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3335 公共管理學(高綱1414)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414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03335 公共管理學               蘇州大學編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一)課程性質和特點公共管理作為一種實踐活動,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管理部門依法處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管理活動。公共管理學是一門運用包括、經濟學、政治學在內的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門和公共管理過程及其律性的科學,是關于促進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以增進和公平分配社會公共利益的知識體系。從總體上看,公共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如下重要特點:公共管理是一個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重視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強調以最高管理者的戰略設計,政策設計為核心;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著一種新治理;公共管理強調價值調和責任;公共管理關注和重視政府改革與再造;公共管理是一個不同學科共同參與的研究領域。當前階段的公共管理學,具有如下值得注意的新特點:一是鮮明的實踐導向性。公共管理學以實踐中提出的、傳統行政學解決起來力不從心的重要問題為導向。二是理論上的包容性。為解決公共管理提出的各種問題,公共管理學兼收并蓄,積極從其它學科吸收理論養分,這使公共管理學呈現出交叉性強的特點。三是學科的年輕性。公共管理學從產生至今只有三十多年。從整體上看,公共管理學科還沒有真正成形,還不具備系統的理論和方法論,與相鄰學科的邊界還不清晰,這使得公共管理學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二)課程的基本要求《公共管理學》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政務專業(本科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是為培養和檢驗應考者的公共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而設置的。設置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應考者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提高其認識和運用公共管理的一般規律正確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較好地適應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公共管理人才隊伍素質提高的需要。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第一章 緒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弄清公共管理與私部門管理的區別;理解公共管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明確公共管理學的含義和特點;掌握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公共管理學對中國發展的意義。(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公共管理成為獨立學科的內在依據領會:(1)公共管理與私部門管理的區別;(2)公共管理能夠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內在依據。2、公共管理學是時代的產物應用:公共管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3、公共管理學的內涵與研究方法識記:(1)公共物品的概念與特征;(2)公共事務的含義;(3)公共管理的定義和含義;(4)公共管理學的概念和特點。領會:(1)公共管理的構成要素;(2)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內容;(3)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4)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4、公共管理學與中國的發展應用:公共管理學對當代中國發展的意義。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公共管理學的理論淵源;理解當代經濟學理論對公共管理學的影響;認識公共管理學的發展階段;把握各國的新公共管理的實踐,并能對新公共管理作出評析。(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l、公共管理學的理論淵源識記:(1)科學管理思想及其管理主義的開創者;(2)在管理發展史上,梅奧的霍桑實驗開創了對人及其行為研究的新路徑;(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麥克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赫茨伯特的“雙因素理論”;(4)決策學派以赫伯特·西蒙為開端,決策學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查爾斯·林德布洛姆,埃佐尼提出了決策的綜視模式;(5)系統學派以切斯特·巴納德將組織視為一個社會系統而得名,20世紀60-70年代,系統學派又發展出兩大理論,一是生態理論,二是權變理論;(6)企業再造、虛擬企業、學習型組織等概念;(7)公共選擇理論的代表人物;(8)政府失靈與尋租的概念;(9)交易費用的概念,首先是由科斯于1937年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領會:(1)科學管理思想及其管理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及其對公共管理學的啟示; (2)布坎南等人關于導致公共決策失效的原因;(3)布坎南關于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應用:(1)公共選擇理論對公共管理學的啟示;(2)政府失靈論對公共管理學的啟迪。2、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歷程識記:(1)以1887年伍德羅·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一文的發表為標志,公共管理研究進入學科前期——行政學階段;(2)公共管理總體上可分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兩大時期,其中前期又可以大致分為兩個具體的階段:一是傳統公共行政階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階段;(3)公共行政時期也可稱為傳統的公共管理時期,歷時約90年。總體上看,這是建立在政治與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官僚制理論這兩大基本框架之下;(4)官僚制理論形成于20世紀初,最集中地表現在馬克斯·韋伯1992年出版的《社會與經濟組織》一書中,該理論把組織權力劃分為三種類型;(5)德羅爾的公共政策三部曲。領會:(1)公共管理學科發展歷程的階段劃分;(2)新公共行政時期的學科進展。3、新公共管理識記:(1)以1979年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上臺為標志,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國家興起的公共行政改革運動,代表著新公共管理實踐的開端;(2)克林頓在1993年3月成立“全國績效檢評委員會”全面推進政府改革計劃。領會:(1)英國新右派的政府改革措施及主要特點;(2)美國新治理的內容及特征;(3)新公共管理實踐的共同特點;(4)當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動向。應用:新公共管理的啟示。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主體(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公共組織與非公共組織的區別;認識公共組織的基本結構;明確公共組織的類型和作用;弄清公共組織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把握公共組織的變革。(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公共組織的理論識記:(1)組織的概念;(2)公共組織的基本要素;(3)公共組織的特征;(4)公共組織的橫向結構類型;(5)公共組織的主要結構形式。領會:(1)公共組織與非公共組織的區別;(2)直線制的特點與缺點;(3)職能制的優點與缺點;(4)直線職能制的優點與缺點;(5)矩陣制的優點與不足。2、公共組織的類型與作用識記:(1)政府的概念;(2)政府的主要類型;(3)非政府公共組織的概念;(4)非政府公共組織的主要類型。領會:公共組織的作用3、公共組織中的人員識記:(1)領導的概念;(2)領導者影響力的類型;(3)領導方式的類型;(4)菲德勒有效領導的權變理論及其公式表示。領會:(1)公共管理中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2)作為被管理者的社會公眾是如何影響公共管理的?4、傳統公共組織的困境與變革識記:(1)馬克斯·韋伯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2)韋伯關于權威的三種類型。領會:(1)科層制組織的主要特征;(2)科層制的主要特征;(3)科層制組織的內在缺陷。應用:(1)對傳統科層制理論的評述;(2)公共組織變革的主要動因及內容。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給(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公共物品的含義、特性、類型;明確公共物品供給的特點;了解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條件;了解混合物品的特點和供給;掌握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l、公共物品的含義和類型識記:(1) 公共物品的特性;(2) 公共物品的類型。領會:公共物品的含義。2、公共物品的供給識記:(1)公共物品供給的特點;(2)混合物品的供給方式。領會:公共物品供給的變化趨勢。3、政府與公共物品供給識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應用:如何改革政府公共物品管理中的行為?第五章 公共管理職能(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公共管理職能的內涵;了解公共管理職能的構成;了解公共管理職能的歷史演變;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管理職能存在的依據、基本任務與運行限度。(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l、公共管理職能概述識記:(1)公共管理職能的概念;(2)公共管理程序性職能的種類;(3)公共部門的任務性職能的內容。領會:(1)完整、準確地理解公共管理職能的內涵;(2)公共管理部門及其職能的存在原因。2、公共管理職能的歷史演變識記:(1)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公共管理職能的基本特征;(2)按照其內在特點,西方國家公共管理職能的發展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各階段公共管理職能的特點。領會:我國公共管理職能體系的轉變及其基本方向。3、市場經濟中的公共管理職能領會:(1)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管理職能體系的確定依據;(2)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管理職能的主要內容(基本任務)。應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管理職能的運行限度。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運行(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公共決策的概念及其運行;把握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的關系;理解公共管理的執行控制。(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公共決策識記:(1)公共決策的概念;(2)公共問題的概念與特征;(3)公共決策程序的主要步驟。領會:(1)公共決策與公共管理的關系;(2)公共決策系統的構成。應用:我國公共決策系統如何優化?2、公共政策管理識記:(1)公共政策的概念;(2)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質;(3)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則;(4)政策評估的概念。領會: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步驟。3、公共管理中的執行與控制識記:(1)公共管理執行的概念:(2) 公共管理執行的模式。領會:(1)公共管理執行的原則;(2)公共管理的控制過程。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戰略管理的特征,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產生的背景、存在問題及其改進;理解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含義與作用;掌握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標準、方法和主要指標;了解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主要困難及其改進策略;明確公共部門目標管理的涵義及過程;認識目標管理的優缺點及在公共部門運用的限制。(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應用:目標管理在公共部門應用的限制。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識記:(1)企業戰略管理發展三個階段以及代表人物、論著;(2)戰略管理的概念、特征。(3)戰略規劃的概念領會:(1)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產生的背景;(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實施過程;(3)戰略規劃的步驟;(4)SWOT分析框架;(5)戰略控制的內容與方法。應用:(1)對公共部門的戰略發展計劃存在的主要問題;(2)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改進。2、公共部門績效管理識記:(1)績效的概念;(2)績效管理的概念;(3)衡量公共部門績效的“4E”要素;(4)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標準、方法、指標。領會:(1)績效管理的作用;(2)影響公共部門績效的因素;(3)組織修煉論的五種技能。3、公共部門目標管理識記:(1)目標管理的概念;(2)目標管理的過程。領會:目標管理的優缺點。第八章 公共管理的責任與監控(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公共權力的形成與發展;明砌公共權力的概念與性質;認識公共權力與公共責任的統一性;掌握公共責任的性質與落實;明確對公共權力監控的概念及監控機制;正確處理對公共權力監控中的問題。(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公共權力與公共責任識記:(1)公共權力的內涵及其特性;(2)責任的概念;(3)公共責任的性質。領會:公共責任的落實。2、公共權力的監控識記: (1)對公共權力監控的基本含義; (2)對公共權力監控的原則。領會:公共權力的監控方法應用:就公共權力監控中存在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第九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職權;明確政府與市場的區別;了解改善我國政府與企業的措施;認識我國新型的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弄清政府再造的涵義;認識西方國家政府再造模式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l、政府的含義、性質與職能識記:(1)政府的概念;(2)政府職能的概念。2、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領會:(1)政府與市場的區別;(2)政府與市場的聯系。3、政府與企業的關系領會:(1)政府與企業的差別;(2)政府與企業的三種模式及其特征。4、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領會:良好的政社關系的發展目標。5、政府再造領會:西方國家政府再造的特征。應用:西方國家政府再造模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第十章 非政府公共組織(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政府公共組織的涵義與特征;認識非政府公共組織的作用;領會非政府公共組織的運行機制;正確處理政府與非政府公共組織的關系。(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非政府公共組織概述識記:目前我國非政府公共組織的主要類型。領會:非政府公共組織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獨特功能。2、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發展狀況與趨勢領會:(1)西方國家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發展趨勢;(3)非政府公共組織在中國的發展展望。3、事業單位識記:事業單位的主要特征。應用:我國事業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4、公共企業領會:公共企業存在的必要性。第十一章 當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熱點(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明確電子政府的內涵、主要內容及其產生的背景與發展趨勢;掌握公共危機的內涵與特性,公共危機管理的內涵與特征;明確公共危機管理的過程、原則與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公共管理新模式。(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電子政府識記:電子政府的概念與特征領會:(1)電子政府產生的背景;(2)電子政府的主要內容。2、公共危機管理識記:(1)公共危機的概念;(2)公共危機管理的概念。領會:(1)公共危機的特性;(2)公共危機管理的特征;(3)公共危機管理的原則。3、公共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識記:企業型政府的概念。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現對有關問題說明如下,并提出實施要求。(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為了使考試內容具體化、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對各章節都規定了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從而使自學考試者能夠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更有效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考者能夠全面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也使考試命題能更加明礬范圍,更恰當地安排試題的知識點及難易程度。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和應用三個遞進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要求。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能準礎地記憶和表述。領會:能在識記的基礎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理論、方法的聯系和區別,并內化為自己實際工作的能力。應用: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對問題進行正地闡述和分析,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二)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公共管理學》(第二版),黎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三)自學方法的指導本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l、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2、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3、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題,這一過程可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3、對自學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4、輔導時應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自學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自學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自學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五、關于命題和考核的若干要求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擴大和縮小考試范圍,提高和降低考試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2、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可分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這四個層次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3、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見附錄)。4、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題型舉例一、填空題(將正確答案填入空格,答案要準確、規范)如:在波茲曼看來,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為兩種途徑,即公共政策途徑(簡稱P途徑)和-----------。二、單項選擇題(在四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如:公共選擇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韋伯 C、布坎南 D、科斯三、名詞解釋(答案準礬、扼要)如:公共政策四、簡答題(答案要點全面、準確,歸納扼要,不必展開論述)如:公共物品有那些特性?五、論述題(答案要點全面、準確,論述思路清晰,能展示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論述新公共管理的時代特征。六、案例分析題(答案適用的基本原理正確,條理清晰,歸納完整,分析透徹并有邏輯性)如:案例一天,紐約市出現了一場災難性降雪,負責掃雪的市公共衛生部門只有一半時間在工作,其余時間則消耗在工間休息、取暖、喝咖啡、添加燃料、午餐和洗滌上。這件事引起了紐約市立大學管理學主任E·S·薩瓦斯的興趣。經過研究,他發現私營承包商收集每噸垃圾的花費約為17美元,而市公共衛生部門卻需要花費49美元。1987年,薩瓦斯對美國、加拿大、瑞士、日本的公私垃圾收集業進行對比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受合同約束的私營企業同公營企業一樣負責,工作效率卻要高得多。問題:1、分析評價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利弊;2、為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可采取那些改革措施?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