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42 微生物基礎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435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7842微生物基礎
揚州大學編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微生物基礎》是社會自考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應職崗位所必需的動物微生物及免疫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將來從事畜禽傳染病診斷與防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檢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初步具備獨立開展崗位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本課程以動物醫用化學和動物解剖生理等課程為基礎,也與動物病理和動物藥理等課程有密切聯系,是學習動物傳染病、動物檢疫技術、動物防疫技術、小動物疾病和動物生產類后續課程的重要前導課程。本課程立足于實際能力的培養,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和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過程中來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并發展職業能力。經過與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專家共同研究分析確定細菌的檢驗、病毒的檢驗、其他微生物的檢驗、微生物與外界環境、免疫基礎和微生物應用技術等典型工作任務,并融合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獸醫化驗員和執業獸醫師等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確定本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并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實施項目教學以改變教與學的行為,以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掌握動物微生物與免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國內外動物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具有進一步學習專業后續課程的扎實基礎;具有將來運用動物微生物及免疫基礎知識和技能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等創新性工作的能力。1.知識目標(1)掌握微生物的特點和分類,了解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2)掌握細菌、病毒和真菌等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生長繁殖規律及臨床檢驗的基本方法。(3)理解細菌、病毒和真菌等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理。(4)掌握消毒滅菌的方法與原理。(5)理解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功能。(6)掌握免疫系統的組成。(7)理解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其構成條件。(8)理解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發生、構成及作用。(9)掌握變態反應的概念、類型、特點及防治方法。(10)理解血清學試驗的類型及基本原理。(11)掌握生物制品的分類及應用,了解其制備的基本過程。(12)了解微生物在飼料、畜產品及活性制劑等方面的應用。2.技能目標(1)熟練操作微生物檢查的常用儀器設備。(2)能正確進行細菌學檢驗。(3)能正確進行病毒學檢驗。(4)能正確進行其他微生物的檢驗。(5)熟練操作常用血清學試驗。3.職業素養目標(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2)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3)具有良好的自學和再學習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 Ⅱ.考核目標(考核知識點,考核要求)第一章細菌的檢驗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掌握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的概念。(二)掌握微生物的特點和分類。(三)了解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四)掌握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培養。(五)掌握細菌的致病性及實驗室檢驗技術。(六)熟悉常見動物病原菌。二、考核要求(一)微生物與病原微生物的概念識記:(1)微生物的概念(2)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二)微生物的特點和分類識記:(1)微生物的特點(2)病原微生物的分類(三)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領會:微生物學的產生發展歷史 (四)細菌的形態、結構與培養識記:(1)細菌的形態(2)細菌的結構(3)細菌的培養(五)細菌的致病性及實驗室檢驗技術1.識記:細菌的致病性2.應用:細菌的實驗室檢驗技術(六)常見動物病原菌領會:常見動物病原菌的形態、結構、培養通過本章的學習,能熟練操作微生物檢查的常用儀器設備,能正確進行細菌學檢驗,以及細菌標本片制備及形態學觀察,常用細菌培養基的制備,細菌的分離培養,細菌的生化試驗,細菌的藥敏試驗。 第二章 病毒的檢驗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掌握病毒的形態、結構與增殖。 (二)掌握病毒的致病性及實驗室檢驗技術。 (三)熟悉常見動物病毒。 二、考核要求 (一)病毒的形態、結構與增殖 識記:(1)病毒的形態 (2)病毒的結構(3)病毒的增殖(二)病毒的致病性及實驗室檢驗技術1.識記:病毒的致病性2.應用:病毒的實驗室檢驗技術 (三)常見動物病毒 領會:常見動物病毒的形態、結構、致病性通過本章的學習,能正確進行病毒學檢驗,病毒的雞胚接種,病毒HA、HI試驗。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的檢驗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掌握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形態、結構、增殖、致病性及檢驗方法。 二、考核要求 (一)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形態、結構、增殖、致病性及檢驗方法1.識記:(1)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形態 (2)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結構 (3)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增殖 (4)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致病性2.應用: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常見動物病原體的檢驗方法通過本章的學習,能正確進行其他微生物的檢驗。第四章 微生物與外界環境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掌握消毒滅菌的方法與原理。 (二)了解常見動物微生物變異現象。 二、考核要求 (一)消毒滅菌的方法與原理 識記:(1)消毒滅菌的方法 (2)消毒滅菌的原理 (二)常見動物微生物變異現象領會:動物微生物變異通過本章的學習,能正確進行消毒滅菌。 第五章 免疫基礎 一、考核知識點 (一)理解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二)掌握免疫系統的組成。 (三)理解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其構成條件。 (四)理解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發生、構成及作用。(五)掌握變態反應的概念、類型、特點及防治方法。(六)理解血清學試驗的概念、特點、類型及基本原理,熟練操作常用血清學試驗。 二、考核要求 (一)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功能領會:(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特性(3)免疫的功能 (二)免疫系統的組成識記:免疫系統的組成 (三)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其構成條件 領會:(1)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特性 (3)抗原的構成條件 (四)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發生、構成及作用。 領會:(1)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發生 (2)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構成 (3)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五)變態反應的概念、類型、特點及防治方法識記:(1)變態反應的概念 (2)變態反應的類型 (3)變態反應的特點(4)變態反應的防治方法(六)血清學試驗的概念、特點、類型及基本原理,熟練操作常用血清學試驗1.領會:(1)血清學試驗的概念 (2)血清學試驗的特點 (3)血清學試驗的類型(4)血清學試驗的基本原理2.應用:熟練操作常用血清學試驗通過本章的學習,能正確應用免疫學試驗進行各種微生物的檢驗。能夠熟練操作血清學試驗包括(凝集試驗、沉淀試驗)。第六章 微生物應用技術 一、考核知識點 (一)掌握生物制品的分類及應用,了解其制備的基本過程。 (二)了解微生物在飼料、畜產品及活性制劑等方面的應用。 二、考核要求 (一)生物制品的分類及應用,了解其制備的基本過程1.識記:(1)生物制品的分類 (2)生物制品的應用2.應用:生物制品的制備的基本過程 (二)微生物在飼料、畜產品及活性制劑等方面的應用 領會:(1)微生物在飼料中的應用 (2)微生物在畜產品中的應用 (3)微生物在活性制劑中的應用Ⅲ.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茲對有關問題說明如下,并進而提出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考試內容的基礎上,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使自學應考者能夠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夠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進行輔導;使考試命題能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本大綱的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 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規范、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應用: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對畜牧微生物實驗中的現象、問題進行正確的闡述和分析,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二、關于自學教材 微生物基礎考試使用自學教材是《動物微生物》,羊建平、梁學勇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微生物基礎課程的自學,應根據自學考試大綱認真學習各章,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本課程的內容涉及范圍廣泛,自學者應注意到全書是一個整體,每章又有相對獨立性。希望自學者能夠持之以恒地學下去,入門既有可能,熟練也非不易,在經過努力之后,必然會掌握微生物基礎這門課程中的相關知識。 2、自學微生物基礎課程,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反復練習,并且還要學會能夠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對有關章節涉及到計算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解題。 3、由于微生物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科學,單從書本上自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自學者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做些化學實驗,這將有助于正確理解所學的書本內容和掌握一些基本實驗技能。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教材,明確本課程與其它課程不同的特點和學習要求,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 2、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與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而且重點和一般是相互聯系的,不是截然分開的。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根據自學考試大綱學習材料,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同兼顧一般結合起來,切勿孤立地抓重點,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才試命題復蓋到各章,注意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 2、考試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點30%,難占2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切勿混淆。 3、本課程考試采用的題型一般有名詞解釋、填空題、計算題、簡答題和問答題。各種題型的具體樣式見本大綱附錄。 4、本課程的考試時間長度:微生物基礎課程的自學考試為閉卷考試,時間長度為150分鐘。附錄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微生物中,屬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B )A.霉菌 B.細菌 C.病毒 D.酵母觀察細菌形態的工具通常是( B)A.放大鏡 B.光學顯微鏡 C.直接觀察 D.電子顯微鏡二、填空題:1、芽胞是細菌的休眠結構,而不是繁殖器官。2、細菌吸收營養物質的方式主要有:單純擴散(或簡單擴散) 、促進擴散、主動運輸和基團轉移。三、判斷改錯題(首先判斷所給題干內容的正確與否,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改正錯誤的內容。)1、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DNA、莢膜等均是細菌的特殊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DNA等均是細菌的特殊結構,莢膜是特殊結構。2、質粒是細菌染色體上的一段DNA。 ()×,質粒是細菌染色體之外的一個環狀DNA。四、名詞解釋:1、細胞壁:細胞壁在細菌細胞的外層),是一層無色透明、堅韌而具一定彈性的膜狀結構。2、巴氏消毒法:利用不太高的溫度殺死物品中的微生物,同時又不損害物品質量的消毒方法;如牛奶、酒類消毒等。五、簡答題1、簡述滅菌、消毒、防腐的區別。答:(1)消毒是指用化學物質殺死病原微生物,而對于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嚴格要求全部殺死的方法。(2)滅菌是指殺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胞或孢子,使物體表面或內部無任何存活的微生物的方法。(3)防腐是指用化學藥品或其他方法阻止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2、簡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學意義。 答:(1)營養作用和生理功能:正常菌群能合成多種維生素,是動物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正常菌群還能增強宿主的生理代謝功能;(2)免疫防衛:正常菌群對刺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3)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以拮抗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六、論述題1、列舉4種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原體,并詳述其微生物學特性。答:(1)禽白血病病毒:反錄病毒科甲型反錄病毒群;球狀,直徑80~120nm;單股、正股RNA,二倍體;20面體對稱核衣殼;有囊膜;具有反轉錄酶;可垂直傳播。(2)馬立克氏病病毒:皰疹病毒甲亞科,又名禽皰疹病毒2型;核衣殼20面體對稱,直徑85~100nm;有囊膜,直徑150~160nm;在羽囊上皮囊膜的病毒子特別大,273~400nm,呈不規則的無定形結構;線狀雙股DNA,為傳染性核酸。(3)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雙RNA病毒科、禽雙RNA病毒屬;20面體立體對稱結構;無囊膜;雙股雙節段RNA;耐熱、耐陽光及紫外線、耐酸不耐堿、常規消毒劑敏感。(4)傳染性貧血病毒:圓環病毒科;球狀,直徑22nm;單股環狀單鏈DNA;20面體對稱;細胞核內復制;抵抗力很強。(5)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反錄病毒科;球狀,直徑100nm;單股RNA;20面體對稱,有囊膜;細胞漿內復制;對熱敏感,常規消毒劑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