹義與廣義來區分。廣義的物流中心包括貨運車站、港口、商品集散中心、企業擁有的物流設施等,其涵蓋的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狹義的物流中心排除了貨運車站、港口設施和道路等物流基礎設施部分,是指為實施商品高效流通而建立的組織管理、控制、調配的物流中心據點,其主要概念是指物流的管理效能和行為。
廣域物流中心是指擁有大型的物流機械設備,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和庫存能力的物流中心。廣域物流中心在選址上要求地價便宜,交通便利,需求密度高,故一般選擇距大都市40千米的郊外。
建立廣域物流中心的目的是通過物流活動的集約化、現代化達到服務的質量提高和低成本化,簡化物流網絡,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
第二節 物流中心的作用
物流中心是商品周轉、分揀、配貨、保管和流通加工等活動的據點,它克服在流通過程中所產生的時間和空間障礙,促進商品按顧客要求順利轉移。
物流中心具體可起到商品集散中心、分揀、配貨中心、流通加工中心、調節供需矛盾、商品在庫管理中心的作用。
第三節 物流中心的類型
按功能分,可分為儲存型、流通型、加工型、多功能型;按商品分,可分為綜合型、專業型;按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分,可分為區域型、城市型。(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概念
2、領會:物流中心的分類;物流中心的作用、傳統物流倉庫與物流中心的區別、“流通工廠”與生產工廠區別。
第二章 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應考者了解物流中心合理布局的意義,學習用系統學的理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綜合考慮商品的供需狀況、運輸條件、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物流中心的位置設置、規模、供貨范圍、直達與中轉供貨的比例進行研究和設計。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合理布局的意義
物流中心合理布局是物流系統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投資決策問題,其是否合理,將對整個系統的物流合理化和商品流通的社會效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不同的貨物類別和不同的流通方式,其設置物流中心的目的和必要性是多種多樣的。
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是以物流系統和社會的經濟效益為目標,用系統學的理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綜合考慮商品的供需狀況、運輸條件、自然環境等因素,對物流中心的位置設置、規模、供貨范圍、直達與中轉供貨的比例進行研究和設計。
物流中心合理布局主要應該考慮以下問題:計劃區域內應該設置物流中心的數目;物流中心的地理位置;各物流中心的規模(吞吐能力);各物流中心的進貨和供貨關系;計劃區域內中轉供貨和直達供貨的比例。
建立物流中心布局時應考慮的費用主要有以下幾項:物流中心建設投資:一般與物流中心的位置、規模有關;內部的固定費用;經營費用;運雜費。
物流中心布局模型的約束條件主要有:資源點向外提供的資源量不超過其生產能力;運達用戶的商品等于它的需求;中轉商品的數量不超過其設置規模;用戶采用直達方式進貨時的每筆調運量不低于訂發貨起點的限制;用戶中轉進貨的商品應該盡量集中在一個物流中心。
選擇備選地址時應考慮的原則:利于商品運輸合理化;方便用戶;有利于節省基建投資;能適應國民經濟一定時期發展的需要。
物流中心布局的常用方法:解析方法、模擬方法、啟發式方法。
第二節一元網點布局
圖解法;重心法;微分法第三節 多元網點布局
多元單品種物流網點布局的數學模型;多元多品種物流網點布局的數學模型第四節 幾種常用的物流中心布局方法
CFLP法;運輸規劃法;鮑姆爾---沃爾夫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
物流中心合理布局的意義、目的和必要性。
合理布局通常應該考慮的因素、費用;選擇備選地址的原則;直達供貨與中轉供貨的比例關系;物流中心布局模型的約束條件;物流中心布局的常用方法。
用圖解法、多元單品種物流網點布局的數學模型、多元多品種物流網點布局的數學模型對物流中心布局。
2、應用:
重心法、微分法、CFLP法、運輸規劃法、鮑姆爾---沃爾夫方法求解
第三章 物流中心的內部設計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物流中心內部設計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內部規劃、設計的主要工作階段和內容。(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的內部設計的基本原則
1、內部布局合理化
具有和作業活動相適應的作業性質和功能;易于管理、提高物流效益;以動態的觀點貫穿于規劃始終;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業流程;重視人的因素。
2、內部作業標準化
3、作業規模經濟化
4、作業能力彈性化
5、技術設施適用化
第二節 物流中心內部規劃
1、前期準備階段:包括現行資料的搜集和未來規劃資料的搜集
2、系統規劃設計階段
基本規劃資料分析;作業功能規劃;設施規劃與選用;信息系統規劃;區域布置規劃。
第三節 物流中心內部設計
1、物流設備規格設計
2、周邊設施設計
3、詳細的規格設計
4、事務流程與單據系統設計
5、人員的組織結構設計
6、物流中心的效益評估 第四節 物流中心內部設施與構造
1、立柱跨度與建筑物通道
2、地面負荷與存儲空間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EIQ規劃法;物流系統設計原則;物流設備設計原則;地面負荷和存儲空間。
2、領會:物流中心內部設計的基本原則;物流中心內部規劃;物流中心內部設施與構造。
3、應用:物流中心內部規劃;物流中心內部設計。
第四章物流中心搬運系統分析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商品分類、物料搬運與平面布置、物料搬運系統分析、搬運系統方案設計和搬運系統的實施。(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商品分類
按商品的用途分;按商品原材料分類;按商品加工方法分類;按商品的化學性質分;按商品的基本類型和主要特征分。第二節 物料搬運與平面布置
1、物料搬運:物料搬運的方法;物料搬運的基本內容;物料搬運系統特征:集合性、相關性、目的性、環境適應性。
2、平面布置:平面布置規劃的三項基本內容;平面布置中最常見的三種流程模式;對物料搬運的分析來說,我們需要從平面布置中了解四方面的情況。
第三節 物料搬運系統分析
1、物料搬運系統分析的階段劃分
2、主要輸入數據和搬運系統分析程序:需要輸入的主要數據;搬運系統分析程序;搬運系統分析的習慣表示法
3、各項移動的分析 :路線、流量、條件、方法分析;搬運活動一覽表要包含的資料。
4、各項移動的圖表化
第四節 搬運系統方案設計
1、物料搬運初步方案的設計和搬運原則
2、方案的改進和約束
3、各項需求的計算
4、方案的評價
第五節 搬運系統的實施
1、影響搬運系統的外界因素。
2、方案實施。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物料搬運。
2、領會:商品分類;平面布置;搬運系統方案設計;搬運系統的實施。
3、應用:物料搬運系統分析。
第五章 流通加工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流通加工的意義和作用,學習掌握流通加工的方法和技術、流通加工管理。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流通加工的意義和作用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從生產地向消費領域流動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價格貼付、標簽貼付、商品檢驗等作業。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加工對象的屬性不同、加工的復雜程度和深度不同、加工的主體各異、加工的目的不完全一致。
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完善、強化了流通功能;是形成流通利潤的新的源泉;可以提高原始產品的利用率;有益于合理運輸。
第二節 流通加工的方法和技術
流通加工可細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1、延續性的流通加工
2、流通、促進銷售的流通加工
3、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損失的流通加工
4、銜接不同輸送方式,促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5、提高加工效率及產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6、實現合理配送的流通加工
幾種典型的流通加工方式:鋼材的流通加工、水泥熟料的流通加工、木材的流通加工、機電產品的流通加工、煤炭及燃氣的流通加工、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食品的流通加工。
第三節 流通加工管理
不合理加工的幾種形式:
1、流通加工地點設置不合理
2、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3、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環節
4、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加工和配送結合;加工和配套結合;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加工和節約相結合。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 流通加工的含義; 流通加工的類型。
2、領會:流通加工的特點、作用;幾種典型的流通加工方式;不合理加工的形式;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徑。
第六章 物流中心設備管理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意義、任務、特點,了解物流中心設備的分類,明確選擇設備的原則,掌握物流中心設備的使用與維護以及評價。(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設備管理概述
1、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意義:物流中心設備是物流系統的物質基礎;物流中心設備是物流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物流中心設備管理是增加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之一;物流中心設備管理對于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2、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任務。
3、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特點:科學性、綜合性、經濟性、隨機性、群眾性。
第二節 物流中心設備類型與選擇
物流中心設備可分為:保管設備、包裝設備、裝卸搬運設備、運輸設備、檢驗設備、流通加工設備。
物流中心設備選擇應該遵循系統化原則、適用性原則、技術先進性原則、低成本原則、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則、一機多用原則。
第三節 物流中心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物流中心設備合理使用的衡量標志。
物流機械設備使用初期管理
物流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制度:“三定”原則、交接班制度、憑證操作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使用管理監督檢查制度。
物流機械設備正確使用的注意事項:
1、健全組織保障體系,做好設備安裝工作
2、合理安排設備的工作量負荷
3、加強對操作人員的規范管理
4、作好物流機械設備使用的技術供應工作
5、健全和完善物流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制度。
維修工作的原則。
物流中心設備的點檢制度:
1、設備點檢的含義
2、設備點檢的類別
3、點檢設備的方法
4、設備點檢的步驟
5、設備點檢工作的檢查和考核
預防計劃修理的方法通常可采用下述三種:檢查后修理法、定期檢查法、標準修理法。
第四節 設備效果評價
設備使用效果評價:裝卸設備作業能力、汽車運輸能力。
設備投資效果評價:單噸投資和單噸作業成本經濟比較法 投資回收期法 年費用法 年凈收入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設備管理的特點。物流中心設備類型。“三定”原則。檢查后修理法、定期檢查法、標準修理法
2、領會: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意義;物流中心設備管理的任務;物流中心設備選擇應該遵循的原則;物流中心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3、應用:設備效果評價。
第七章 物流中心的信息管理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物流中心信息信息功能與特征、物流中心與外界的信息交換、信息管理對物流中心的影響、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信息的信息功能與特征
物流中心信息是指反映物流中心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圖象、數據、文件的總稱。
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被稱為流通過程中的四流。
物流中心信息的特征。
第二節 物流中心與外界的信息交換
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對物流理念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系統中的信息變成了整個供應鏈運營的環境基礎
2、企業的市場競爭將更多地表現為以互聯網所代表的企業聯盟的競爭
3、市場競爭的優勢在于能整合多少社會資源來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4、追求物流成本最低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5、物流系統由供給推動變為需求拉動
物流中心與供應商的信息交換:
1、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EDI系統的構成;EDI通訊方式;物流EDI。
2、POS: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int of Sale)是指通過能夠自動讀取信息的設備,在銷售商品時,直接讀取和采集商品銷售的各種信息,然后通過通信網絡或計算機系統將讀取的信息傳輸至管理中心進行數據的處理和使用。
銷售時點信息系統的功效。
銷售時點信息系統運行步驟。
第三節 信息管理對物流中心的影響
信息技術使物流中心通過與它的顧客和供應商之間構筑信息流和知識流來建立新型的供需關系。
其次,改變了產品或服務的流通方式。
第四節 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種活動內容的知識、資料、圖象、數據、文件的總稱,它包括物流系統內信息和物流系統外信息。物流信息的質量和及時性是物流作業的關鍵因素。
為滿足物流活動的信息需求,物流中心應該建立五個信息管理子系統。
物流信息技術指運用于物流領域的信息技術。主要有:條形碼技術、決策支持系統、射頻及標簽系統、復合碼新技術及應用前景自動分揀系統。
道路交通關聯智能信息系統主要包括:ATIS、ATMS、APTS、AVCS、FTMS、ETC、EMS。
通關信息管理系統。
交通安全信息監督及衛星搜救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物流中心信息概念;物流中心信息的特征;電子數據交換、銷售時點信息系統、條形碼技術、決策支持系統、射頻及標簽系統、復合碼新技術及應用前景自動分揀系統;道路交通關聯智能信息系統、通關信息管理系統、交通安全信息監督及衛星搜救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第八章企業物流中心的設置與管理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物流中心再建的意義、分析以及內部運作合理化。(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企業物流中心再建
企業物流中心再建的意義;企業物流中心再建的分析;新型的物流中心。第二節 物流中心內部運作合理化
物流中心內部運作合理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物流作業管理信息化;訂貨、發貨的效率化;商品檢驗的效率化;裝卸搬運的效率化;分揀作業的效率化;備貨作業的效率化,儲存保管合理化;場所管理與安全、放火規范化。包括:場所管理合理化、安全防火規范化。
安全防火規范化主要包括:裝卸搬運安全管理、儲存安全管理、電器安全管理、火源安全管理、消防設施的配置和安全管理。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雙倉法儲存
2、領會:企業物流中心再建的意義;企業物流中心再建的分析;新型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內部運作合理化。
第九章物流中心的成本管理
(一)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物流中心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識。(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流中心成本管理概述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
物流成本管理的具體特征。
物流中心成本管理的意義
物流中心成本管理的主要思路:從流通全過程的角度來降低物流成本;通過實現供應鏈管理來削減物流成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降低物流成本;通過合理化的商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利用一貫制運輸和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
第二節 物流中心成本管理方法
物流中心成本現狀的把握特點。
不同形態的成本管理方法。
不同功能的成本管理方法。
不同范圍的成本管理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識記: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具體特征
2、領會:物流中心成本管理的意義;物流中心成本管理的主要思路;物流中心成本管理方法。
二、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識記”、“領會”、“應用”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識記: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作出正確的認識和表述。
2、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在識記的基礎上,全面把握有關知識點,并能夠林歸和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3、應用:要求應考者在領會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物流中心設計與運作》,李長江主編,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試題可能涉及本大綱中的任何一章中的內容。本課程作為一門的專業課程,綜合性強,知識范圍廣泛。自學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應考者應該盡可能聯系實際獲取相關知識。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面授學時51左右。
4、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識記”35%,“領會”40%,“應用”為25%。
3、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樣題)。
附錄 題型舉例
一、選擇題
如:“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 )之間存在損益的矛盾 A.若干功能要素 B.與流通 C.與生產 D.各供需方
二、填空題
如:一元網點布局的圖解法是由 提出的
三、名詞解釋
如:物流中心
四、簡答題
如:簡述商品分揀、配貨中心的作用。
五、論述題
如:試聯系實際,論述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