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2798 畜牧微生物學(高綱1742)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742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02798 畜牧微生物學揚州大學編(2018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一、課程性質和特點《畜牧微生物學》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隨著畜牧業規模生產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日益復雜,盡快提高畜牧業人才的專業水平是迫切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離培養、分類鑒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獸醫臨床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學診斷方法,掌握畜禽免疫系統、抗原、抗體、免疫應答以及免疫學技術,并了解該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學習該課程,有利于培養畜牧業專業技術人才以指導畜牧業生產。二、課程目標1. 系統學習和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學特征,即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傳染,外界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以及免疫學基礎、免疫學學反應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2. 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態觀察、分離培養、分類鑒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3. 掌握獸醫臨床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學診斷方法,為動物疫病防控打下堅實基礎。4. 了解該課程的發展動態和新技術、新方法。三、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與區別本課程的前修課程包括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等,后續課程包括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學、獸醫病理學、家畜內科學、家畜外科學等,這些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學的原理、方法和應用技術。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課程的重點是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布、感染、外界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以及動物的免疫系統組成、抗原、抗體、補體、免疫應答及調節、變態反應、抗感染免疫等。課程的難點是獸醫臨床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學診斷方法,免疫學技術及其在畜牧業生產中應用。Ⅱ 考核目標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一般掌握和重點掌握兩個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兩個個能力層次是遞升的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一般掌握(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微生物和免疫的概念及規律的基本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重點掌握(Ⅱ):要求考生能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有關微生物和免疫概念及規律的內涵及外延,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能夠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對畜牧業臨床疾病進行分析和進行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診斷,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緒論一、學習目的與要求主要介紹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學的研究任務、內容和目的;什么是免疫,免疫的特征與功能;通過對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發展史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并認識該課程的基本概貌。二、課程內容1. 微生物的類型與基本特征(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類型(2)微生物的特點(4)微生物與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關系2. 微生物學與畜牧微生物學(1)微生物學的研究內容(2)微生物學的發展(3)畜牧微生物學的研究內容3. 免疫學概述(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的基本特征(3)免疫的基本功能(4)免疫學的發展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畜牧業微生物學的任務與研究微生物的意義。(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微生物和免疫的認識和利用,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奠基人。2. 重點掌握:(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分類。(3)微生物的特點。(4)免疫的概念。(5)免疫的基本特征。(6)免疫的基本功能。第一章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學習細菌的概念,細菌的大小、形態和排列,細菌的結構,細菌的觀察方法,細菌的生長代謝和繁殖,細菌的人工培養,細菌的分類和命名二、課程內容第一節細菌第二節其他原核微生物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原核微生物的分類與命名原則。(2)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的概念、形態與結構特性。2. 重點掌握:(1)細菌的大小、形態、排列、結構、營養需要、生理生化、生長和繁殖規律。(2)觀察細菌的方法。(3)革蘭氏染色方法。(4)細菌的營養類型以及物質的運輸方式。(5)細菌的人工培養方法。第二章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真菌的概念、分類、特性及其在畜牧業的應用和存在的危害;掌握常見的病原真菌及其微生物學診斷方法。二、課程內容第一節真菌第二節藻類第三節原生動物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真菌的分布與分類。(2)真菌病的微生物學診斷。2. 重點掌握:(1)真菌的概念。(2)真菌的形態結構特征。(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生長要求、菌落特征和真菌的抵抗力。(5)真菌的觀察、培養方法。第三章 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病毒病毒的形態結構、增殖和人工培養及分類方式;掌握病毒的致病作用和干擾現象;掌握噬菌體和亞病毒的概念、種類和特性。二、課程內容第一節病毒的形態、大小和結構第二節病毒的化學組成第三節病毒的抵抗力第四節病毒的增殖與人工培養第五節病毒的致病作用與干擾現象第六節噬菌體第七節亞病毒第八節病毒的分類與命名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病毒的化學成分及其功能。(2)病毒的抵抗力。(3)病毒的干擾現象。(4)動物病毒分類的依據、動物病毒分類的現狀。(5)亞病毒的主要特征。2. 重點掌握:(1)病毒、病毒子、噬菌體、亞病毒等基本概念。(2)病毒的基本特征。(3)病毒的形態、大小與結構。(4)病毒增殖的特點與一般過程。(5)病毒的人工培養方法及其優缺點。(6)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機理。第四章 微生物生態學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正常畜禽體中、正常飼料植物體中以及土壤、水和空氣中微生物的分布、作用及檢測方法;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轉化中的作用。二、課程內容第一節正常畜禽體中的微生物第二節正常飼料植物體中的微生物第三節土壤、空氣、水中的微生物第四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轉化中的作用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氣、正常動物體的分布情況和作用。(2)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轉化中的作用。2. 重點掌握:(1)正常菌群對畜禽健康的意義。(2)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的測定及其意義。(3)大腸桿菌價、大腸桿菌指數的概念。(4)無菌動物、無特定病原體動物的概念。(5)。第五章 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滅菌、消毒、防腐、無菌、抑菌作用、殺菌作用和抗菌作用的概念;掌握物理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掌握常用防腐劑、消毒劑的種類及其用途;掌握常用的抗微生物藥物;掌握共生、拮抗、寄生和協同的概念。二、課程內容第一節物理因素第二節化學因素第三節生物因素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應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控制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技術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意義。(2)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3)常用防腐劑、消毒劑的種類及用途。2. 重點掌握:(1)消毒、防腐、滅菌、無菌、無菌操作、過濾除菌、高壓滅菌、巴氏消毒法、共生、拮抗、寄生、協同等基本概念。(2)煮沸消毒、高壓蒸汽滅菌、熱空氣滅菌的一般條件。(3)各種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作用及其原理。第六章 微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微生物表型變異常見的種類及機理,了解微生物變異株獲得及遺傳性的保存的方法。二、課程內容第一節常見的微生物表型變異第二節微生物變異的機理第三節微生物變異株的獲得及遺傳性的保存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微生物變異在理論和實踐中的意義。(2)微生物變異株的獲得及遺傳性的保存。2. 重點掌握:(1)細菌和病毒的變異機理。(2)S-R變異、H-O變異、接合、轉化、轉導、溶原性轉化、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重要概念。。第七章 動物免疫學基礎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免疫系統的組成,抗原和抗原決定簇的概念、特性及分類;掌握免疫應答的種類和特點;掌握抗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掌握變態反應的概念和典型案例;掌握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原理;掌握免疫學在畜牧業中的應用。二、課程內容第一節免疫系統第二節抗原第三節免疫應答第四節抗感染免疫第五節變態反應第六節免疫學檢測技術第七節免疫學在畜牧業生產中的應用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抗原的分類。(2)佐劑的概念與作用機理。(3)免疫應答調節(抗原的調節、抗體的調節、免疫細胞的調節、獨特型網絡調節)。(4)常見的免疫分子的概念。(5)補體激活的途徑。(6)臨床常見的變態反應。2. 重點掌握:(1)免疫器官的概念與組成、免疫細胞與免疫活性細胞、抗原提呈細胞、白細胞分化抗原、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等。(2)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的交叉性。(3)影響抗原性的因素。(4)抗原決定簇。(5)常見的微生物抗原(6)抗體的概念與分類、抗體的結構、抗體的特性、抗體的制備。(7)抗體結構與功能的關系。(8)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概念與組成。(9)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概念與一般過程。(10)抗原提呈、細胞免疫應答、體液免疫應答。(11)變態反應的概念和類型。(12)機體抵抗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的免疫機理。(13)疫苗的概念、生產疫苗應該考慮的因素。(14)免疫程序的概念。(15)畜禽免疫失敗的概念與原因分析。(16)血清學試驗的概念與特點。(7)常用的免疫學技術及其原理。第八章 微生物的病原性與感染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和毒力相關的概念;掌握感染發生的條件和過程;掌握感染的微生物學診斷及防控措施。二、課程內容第一節 微生物的病原性與毒力染第二節 感染的發生與發展第三節 微生物學診斷第四節 傳染病的綜合防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病原微生物。(2)機會性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病原微生物、腐生性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 重點掌握:(1)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毒力、傳染等基本概念。(2)構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3)毒力測定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指標。(4)毒素的概念、分類及其差異。(5)感染發生的過程及可能的結局。(6)感染的發生條件及感染的類型。(7)控制傳染的有效方法。第九章 重要的致病性細菌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獸醫臨床上重要致病性細菌的病原特點、致病特性、微生物學診斷及防控方法或措施。二、課程內容第一節 葡萄球菌第二節 鏈球菌第三節 大腸埃希菌第四節 沙門菌第五節 鴨疫里默氏桿菌第六節 多殺性巴氏桿菌第七節 放線桿菌第八節 嗜血桿菌第九節 布氏桿菌第十節 溶血性曼氏桿菌第十一節 梭桿菌第十二節 產單核細胞李氏桿菌第十三節 豬丹毒桿菌第十四節 炭疽芽孢桿菌第十五節 梭狀芽胞桿菌第十六節 分支桿菌第十七節 放線菌第十八節 螺旋體第十九節 支原體第二十節 衣原體第二十一節 立克次氏體(該部分內容請考生自行補充,參考《獸醫微生物學》(第五版),陸承平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獸醫臨床上重要致病性細菌的病原特點。(2)獸醫臨床上重要致病性細菌的培養特性、生化特性。2. 重點掌握:(1)獸醫臨床上重要致病性細菌的致病特性。(2)獸醫臨床上重要致病性細菌的微生物學診斷和預防方法。第十章 重要致病性真菌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真菌的概念、形態特點、培養特性以及微生物學診斷程序;掌握致病性真菌的致病特性、微生物學診斷及防控方法或措施。二、課程內容第一節 感染性真菌第二節 中毒性真菌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真菌基本概念。(2)真菌的觀察與培養方法。2. 重點掌握:(1)病原真菌的常見毒力因子及致病特性;(2);常見病原真菌的微生物學診斷和預防方法。第十一章 重要致病性病毒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獸醫臨床上重要病毒的病原特點、致病特性、微生物學診斷及防控方法或措施。二、課程內容第一節 馬立克病毒第二節 鴨瘟病毒第三節 痘病毒第四節 減蛋綜合征病毒第五節 犬細小病毒第六節 鵝細小病毒第七節 口蹄疫病毒第八節 狂犬病毒第九節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第十節 豬瘟病毒第十一節 新城疫病毒第十二節 犬瘟熱病毒第十三節 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第十四節 兔出血癥病毒第十五節 禽流感病毒第十六節 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第十七節 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第十八節 馬傳染性貧血病毒第十九節 偽狂犬病毒第二十節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第二十一節 豬圓環病毒第二十二節 豬流感病毒第二十三節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第二十四節 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病毒第二十五節 禽白血病病毒第二十六節 雞貧血病毒第二十七節 豬細小病毒第二十八節 豬輪狀病毒第二十九節 禽腦脊髓炎病毒第三十節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第三十一節 日本乙型腦炎病毒第三十二節 鴨坦布蘇病毒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 一般掌握:(1)獸醫臨床上重要病毒的分類地位、形態特點、核酸特性等。(2)獸醫臨床上重要病毒的培養特性。2. 重點掌握:(1)獸醫臨床上重要病毒的致病特性。(2)獸醫臨床上重要病毒的微生物學診斷和預防方法。第十二章 飼料微生物一、學習目的與要求掌握常見飼料中微生物的應用、危害和檢測。二、課程內容第一節飼料中的微生物動第二節干草調劑中微生物的活動第三節青貯飼料的微生物第四節單細胞飼料蛋白第五節益生菌第六節 微生物與飼料中毒第七節飼料的微生物學檢驗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該章節內容不作考核要求第十三章 動物性食品衛生相關微生物一、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鮮乳、肉、蛋及其相關制品中微生物的來源,掌握動物性食品衛生相關微生物的類群及重要特性;掌握鮮乳、肉、蛋及其相關制品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了解動物性食品貯藏過程中的微生物學變化;掌握保證動物性食品衛生安全的措施。二、課程內容第一節乳與乳制品中的微生物第二節肉與肉制品中的微生物第三節蛋與蛋制品中的微生物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該章節內容不作考核要求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專業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的依據,是社會助學組織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進行學習和考核的依據,教材是學習掌握課程知識的基本內容與范圍,教材的內容是大綱所規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揮。課程內容在教材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深度或難度,但在大綱中對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適當。大綱與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內容應基本一致;大綱里面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知識點,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過來教材里有的內容,大綱里就不一定體現。(注:如果教材是推薦選用的,其中有的內容與大綱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應以大綱規定為準。)三、關于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畜牧微生物學》(全國高等農林院校規劃教材),杭柏林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四、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本大綱的課程基本要求是依據專業考試計劃和專業培養目標而確定的。課程基本要求還明確了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對基本內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構成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因此,課程基本內容掌握程度、課程考核知識點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本大綱已指明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章節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本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 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2. 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3. 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應考指導1. 如何學習很好的計劃和組織是你學習成功的法寶。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訓學習,一定要跟緊課程并完成作業。為了在考試中作出滿意的回答,你必須對所學課程內容有很好的理解。用“學習計劃表”來監控你的學習進展。你閱讀課本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如有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可以用彩筆來標注。如:紅色代表重點;綠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黃色代表可以運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處記錄相關網站,文章。2. 如何考試卷面整潔非常重要。書寫工整,段落與間距合理,卷面賞心悅目有助于教師評分,教師只能為他能看懂的內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要回答所問的問題,而不是回答你自己樂意回答的問題!避免超過問題的范圍3. 如何處理緊張情緒正確處理對失敗的懼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請教已經通過該科目考試的人,問他們一些問題。做深呼吸放松,這有助于使頭腦清醒,緩解緊張情緒。考試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靜。4.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如果你在考試中出現這種情況,試試下列方法:使用“線索”紙條。進入考場之前,將記憶“線索”記在紙條上,但你不能將紙條帶進考場,因此當你閱讀考卷時,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記下。按自己的步調進行答卷。為每個考題或部分分配合理時間,并按此時間安排進行。六、對社會助學的要求要注意正確引導、把握好助學方向,正確處理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關系。1. 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2. 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3. 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一面與考試大綱脫節。4. 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5. 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6. 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7. 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七、對考核內容的說明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課程中各章的內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因此,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學習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八、關于考試命題的若干規定1. 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知識點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重點”為70%,“一般掌握”為30%。2. 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3. 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題型示例)。4.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1. 不是微生物特點的是( )A.個體微小 B.種類繁多C.分布廣泛 D.無變異性二、填空題2. 微生物是的總稱。三、名詞解釋3. 微生物:四、簡答題4. 簡述微生物的概念與分類。五、問答題或論述題5. 列舉4種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原體,并詳述其微生物學特性。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