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00 中學生物教學研究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緒論
一、要求
了解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體制、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了解實施素質教育與教師自身的創新,與教師實現自已的新角色、新使命的密切關系;了解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對素質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了解創設符合中國國情的、適合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問題。二、考試內容
1.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學法指導三種途徑的優缺點分析 3.生物學學習的特點 4.學習生物學方法的意義第一章 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
一、要求
理解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了解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中教與學關系的不同特點;掌握生物學學習過程的主要特點;理解教師的教對學習的影響;了解學習理解的概念,以及學習理解的類型和運用。
二、考試內容
1.學習行為在學習科學研究的作用和局限性 2.學生的內部學習活動及其外部表現 (1)對生物學現象和問題的注意 (2)對生物學現象和問題的感知 (3)形成概念或理解概念時的思維活動:符號表征、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形成命題 (4)表象的形成和基于表象的思維活動及信息加工 (5)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的習得 3.學習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 4.建構主義關于教學環境的觀點 5.提供學習外部條件必須以學生學習的內部條件作為前提和基礎 6.教對學的影響和支持 (1)擬訂學習目標(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 (3)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 (4)提供學習環境 (5)教學信息的控制及反饋 (6)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7)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 (8)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9)影響和制約學生道德的養成和發展 7.建構主義關于學習的概念 8.教在學生建構知識中的作用 9.教和學的連接中教師的作用 10.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1)自主發展型教學 (2)記憶型教學 (3)說明理解型教學 (4)探究理解型教學 11.教學媒體對教和學的連接作用 12.教材對教和學的連接作用 13.教學環境對教和學的連接作用 14.生物學實驗對教和學的連接作用 15.加涅關于學習過程階段的劃分 16.英國“科學中的兒童學習”的階段劃分 17.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理解”的含義 18.教學措施對學習理解的促進 (1)引起注意,指導注意,提高學生注意的品質 (2)呈現具體化、精確化和表述清晰化的教學目標 (3)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 (4)講解要點、規則和原理 (5)提問和歸納小結 (6)促成知識結構的形成與改造
第二章 閱讀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閱讀作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意義和作用;了解生物學書籍閱讀的特點;掌握閱讀學習的基本原則;理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二、考試內容
1.閱讀的意義和作用 2.生物學書籍閱讀與其他書籍閱讀的共性,生物學書籍閱讀的獨特性 3.閱讀能力的兩個層面 4.閱讀學習的基本原則 (1)閱讀同思考問題相結合 閱讀同問題的結合方式 問題的提出方式 閱讀思考題的類型 (2)弄清閱讀內容的各種關系 已有經驗與新學知識的關系 已有知識與新學知識之間的關系 事實、證據、線索與原理、結論、假說之間的關系 環境、條件與規律、法則之間的關系 學生把握各種關系中常見的困難 (3)閱讀同動手、動筆相結合 閱讀的準備 整理加工所讀內容 體會掌握生物學科的特點和方法 5.促使閱讀與思考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問題情境的設置和利用 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明確 6.促進學生認識、分析、把握各種關系的方法 (1)促使學生順利提取與新知識有關的知識和經驗 (2)促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新舊知識關系的類型 促使學生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的途徑和方式 (3)促使學生應用知識之間的聯系解決問題 7.促使閱讀與動手、動筆相結合的方法 (1)閱讀與動手相結合的形式,以及促進結合的方法 (2)閱讀與動筆相結合的形式,以及促進結合的方法 8.查爾閱讀能力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 9.概念圖教學法 10.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章 聽課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聽課過程中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掌握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方法;掌握促進學生感知能力發展的方法;掌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方法;掌握提高學生記筆記能力的方法。二、考試內容
1.聽課學習活動的特點 2.聽課所涉及的內部學習活動 3.聽課中學生注意的特點 4.聽課中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方式 5.有意義接受式聽課中學生信息加工的主要形式 6.聽課中促進學生主動搜索信息的途徑與方法 7.促進學生長時記憶的方法 8.聽課條件下學生理解知識的特點 9.加涅關于智慧機能的4個層級 10.認知策略對學生學習所起的作用 11.課堂上認知策略學習的步驟和意義 12.科學方法的習得與科學態度的形成 13.促使學生注意優化發展的方法 14.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方法與途徑 15.突出學習對象本質特征與學生注意的分配;突出本質特征的方法 16.有利于引導學生轉移注意的教學設計 17.學生知覺中的主觀加工活動 18.觀察與生物學理論學習的關系 19.學生生活經驗對觀察感知的作用 20.觀察的習慣與技巧的培養;觀察的記錄、總結和整理 21.以有效思維為中心的教學目標 22.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23.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24.記筆記是一種學習方法:記筆記對學習的促進作用 25.如何指導學生記筆記第四章 學生質疑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學生質疑和提出問題的重要意義;了解生物學問題的類型和作用;掌握指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二、考試內容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方法 2.生物學問題的分類 3.發現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4.學生質疑的意義和作用 5.轉換題材在引起學生矛盾意識和求解愿望中的作用 6.利用使人困惑的材料誘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解動機 7.正確反思在促使學生產生問題中的作用 8.利用學生切身問題啟發學生質疑 9.開展大腦風暴活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五章 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科學探究的概念和探究式教學的意義;了解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環節;了解探究式學習的發展和一些新的教學模式;理解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掌握在探究式教學中,教法與學法如何相結合。
二、考試內容
1.科學探究的概念;探究式教學的概念 2.新課程提倡探究式學習的原因 3.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4.項目學習 5.案例學習 6.完整科學探究和部分科學探究 7.科學探究的程序 8.生命科學探究的思路 9.激發探究動機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10.啟動探究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11.指導學生制定與實施探究計劃的方法 12.探究中的反思學習與相應的指導方法 13.探究結果的分析推論以及相應的指導方法 14.對探究的經驗賦予意義以及相應的指導方法 15.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組織者角色 16.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參與者角色 17.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指導者角色 18.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新角色的扮演 19.5E教學模式 20.探究式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21.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干預和幫助 22.學生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推導結論的環節中教師的引導 23.探究式學習中新情境的應用 24.探究成果的評價
第六章 表達交流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課堂教學中信息流動和反饋的三種形式;了解表達與交流是學習方法;了解交流溝通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與作用;了解生物學教學中表達交流的特點;理解當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學生與他人交流的原因;了解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生表達和交流的主要形式;掌握提高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方法。
二、考試內容
1.課堂教學中三種形式的信息流動和反饋 2.表達交流是一種學習方法 3.教學過程中,交流溝通的特點和作用 4.生物課中信息表達交流的特征 5.表達交流反映了學生對生物學問題的認識 6.表達交流可以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概括、整理和思維的過程與結果 7.表達交流促使學生有效吸取和利用別人經驗,并籍此進行創新和發現 8.表達交流在知識建構中的作用 9.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生表達交流的主要形式 10.運用課堂談話促使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11.讀、寫、議、評相結合,提高學生表達交流能力 12.運用質疑辯論的方式提高學生表達交流能力 13.學生活動與表達交流能力的提高 14.合作學習中的小組討論交流 15.運用探究和反思提高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
第七章 復習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復習是一種學習方法;了解復習的基本過程與特點;了解國內外復習教學的改革舉措;理解復習的任務與要求:掌握引導或指導學生有效復習的方法。
二、考試內容
1.復習是一種學習方法 2.兩種主要的復習方法 3.復習的重要意義 4.不同復習方法及其效果 5.國內外復習教學的改革舉措 6.復習與加強記憶,防止遺忘 7.復習與加強理解,改善知識質量 8.把知識應用于實際與復習 9.提供變式與復習的效果 10.常用變式的類型 11.搜集或提供正反例證與復習的效果 12.指導學生歸納整理與復習的效果 13.指導創造性重復與復習的效果 14.創造性重復的常用形式 15.指導學生掌握復習的規律與復習的效果
第八章 實驗教學過程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一、要求
了解生物教育中實驗教學的意義;了解生物學實驗中方法論的學習;掌握各種類型實驗課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二、考試內容
1.生物教育中實驗教學的意義 2.標本方法中方法論的學習 3.解剖方法中方法論的學習 4.顯微方法中方法論的學習 5.生物體結構分析、模擬與重構中方法論的學習 6.掌握一般的科學方法和哲學層次的科學方法的意義 7.演示實驗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方法 8.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生分組實驗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9.學生分組驗證性實驗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10.復習鞏固階段的實驗中教法與學法的結合
第九章 對教法、學法最佳連接點的探討
一、要求
了解變式、正反例證、定義及概念系統、情境、問題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二、考試內容
1.習性學習理論對變式作用的闡述 2.變式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3.運用變式促進學生學習時的注意事項 4.正反例證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5.利用例證指導學生學習的重點 6.例證的使用原則 7.定義和概念系統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8.運用定義和概念系統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 9.情境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10.有效問題情境的特點 11.運用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時的注意事項 12.問題在教法與學法連接中的作用 13.非檢驗性問題與檢驗性問題對教學所起的不同作用
說明
《中學生物教學研究》課程是在《中學生物學教學法》的基礎之上對生物教學中一些重要的方面所做的探討與研究,學習中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意在教學法課程基礎上的適當深化與拓展。選用教材的意見
1.使用教材
《生物學教與學》 胡明著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2年
2.參考教材
《中學生命科學教學論》 陳俊雄主編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