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7 運動訓練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運動訓練學》是研究運動訓練規律的科學,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段)的必修課程。它系統地闡明了運動訓練的目的、任務、訓練的原則、訓練的基本內容、方法,以及訓練過程的結構、組織、控制和訓練計劃的安排等內容。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1.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概述;2.運動訓練的項群理論;3.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的構成 ;4.運動訓練的原則;5.運動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重點講述基本方法與種類區分;6.運動訓練中的體能訓練;7.運動訓練中的技能訓練;8.運動訓練中的戰術訓練; 9.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10、11、12.訓練計劃的制定與組織管理 ;13.運動隊伍的管理。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應考者能夠較為系統地了解運動訓練學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發展的變化趨勢,能夠利用學習的知識進行運動訓練的基本指導,同時達到培養和提高應考者對運動訓練學學科的分析、總結和創新的一般科研能力。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的前修課程主要是學校體育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其中運動生理學是學習運動訓練學的重要基礎課程。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概述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1)競技體育的概念、構成和基本特點;(2)運動訓練在競技體育在地位、運動訓練的基本特點。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競技體育和運動訓練的概念,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與基本特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的基本概念。 2、掌握:競技體育和現代運動訓練的基本特點。 3、熟練掌握: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的基本關系。 第二章 項群訓練理論(不作考試要求)
第三章 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運動成績的釋義及其決定因素;運動員競技能力釋義及其構成因素。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運動成績的釋義及其決定因素和運動員競技能力釋義及其構成因素。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運動成績和競技能力的釋義。 2、掌握: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 3、熟練掌握:競技能力的構成因素。 第四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每個運動訓練原則的釋義、科學基礎和訓練學要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運動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 2、掌握:運動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3、熟練掌握:運動訓練原則的釋義。 第五章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運動訓練的基本方法與手段。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的概述、方法與手段的基本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的概述。 2、掌握:運動訓練方法的具體方法和整體方法的區別。 3、熟練掌握: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基本內容。 第六章 運動訓練中的體能訓練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運動訓練中運動員體能及其構成,以及各項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與要求。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運動訓練中運動員體能及其構成,以及各項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與要求。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運動員體能及其構成。 2、掌握: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具體內容包括那些。 3、熟練掌握:運動員力量、速度和耐力能力的運動訓練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七章 運動訓練中的技術能力及其訓練(不作考試要求)
第八章 運動訓練中的戰術能力及其訓練(不作考試要求)
第九章 運動訓練中的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訓練(不作考試要求) 第十章、十一章、十二章 運動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一)課程內容
三章主要介紹運動訓練的計劃種類與組織安排。
(二)學習要求
了解并掌握運動訓練中各種訓練計劃的類型與組織安排。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運動員多年訓練的計劃與組織安排。 2、掌握:運動員年度訓練的計劃與組織安排。 3、熟練掌握: 運動員周課訓練的計劃與組織安排。 第十三章 運動隊伍的管理(不作考試要求)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領會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2、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運動訓練學》,田麥九主編,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間答題和問答題(見附錄)。
5、考試方法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
一、名詞解釋
如:競技體育、運動訓練。 二、填空題 三、間答題
如:競技體育的基本特點 四、問答題
如:力量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