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082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師范大學編(高綱號 0350)

(一)課程的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的性質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段自學考試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語法是研究語言結構規律的一門學問。任何語法研究成果都有其客觀性和科學性,也都有主觀性、相對性和階段性的特點。《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旨在揭示現代漢語的結構規律,它以當代人口頭使用的活生生的語言作為研究的對象,因此,又具有共時性的特點。

語法學是語言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它的根本任務是揭示包含在紛繁復雜的語言現象中的結構規律。語法學分詞法學和句法學兩個部分。詞法學研究的是詞的結構和詞形變化以及詞類,句法學研究的是詞組、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現代漢語語法有以下特點:1、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2、句法結構中語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3、虛詞是重要的語法手段。4、詞組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課程設置的目的是通過對經典語法名著學習,理解、領會語法學家分析語法現象的方法、技巧,提高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語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習語法的目的 學習語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己的素質

語言是人們相互溝通的工具,不論我們學習什么專業,不管我們從事什么工作都要使用語言這一工具。如果我們對語法規律有很好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那么,我們不僅可以自如地運用本民族語言,而且可以借此工具,理好地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概括性是語法的性質之一。它要求人們從無窮無盡的語言事實中總結出有限的語言規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較好地掌握語言的規律,對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三)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語法是為了從理性上認識語言的結構規律,利用它來指導、調解我們的語言實踐;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用詞造句,分析語言結構,糾正語言錯誤,把話說得比較通順流暢,提高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一)必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對于現代漢語語法的基本理論應該認真學習和掌握。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也必然是盲目的自發的,即使學習了一些語言分析技巧,也是事倍功半的。但是僅僅掌握理論還不行。脫離實踐的理論必然是空洞的,無用的。考生自學時,應該把分析漢語的理論、方法和漢語的語言實際聯系起來,在理論的指導下分析語言結構,從具體的語言現象中分析、歸納語言規律。

(二)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提高自己綜合、判斷、分析和理解能力。自考專科段開設的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課程中的語法部分和本課程的許多內容都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本課程專門講述現代漢語語法,在分析問題的理論和方法方面講得更深、更細,對語法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涉及較多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說法,這些都體現了專家語法體系的特點,也是教材特點的具體體現,自學時應該深刻領會,認真把握。

另外,本科段開設的語言學概論是一門專門講授人類語言分析、語言規律的課程,學好語言學概論,對于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學好現代漢語語法研究這門課都有極大的幫助。

(三)在自學過程中,要求考生切實掌握有關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語法現象,歸納出語法規律。

(二)課程內容與考試要求

第一章 語法單位

一、考核知識點

(一)語素的概念、語素的特點及其與漢字的關系 (二)確定詞的方法 (三)詞組的結構類型的功能類型 (四)句子的結構類型和功能類型

二、考核要求

(一)語素的概念、語素的特點及其與漢字的關系

1、識記:(1)語素;(2)自由語素;(3)粘著語素;(4)定位語素;(5)不定位語素。 2、領會:(1)現代漢語語素的特點及其與漢字的關系。

(二)確定詞的方法

1、識記:(1)詞;(2)單純詞;(3)合成詞;(4)成語語素;(5)不成詞語素。 2、領會:(1)詞與語素的關系;(2)確定詞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

(三)詞組的結構類型的功能類型

1、識記:(1)詞組。 2、領會:(1)詞組的結構類型;(2)偏正結構中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意義上的聯系;(3)述賓結構中賓語的意義類型;(4)連謂結構中動詞之間的關系;(5)詞組構成的層級性。 3、運用:(1)能把詞組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進行分類;(2)能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詞組的結構層次。

(四)句子的結構類型和功能類型

1、識記:(1)句子;(2)主謂句;(3)非主謂句;(4)復句 2、領會:(1)句子的特點;(2)句子和詞、詞組的區別;(3)句子的結構分類;(4)句子的功能分類。

第二章詞的構造

一、考核知識點

(一)句法和詞法的區別 (二)合成詞的構造方式 (三)復雜的合成詞的構詞方式和構造層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詞法的區別

1、識記:(1)句法研究;(2)詞法研究;(3)合成詞的構造方式。

(二)合成詞的構造方式

1、識記:(1)研究重疊式合成詞應該注意的問題;(2)附加;(3)詞綴;(4)詞根;(5)前綴;(6)后綴;(7)復合;(8)復合詞; 2、領會:(1)重疊式合成詞和疊音詞的區別;(2)詞綴和非詞綴的區分;(3)常用前綴 和后綴的意義和作用;(4)區分復合詞和句法結構的方法。 3、運用:(1)能具體分析重疊式合成詞的結構類型和語音特征、基式和重疊式的語法功能的異同、重疊式的語法意義;(2)能夠辨別復合詞的結構關系;

(三)復雜的合成詞的構詞方式和構造層次

1、領會:(1)復雜合成詞的層次;(2)并立式復合詞和聯合結構的區別。

第三章 詞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劃分詞類的根據 (二)詞類的共性和個性 (三)詞的兼類問題 (四)實詞和虛詞的區別 (五)體詞和謂詞

二、考核要求

(一)劃分詞類的根據

1、識記:(1)語法功能;(2)詞類; 2、領會:(1)劃分詞類的依據。

(二)詞類的共性和個性

1、領會:(1)詞類共性和個性的相對性。

(三)詞的兼類問題

1、領會:(1)兼類問題和詞義分析的關系。

(四)實詞和虛詞的區別

1、識記:(1)實詞;(2)虛詞。 2、領會:(1)實詞和虛詞的區別。

(五)體詞和謂詞

1、識記:(1)體詞;(2)謂詞。 2、運用:(1)能夠正確區分詞類。

第四章 體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名詞的語法特點和名詞的分類 (二)處所詞的類別 (三)時間詞的語法特點 (四)方位詞的類別和用法 (五)數詞的類別和構造 (六)量詞的類別 (七)數量詞的語法性質 (八)區別詞的語法特點和意義特點

二、考核要求

(一)名詞的語法特點和名詞的分類

1、識記:(1)體詞包含的詞類; 2、領會:(1)名詞的語法特點;(2)名詞按照它與量詞的關系分出來的類別。

(二)處所詞的類別

1、識記:(1)處所詞。 2、領會:(1)處所詞所包含的類別及其特點。

(三)時間詞的語法特點

1、領會:(1)時間詞的語法特點。 2、運用:(1)能夠區分時間詞和其他表示時間的詞。

(四)方位詞的類別和用法

1、領會:(1)方位詞的類別;(2)合成方位詞的構成方式;(3)方位詞的用法。

(五)數詞的類別和構造

1、識記:(1)系位構造;(2)系位組合;(3)復雜的系位構造; 2、領會:(1)數詞的類別;(2)“二”和“兩”用法上的區別;(3)概數詞“多”和“來”在系位組合中的位置。 3、運用:(1)能夠分析數詞的構成方式;(2)能夠正確使用“二”和“兩”。

(六)量詞的類別

1、識記:(1)量詞 2、領會:(1)量詞的分類及其各自特點。

(七)數量詞的語法性質

1、識記:(1)數量詞。 2、領會:(1)數量詞的語法特點。

(八)區別詞的語法特點和意義特點

1、識記:(1)區別詞。 2、領會:(1)區別詞和形容詞的區別;(2)區別詞的語法特點和意義特點。

第五章謂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動詞和形容詞的區分 (二)動詞的分類 (三)動詞的重疊和動詞后綴 (四)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 (五)名形詞 (六)謂詞的體詞化

二、考核要求

(一)動詞和形容詞的區分

1、識記:(1)狀態形容詞;(2)性質形容詞。 2、領會:(1)劃分動詞和形容詞的標準;(2)動詞的類別;(3)動詞賓語的類別;(4)形容詞的重疊式和動詞的區分。 3、運用:(1)能夠運用動詞和形容詞的區分標準具體分析、區別動詞和形容詞。

(二)動詞的分類

1、識記:(1)體賓動詞;(2)謂賓動詞;(3)真謂賓動詞;(4)準謂賓動詞;(5)名動詞。 2、領會:(1)動詞分類所依據的標準;(2)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別;(3)名動詞的語法特征;(4)助動詞的語法特點;(5)常用助動詞的用法。 3、運用:(1)能根據語料具體分析名動詞的語法特點;(2)能夠區分同形的一般動詞和助動詞、形容詞和助動詞。

(三)動詞的重疊和動詞后綴

1、識記:(1)時量;(2)動量。 2、領會:(1)動詞重疊式的語法功能和意義;(2)常用動詞后綴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 3、運用:(1)區分動詞后綴“了”和語氣詞“了”;(2)區分動詞后綴“過”和動詞“過”。

(四)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

1、識記:(1)狀態形容詞所包含的類別。 2、領會:(1)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在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上的區別。

(五)名形詞

1、領會:(1)名形詞的特點;(2)“多”和“少”的語法功能的特點。

(六)謂詞的體詞化

1、運用:(1)能具體分析謂詞體詞化的方法。

第六章代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代詞的性質和分類 (二)人稱代詞的語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詞的用法 (四)學用疑問代詞的用法

二、考核要求

(一)代詞的性質和分類

1、識記:(1)代詞的類別;(2)根據代詞的語法功能劃分出來的類。 2、領會:(1)代詞的性質。

(二)人稱代詞的語法功能

1、領會:(1)人稱代詞的語法功能;(2)常用人稱代詞意義和用法。 2、運用:(1)能正確運用人稱代詞。

(三)常用指示代詞的用法

1、領會:(1)常用指示代詞的意義和用法。 2、運用:(1)能夠區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異同。

(四)學用疑問代詞的用法

1、領會:(1)常用疑問代詞的意義和用法;(2)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

第七章 主謂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主語和謂語的關系 (二)主語的類型 (三)謂語的類型

二、考核要求

(一)主語和謂語的關系

1、領會:(1)漢語主語和話題的關系。 2、運用:(1)能從結構、語義和表達三個不同的方面來考察主語和謂語的關系。

(二)主語的類型

1、識記:(1)主語的類型。 2、領會:(1)時間詞、處所詞做主語和做狀語的區別;(2)主語指受事、與事或工具的主謂結構的特點;(3)主語和賓語位置上的謂詞不看成是名詞的理由。(4)謂詞性成分充任的主語的類型。

(三)謂語的類型

1、領會:(1)體詞性謂語的類型以及各自的語法特點;(2)性質形容詞和狀態形容詞做謂語的區別;(3)動詞謂語“是”所帶的賓語類型以及主語和賓語之間的關系;(4)主謂結構作為主的主謂結構中,大主語和小主語之間的意義關系。(5)主謂結構作主語、賓語和主謂短語作謂語的區別;(6)由“的”的結構組成的判斷句的類型和特點。 2、運用:(1)能具體分析各類謂語的語法特點。

第八章述賓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述語和賓語 (二)主賓語和施受關系 (三)粘合述賓結構和組合式述賓結構 (四)特殊的述賓結構

二、考核要求

(一)述語和賓語

1、領會:(1)主語和謂語、述語和賓語的關系;(2)述語和賓語之間意義上的聯系;(3)能帶賓語的動詞和動詞性結構。

(二)主賓語和施受關系

1、領會:(1)主語、謂語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區別;(2)主語、賓語的劃分和施事、受事的關系;(3)不同的句法結構里的主語、賓語和施事、受事之間的關系。

(三)粘合述賓結構和組合式述賓結構

1、識記:(1)粘合式述賓結構;(2)組合式述賓結構。 2、領會:(1)粘合式述賓結構和組合式述賓結構作定語的差異;(2)述賓式復合詞的特點。

(四)特殊的述賓結構

1、識記:(1)處所賓語;(2)時間賓語;(3)準賓語所包含的類別;(4)雙賓語;(5)近賓語;(6)程度賓語。 2、領會:(1)區分廣義處所賓語和狹義處所賓語;(2)能夠帶狹義處所賓語的動詞的特點;(3)存現賓語的類型以及各自的特點;(4)動量詞的特點;(5)動量賓語、時量賓語和數量賓語的語法特點;(6)雙賓語格式的主要類型;(7)虛指賓語的種類以及他們在詞類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賓語的種類及特點;(9)謂詞性賓語和述語之間的意義關系;(10)指稱性賓語和陳述性賓語的區別。 3、運用:(1)會用轉換法區分存現賓語和非存現賓語;(2)能根據語料分析賓語的語法特點和意義特點。

第九章 述補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粘合性述補結構和組合性述補結構 (二)結果補語 (三)趨向補語 (四)由“到”字做補語組成的述補結構 (五)可能補語 (六)狀態補語 (七)程度補語 (八)補語的引申意義和述補結構的緊縮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粘合性述補結構和組合性述補結構

1、識記:(1)組合式述補結構;(2)粘合式述補結構。 2、領會:(1)補語和賓語的區別;(2)組合式述補結構的種類。

(二)結果補語

1、領會:(1)能帶結果補語的動詞;(2)帶結果補語的述補結構的語法功能;(3)帶結果補語的述補結構和述補式復合詞的區別。

(三)趨向補語

1、識記:(1)趨向補語。 2、領會:(1)趨向補語帶賓語的情況;(2)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關系;(3)包含復合趨向補語的述補結構所帶賓語的位置以及決定這類格式里賓語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補語組成的述補結構

1、領會:(1)由“到”字做補語組成的述補結構帶賓語的情況。

(五)可能補語

1、領會:(1)可能補語的肯定式和可能補語的否定式;(2)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和可能補語的區別;(3)在表示可能的述補結構里的賓語的位置;(4)可能補語的“得”和狀態補語“得”的區別。

(六)狀態補語

1、領會:(1)形容詞做狀態補語的兩種情況;(2)動詞和動詞性結構做狀態補語的情況;(3)主謂結構做狀態補語的格式。 2、運用:(1)會區別可能補語和狀態補語。

(七)程度補語

1、領會:(1)程度補語的特點;(2)程度補語和其他補語的區別。

(八)補語的引申意義和述補結構的緊縮形式

1、領會:(1)常見補語的引申意義;(2)帶狀態補語的述補結構中,述語后邊的“得”省略的條件。

一、考核知識點

(一)修飾語和中心語 (二)定語和狀語的區分 (三)同謂性偏正結構 (四)準定語 (五)粘合式偏正結構和組合式偏正結構 (六)多項式偏正結構 (七)定語的次序 (八)和中心語

二、考核要求

(一)修飾語和中心語

1、識記:(1)修飾語和中心語的意義上的聯系。

(二)定語和狀語的區分

1、領會:(1)定語和狀語區分的困難;(2)書面語上的“的”和“地”與定語和狀語的關系;(3)定語帶“的”和不帶“的”的情況;(4)定語帶“的”和不帶“的”在意義上的差異。 2、運用:(1)能夠區分定語和狀語

(三)同謂性偏正結構

1、識記:(1)同位性偏正結構的幾種類型。 2、領會:(1)同位性偏正結構的特點。 3、運用:(1)能夠區分同位性偏正結構和非同位性偏正結構。

(四)準定語

1、識記:(1)準定語。 2、領會:(1)三類準定語的語法特點。

(五)粘合式偏正結構和組合式偏正結構

1、識記:(1)粘合式偏正結構;(2)組合式偏正結構的種類。 2、領會:(1)粘合式偏正結構的功能;(2)組合式偏正結構的組合特點;(3)組合式偏正結構和粘合式偏正結構在構成上的差異。

(六)多項式偏正結構

1、識記:(1)多項式偏正結構。 2、領會:(1)多項式偏正結構的形式。

(七)定語的次序

1、領會:(1)觀察定語次序的方法;(2)定語的排列次序。

(八)狀語和中心語

1、領會:(1)狀語的性質和種類;(2)由副詞以外的詞以及某些詞組轉化成的副詞性成分做狀語的情況;(3)形容詞做狀語受到的限制。

第十一章 聯合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并列成分的連接 (二)體詞性聯合結構和謂詞性聯合結構 (三)聯合結構的邏輯意義

二、考核要求

(一)并列成分的連接

1、識記:(1)聯合結構。 2、領會:(1)并列成分的連接方式。

(二)體詞性聯合結構和謂詞性聯合結構

1、運用:(1)區分體詞性聯合結構和謂詞性聯合結構。

(三)聯合結構的邏輯意義

1、領會:(1)以聯合結構為成分組成的句語結構的類型;(2)“或、或者、或是”與“和、跟、同、與、及”表示的邏輯意義的不同。

第十二章 連謂結構

一、考核知識點

(一)連謂結構的性質和構造 (二)連謂結構中,N和V2意義上的聯系 (三)V1帶“著”或“了”的連謂結構 (四)由動詞“來”“去”組成的連謂結構 (五)由動詞“是”組成的連謂結構 (六)由動詞“有”組成的連謂結構 (七)由動詞“給”組成的連謂結構

二、考核要求

(一)連謂結構的性質和構造

1、識記:(1)連謂結構。 2、領會:(1)連謂結構的種類;(2)連謂結構的構成方式。 3、運用:(1)區分連謂結構和并列的動詞結構以及包孕的動詞結構。

(二)連謂結構中,N和V2意義上的聯系

1、領會:(1)有的連謂結構中,N和V2意義上的各種聯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類別。

(三)V1帶“著”或“了”的連謂結構

1、領會:(1)V1帶“著”或“了”的連謂結構表義上的差異。

(四)由動詞“來”“去”組成的連謂結構

1、領會:(1)由動詞“來”“去”組成的連謂結構在結構上和表義上的特點。

(五)由動詞“是”組成的連謂結構

1、領會:(1)由動詞“是”組成的連謂結構在結構上和表義上的特點。

(六)由動詞“有”組成的連謂結構

1、領會:(1)由動詞“有”充任V1的連謂結構的類型及判斷方法。

(七)由動詞“給”組成的連謂結構

1、領會:(1)由動詞“給”組成的連謂結構的基本格式;(2)三種基本格式之間的轉換關系。

第十三章介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介詞和動詞 (二)介詞和介詞結構 (三)常用介詞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介詞和動詞

1、領會:(1)動詞和介詞的聯系和區別。

(二)介詞和介詞結構

1、識記:(1)介詞賓語的類別;(2)介詞結構。 2、領會:(1)介詞結構和連謂結構的關系;(2)有的介詞結構加上“的”的功能。

(三)常用介詞分析

1、領會:(1)“跟、和、同”作為介詞和作為連詞的區分;(2)能夠放在介詞“跟、和、同”組成的連謂結構里的謂詞的類型;(3)“跟”和“一樣”連用的格式的結構類型;(4)“被、叫、讓”的作用;(5)“被、叫、讓”和賓語以及和主語的搭配關系;(6)“給”的兩種用法;(7)“給”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給”字賓語的省略情況;(9)介詞“在”組成的介詞結構在連謂結構里的位置;(10)“把”字組成的連謂結構對動詞的限制;(11)“把”字所帶的賓語的類別;(12)“把”字句和受事主語句的關系;(13)“比”字句的結構和語義特點;(14)介詞“連”在句子構造上的作用。 2、運用:(1)能夠區分介詞的“跟、和、同”和連詞的“跟、和、同”。

第十四章副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副詞和形容詞 (二)副詞后綴“的” (三)重疊式副詞 (四)范圍副詞 (五)程度副詞 (六)時間副詞 (七)否定副詞

二、考核要求

(一)副詞和形容詞

1、領會:(1)副詞和形容詞的區別。 2、運用:(1)能夠區別副詞和形容詞。

(二)副詞后綴“的”

1、領會:(1)副詞帶“的”的情況;(2)書面語中,名詞和動詞加上副詞后綴“的”轉為副詞的情況;(3)“的”字結構和帶“的”的副詞的區別。

(三)重疊式副詞

1、領會:(1)副詞重疊和形容詞重疊在語法功能上的差異。 2、運用:(1)能區分重疊式副詞和疊音形式。

(四)范圍副詞

1、領會:(1)范圍副詞的種類;(2)常見范圍副詞語法功能和意義的區別。

(五)程度副詞

1、領會:(1)常見程度副詞語法功能的差異。

(六)時間副詞

1、領會:(1)常見時間副詞意義上的差異;(2)時間副詞的引申用法。

(七)否定副詞

1、領會:(1)否定副詞的語法功能。 第十五章疑問句和祈使句

一、考核知識點

(一)疑問句的種類 (二)祈使句的特點

二、考核要求

(一)疑問句的種類

1、領會:(1)疑問句的種類;(2)各類疑問句在句法上的特點。 2、運用:(1)能夠區分各類疑問句。

(二)祈使句的特點

1、領會:(1)祈使句的特點;(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第十六章語氣詞

一、考核知識點

(一)語氣詞的組合層次 (二)常用語氣詞的用法 (三)句中停頓和語氣詞

二、考核要求

(一)語氣詞的組合層次

1、領會:(1)語氣詞的組合層次;(2)語氣詞的連用;(3)語氣詞的分類;(4)語氣詞在句子里出現的順序。 2、運用:(1)能夠識別語氣詞。

(二)常用語氣詞的用法

1、領會:(1)表示時態的語氣詞的用法;(2)表示疑問和祈使語氣的語氣詞的用法;(3)表示說話人態度和感情的語氣詞的用法;(4)語氣詞跟在其他音節之后,受前一個音節韻母影響而產生的音變現象。 2、運用;(1)能夠區分語氣詞“了”和動詞后綴“了”。

(三)句中停頓和語氣詞

1、領會:(1)語氣詞用在句中停頓地方的作用。

第十七章復句

一、考核知識點

(一)單句和復句 (二)分句之間的關系 (三)復句和連詞

二、考核要求

(一)單句和復句

1、領會:(1)什么叫復句;(2)單句和復句的關系;(3)連詞在句法結構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二)分句之間的關系

1、領會:(1)分句之間的意義聯系及其表現形式。

(三)復句和連詞

1、領會:(1)連詞在復句中出現的位置;(2)連詞位置和復句意義的關系。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裝

一、考核知識點

(一)省略 (二)倒裝

二、考核要求

(一)省略

1、識記:(1)省略。 2、領會:(1)省略和非主謂句的區別。 3、運用:(1)能夠區分省略和非省略。

(二)倒裝

1、領會:(1)倒裝的種類。 2、運用:(1)能夠判斷倒裝句。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現對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一、關于考核要求的說明

為了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具體化,本大綱對各個章節的考核目標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這樣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學者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能夠有針對地進行輔導,使考試的命題有章可循。

本大綱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識記、領會和運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具體的要求是:

1、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地表述。

2、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3、運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運用”又可分為“簡單運用”和“綜合運用”兩個能力層次。“簡單運用”是指在領會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一、兩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綜合運用”是指在簡單運用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二、關于自學教材

江蘇省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課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年9月第1版。

三、關于自學方法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課程有很強的系統性,它不僅表現在和其他相關課程的關系上,更表現在其內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用結構主義的方法分析漢語,取得了豐碩成果。考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應該認真領會、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內在結構,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詞。在三個能力層次中,領會是關鍵。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記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語言規律的理解和語言事實的掌握聯系起來;用材料來支撐觀點,用觀點來統領材料。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