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49 社會審計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課程性質與學習目的和要求
《社會審計》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審計學專業必考科目,是審計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審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它是針對審計專業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審計學原理、企業社會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專業課程之后,專門開設的一門審計實務操作課程。該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審計實務方面的操作能力,特別是對注冊會計師實務的操作能力,拓寬學生在審計領域方面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在審計專業方面的整體素質。
社會審計作為我國審計組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注冊會計師執業,并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事務所在接受委托的情況下,承接具體審計業務的民間審計。因此,社會審計在我國審計組織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業務范疇及工作特點。根據社會審計的特點,以及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和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社會審計的基本理論和若干實務問題。在第一章社會審計概論中,比較詳細的闡述了社會審計的幾個主要理論問題,如社會審計的產生、發展與市場經濟,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等。社會審計工作,特別是審計查證業務,包括會計報表審計、驗資、破產清算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盡管其審計程序、內容和方法不盡相同,但其基礎工作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要編制審計計劃、運用審計方法收信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因此,本教材第二章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社會審計的基礎工作。三至九章比較具體地闡述了社會審計的若干實務內容。如:會計報表審計、驗資、資產評估、經濟責任審計、兼并與破產審計,以及管理咨詢等。根據自學考試的特點,并結合具體情況,考試時對經濟責任審計、兼并與破產審計,以及管理咨詢等不做要求。
本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社會審計現論基礎和基本的實務技能,并經過一定時間的操作實習后能擔任社會審計的主審工作,或為進一步從事審計理論教學、科研奠定基礎。
二、考核目標(考核知識點和要求)
第一章 社會審計概論
(一)考核知識點
1.社會審計的產生、發展與市場經濟 2.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 3.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4.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二)考核要求
1、社會審計的產生、發展與市場經濟
(1)識記:社會審計的概念 (2)領會:西方國家和我國民間審計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和歷程。
2、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
(1)領會: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的框架結構;獨立審計基本準則的內容。
3、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1)識記:審計職業道德的概念。 (2)領會:制定審計道德的必要性;美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和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4、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1)識記:審計法律責任的概念。 (2)領會: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美國和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基本內容;注冊會計師避免法律責任主要措施。
第二章 社會審計的基礎工作
(一)考核知識點
1、審計計劃 2、審計證據 3、審計工作底稿 4、審計報告
(二)考核要求
1、審計計劃
(1)識記:審計計劃的概念。 (2)領會:編制審計的作用;審計計劃的種類和內容;編制審計計劃應作好的工作。 (3)應用:審計計劃的審核。
2、審計證據
(1)識記:審計證據的概念。 (2)領會:審計證據的作用;審計證據的質量特征;審計證據的收信、鑒定和綜合。
3、審計工作底搞
(1)識記:審計工作底稿的概念。 (2)領會:審計工作底稿的作用;審計工作底搞的基本結構的內容。 (3)應用:審計工作底搞的編制和審核。
4、審計報告
(1)識記:審計報告的概念 (2)領會:審計報告的作用;審計報告的種類:審計報告的基本格式和內容;審計報告編制的步驟、方法和基本要求。 (3)應用: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適用條件、專業術語和基本格式。
第三章 會計報表審計(上)
(一)考核知識點
1、會計報表審計意義與目標 2、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水平及其運用 3、會計報表審計一般程序
(二)考核知識點
1、會計報表審計意義與目標
(1)識記:會計報表審計的概念。 (2)領會:會計報表審計的意義;會計報表審計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2、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水平及其運用
(1)識記: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2)領會:審計風險模式及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與檢查風險的關系;重要性水平的涵義:審計風險、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的關系。 (3)應用:審計風險在審計中的應用;重要性水平的計算及其在審計中的應用。
3、會計報表審計一般程序
(1)識記:審計業務約定書的概念;管理建議書的概念。 (2)領會:審計計劃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和審計報告階段應作好的主要工作: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內容;內部控制調查書的內容;如何評價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如何進行答合性測試;編制和審核審計工作底稿應注意什么問題;如何撰寫管理建議書。 (3)應用:審計程序在審計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第四章 會計報表審計(下)
(一)考核知識點
1、會計報表常規性檢查 2、會計報表審計分析技術 3、現金流量表審計分析 4、主要業務循環
(二)考核要求
1、會計報表常規性檢查
(1)領會:審計分析應作好的準備工作。 (2)應用:如何進行常規性審查分析;會計報表內外的勾稽關系。
2、會計報表審計分析技術
(1)識記:橫向分析、縱向分析、比率分析的概念。 (2)領會:十種審計分析技術。 (3)應用:橫向分析、縱向分析、比率分析、關聯項目分析、費用項目分析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
3、現金流量表審計分析
(1)領會:如何進行現金流量表的審計分析;現金流量表風個的勾稽關系。 (2)應用:現金流量分析在審計中的應用。
4、主要業務循環
(1)領會:企業的五大業務循環應用 (2)應用:如何進行五大業務循環測試。
第五章 驗資
(一)考核知識點
1、驗資概述 2、設立驗資的取證和審驗 3、變更驗資的取證和審驗 4、驗資工作底稿 5、驗資報告
(二)考核要求
1、驗資概述
(1)識記:驗資的概念;設立驗資、變更驗資的概念。 (2)領會:驗資的意義;驗資的目的:驗資的一般原則。 (3)應用:驗資的程序及各階段應作好的主要工作。
2、設立驗資的取證和審驗
(1)領會:注冊會計師進行設立驗資的取證和審驗獲取的資料。 (2)應用:貨幣獎金出資、實物資產出資、無形資產出資、凈資產出資的一般審驗程序;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驗資、有限責任公司設立驗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驗資的特殊審驗程序。
3、變更驗資的取證和審驗
(1)領會:注冊會計師進行變更驗資的取證和審驗應獲取的資料。 (2)應用:變更驗資的一般審驗程序:變更驗資的特殊審驗程序。
4、驗資工作底稿
(1)識記:驗資工作底稿的概念。 (2)領會:驗資工作底稿的意義。 (3)應用:各類驗資工作底稿的基本內容和格式。
5、驗資報告
(1)識記:驗資報告的概念。 (2)領會:編寫驗資報告的具體要求;驗資報告的基本內容。 (3)應用:撰寫設立驗資報告和變更驗資報告。
第六章 資產評估
(一)考核知識點
1、資產評估概述 2、資產評估程序和操作程序 3、資產評估基本方法 4、資產評估報告
(二)考核要求
1、資產評估概述
(1)識記:資產評估的概念。 (2)領會:資產評估的基本要素;資產評估的特點;資產評估的原則;資產評估的分類。
2、資產評估程序和操作程序
(1)識記:資產評估的程序。 (2)領會:資產評估實施方案的具體內容。 (3)應用:資產評估程序各階段應作好的主要工作;資產評估的具體操作程序。
3、資產評估基本方法
(1)識記: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的概念。 (3)領會: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的前提條件和適用范圍;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的優缺點:重置成本法的理論依據。 (3)應用: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的具體做法。
4、資產評估報告
(1)識記:資產評估報告的概念 (2)領會:撰寫資產評估報告的基本要求;資產評估報告的基本內容;資產評估報告的分析及利用。 (3)應用:撰寫資產評估報告。
三、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茲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并進而提出具體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了使考試內容具本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并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和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高層次的要求。
(二)自學方法指導
1、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社會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自學應考者應首先全面系統地學習各章,記憶應當識記的基本概念、名詞,深入理解基本理論,在全面系統科學實驗習的基礎上掌握重點,但切忌在沒有全面學習教材的情況下,孤立地去抓重點。
2、正確處理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關系,應考者應將識記、領會同應用聯系起來,把基礎知識和理論轉化為慶用能力。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會計報表審計分析、驗資、資產評估這部分內容,不但要了解基本原理,更重要的在于要熟練掌握其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三)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核范圍和考核要求,即不擴大和縮小考試范圍,也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基本上覆蓋各章,適當體現重點內容。
2、本課程在試題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占15%,領會占45%,應用40%。
3、合理安排難易結構,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最易占30%,較易占40%,較難占3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程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名詞解釋
1、社會審計
2、驗資
二、單項選擇題(將下列備選答案中正確的字母代號填入括號中)
對企業誤碼存現金進行盤點時,能加人員必須有( ) A、出納員 B、會計部門負責人 C、出納員與審計人員同時在場 D、出納員、會計部門負責人、兩名以上審計人員同時在場
三、多項選擇題(將下列備選答案中正確的字母代號填入括號中)
企業為虛增收入,往往會采用( ) A、銷售退回時,不沖減當期銷售收入 B、將銷售收入轉入“應收賬款”賬戶掛賬 C、購銷雙方以貨易貨,相互串通不開銷貨發票 D、采用委托代銷商品,以商品發出作銷售實現
四、判斷題(下列命題中認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驗資的主體是注冊會計師,也可以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及其有關人員。( )
五、簡答題
什么是資產評估?具有什么意義或作用?
六、案例分析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