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7 信息組織(高綱1456)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456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02117 信息組織 南京理工大學編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一、課程性質和特點信息組織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必修課,是為培養和檢驗自學應考者信息管理基本知識和技能而設置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信息組織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基本工作,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手段,是信息傳播的前期準備。因此,信息組織對信息的有序化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分布普泛性和信息效用個體性之間這一信息利用的矛盾,從而達到甄別信息、精化信息、重組信息的作用。信息組織是信息活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條件,是信息檢索和咨詢服務的基礎。現代社會信息的基本特征是龐雜性和分散性,人們對于信息需求則呈現出專業的高度選擇性、內容精良性和時間緊迫性特征。這兩者之間的聯系與矛盾的解決必須依賴于高效率的信息組織。信息組織是一個信息增值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雜亂無章的原始信息變成一個有序、精良的信息系統。因此,信息組織是信息檢索利用的基礎,沒有它就不會有信息檢索系統,也就不會有信息檢索,更談不上對信息的有效利用。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使其具備基本的信息組織知識和技能。要求通過對信息組織含義、過程、理論、技術和方法的系統學習和具體操作實踐,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專業考生的信息組織能力,以適應當前環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課程目標(評價目標)課程設置的目標是使得考生能夠:1. 了解信息組織的作用和目的;2. 掌握信息組織的主要業務流程和基本知識技能;3. 熟悉信息組織的主要方法和工具;4. 能夠結合上述內容進行具體的信息組織實踐工作;5. 為進一步學習信息檢索、信息利用、信息分析與決策的知識打下基礎。三、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與區別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圖書分類》、《主題標引》、《情報檢索語言》等課程日益融合為《信息組織》這門課程。《信息組織》課程不僅包括了傳統的分類、主題等信息組織方法,更重要的是包括了網絡信息組織、多媒體信息組織等在內的新的多學科知識體系。《信息組織》課程建立在《信息管理學》課程基礎之上,是《信息檢索》課程的前期準備。《信息組織》課程側重于在對信息管理基本理論、方法和業務范圍及流程掌握基礎之上,能夠采用專門的方法和工具進行信息分類、標引、編目等信息組織工作,并能將信息組織的結果存儲到數據庫中,建立信息系統,從而為信息檢索提供保障。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本課程的重點包括:信息資源描述項目、分類法、分類標引、主題法、主題標引;次重點包括信息組織原理,主要分類法、主要主題詞表。本課程的難點在于指出或說明本課程的重點(包括重點、次重點、一般)或難點,這樣可以提醒和幫助應考者更好地學習和把握本課程的內容。Ⅱ 考核目標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四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信息組織、信息描述、分類法、主題法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領會(Ⅱ):要求考生能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有關信息組織的原理、信息描述方法、分類標引、主題標引的內容,理解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的關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對信息組織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和融匯貫通,做出正確的判斷、解釋和說明。簡單應用(Ⅲ):要求考生能夠掌握分類表、主題詞表的結構和內容,能夠進行概念之間關系的分析和識別。綜合應用(Ⅳ):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信息組織工具和方法,對信息資源進行描述、分類和主題標引,給出正確的操作結果。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第一章 信息組織導言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信息組織的必要性、信息組織的研究領域;2.熟練掌握信息組織的常見類型、信息資源處理的基本方法;3.學會區分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檢索系統的資源單元方式和標識單元方式、先組式與后組式、目錄、索引、數據庫的不同;3.能運用上述理論方法理解各種信息組織系統與檢索工具的組成原理。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1.1 信息組織的必要性1.1.1 信息組織的概念1.1.2 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的關系1.2 信息組織的形式和檢索途徑1.3 信息組織的處理方法和研究內容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信息組織的必要性識記:①信息組織的概念;②信息資源的概念。領會:①信息組織與信息檢索的關系。(二)信息組織的形式和檢索途徑識記:①文獻組織的基本排列方式;②檢索工具的類型。(三)信息組織的處理方式和研究內容識記:①檢索語言的概念;②知識組織系統的概念。領會:①信息資源處理的基本做法;②信息組織活動的內容;③XXXX。四、本章關鍵問題掌握信息組織、信息資源、檢索語言和知識組織系統的基本概念,理清信息組織和信息檢索的關系,能夠按標識特征和檢索途徑區分檢索工具類型,了解信息資源處理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信息組織原理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信息組織的基本要求和規范控制的依據;2.熟練掌握信息組織的控制與規范方法及信息組織的特點;3.學會信息組織的描述控制、詞匯控制、句法控制方法,以及檢全率、檢準率的計算方法;4.能運用信息組織控制方法對常見詞匯進行規范控制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2.1 對信息組織的要求2.2 信息組織中的控制與規范2.3 規范控制的依據2.3.1 邏輯知識2.3.2 知識分類2.3.3 信息資源組織的特點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對信息組織的要求識記:①檢全率、檢準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領會:①信息組織系統對信息組織的要求。(二)信息組織中的控制與規范識記:①句法控制的主要方法;②引用次序。領會:①詞匯控制的范圍;②相關因素控制的主要內容。(三)規范控制的依據識記:①概念之間的關系類型;②知識分類的主要類型;③文獻保證原則與用戶保證原則。領會:①信息資源組織對分類的借鑒。簡單應用:①判別給定概念之間的關系類型。四、本章關鍵問題掌握信息組織中描述控制、詞匯控制、句法控制的主要內容,熟悉概念之間的關系。第三章 信息描述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信息描述概念、意義與作用,以及信息描述的規范;2.熟練掌握基本描述項目、檢索點、計算機編碼中的MARC格式;3.學會文獻信息描述的基本項目;4.能運用《文獻著錄總則》格式描述一般文獻。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3.1 信息描述的意義3.1.1 信息描述的含義3.1.2 信息描述的規范3.2 信息資源描述項目、標識和描述級次3.2.1 描述項目3.2.2 描述格式和詳略級次3.2.3 描述信息源3.3 檢索點和規范文檔3.3.1 檢索點3.3.2 名稱規范檔3.4 計算機編碼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信息描述的意義識記:①信息描述的含義;②元數據的定義、作用;③信息描述的主要標準。(二)信息資源描述項目、標識和描述級次識記:①著錄項目的定義;②基本描述項目的內容。領會:①文獻著錄總則;②主要著錄項目;③著錄項目的符號和內容識別符;④著錄格式;⑤著錄詳略級次;⑥著錄信息源。綜合應用:①掌握普通圖書的文獻著錄格式;②進行著錄實踐。(三)檢索點和規范文檔識記:①檢索點的含義;②標目的含義及作用;③參照法的含義和類型,包括單純參照、相關參照、一般參照;④名稱規范檔的含義和范圍。領會:①題名檢索點的選擇方法;②個人責任者檢索點的選擇方法;③名稱規范檔的控制作用。(四)計算機編碼識記:①MARC的含義,結構組成,分隔符。領會:①信息描述計算機編碼的作用。四、本章關鍵問題重點掌握信息描述基本項目、描述級次,圖書的著錄格式;檢索點的選擇與參照法,名稱規范檔的控制方法。第四章 信息描述工作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程序以及聯機編目中CORE系統的功能、元數據創建方式、信息描述工作流程;2.熟練掌握信息描述的類型(或方式)、題名、責任者、出版項等的描述方法;3.學會用CNMARC與DC各個字段與元素間互換描述簡單的文獻或其他資源;4.能運用CORE、CNMARC與DC結合描述簡單的文獻或其他資源。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4.1 信息描述工作概述4.1.1 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4.1.2 信息描述工作的方式4.1.3 信息描述工作的程序4.1.4 聯機編目4.2 信息描述方法4.2.1 題名的描述方法4.2.2 責任者項4.2.3 版本項、出版發行項4.2.4 載體形態項、叢編項、附注項4.2.5 文獻標準編號及有關記載項4.2.6 提要項4.2.7 檢索排檢項4.2.8 簡要討論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識記:①信息描述工作的定義;②元數據在檢索系統中的作用;③信息描述工作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分為文獻編目、檔案編目、博物館藏品編目、網絡資源編目,手工編目、機讀編目、聯機編目,原始編目、復制編目,集中編目、共享編目;④在版編目的定義;⑤書目機構,如OCLC、RLIN、UTLAS、CALIS;④CORC。領會:①元數據工作的規范要求;②信息描述工作的程序;③元數據創建的主要方式。(二)信息描述方法識記:①文獻題名的類型;②責任者的類型和責任方式;③載體形態項、文獻特殊細節項的含義和類型;④關聯項的類型;⑤檢索排檢項的類型。領會:①文獻題名的著錄方法;②責任者的著錄方式;③版本項和出版發行項的著錄;④傳統文獻著錄規則與都柏林核心集的特點和異同。綜合應用:①能夠結合各個著錄項的要求利用MARC和DC來描述文獻或者資源。四、本章關鍵問題重點掌握信息描述工作程序,以及信息描述中各個基本項目的描述方法,從而實現對文獻資源或者信息資源的描述。第五章 分類法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分類和信息資源分類的特征、分類法的類型、及特點;2.熟練掌握類目體系、標記符號、類目體系的內容,以及網絡分類法與傳統分類法的不同特點和類目組織、揭示形式的變化;3.學會區分不同類型的分類法及其結構;4.能運用上述理論對《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結構、標記符號進行分析。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5.1 分類法概述5.1.1 分類法的意義5.1.2 分類法的類型5.2 分類法結構剖析5.2.1 類目體系5.2.2 標記符號5.2.3 說明、注釋和索引5.3 類目體現的建立5.3.1 類目的劃分5.3.2 引用次序5.3.3 同位類排列5.3.4 橫向關系的揭示和處理5.3.5 類名的確定5.3.6 類目之間的關系及其形式5.4 網絡分類法組織特點和揭示形式的變化5.4.1 網絡分類法與傳統分類法的不同5.4.2 類目組織和揭示形式的變化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分類法概述識記:①分類的含義、信息資源分類的含義;②信息資源分類的特征以及作用;③分類法的定義、類型以及各類型的典型代表。領會:①等級列舉式分類法的特點、不足;②分面分類法的特點、不足XXXX;③列舉組配式分類法的特定、不足。(二)分類法結構剖析識記:①分類法的結構組成;②類目體系的含義和組成;③分類號。領會:①復分表的作用和類型;②分類號的要求;③號碼的種類、編號制度,如順序標記制、層累標記制、順序-層累標記制、分面標記制,標記技術,如八分法、雙位制、借號法、預留空號法、對應編號法、字母標記法等;④類目索引的類型。(三)類目體系的建立識記:①類目、同位類的含義領會:①類目體系建立的步驟;②同位類排列方法;③橫向關系揭示和處理的方法;④類名的選擇要求;⑤類目關系的類型,如從屬關系、并列關系、交替關系、相關關系。(四)網絡分類法組織特點和揭示形式的變化識記:①類目、同位類的含義領會:①網絡分類法的特點;②網絡分類法在揭示形式上的變化。簡單應用:①調查一個網絡分類目錄,分析其分類體系的優缺點。四、本章關鍵問題1.分類法的重要作用和主要類型2.同類類目排列的方法、類目關系的處理;3.網絡分類法與與傳統分類法相比的主要特點和類目組織、揭示形式的變化。第六章 國內外主要分類法介紹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 掌握《中圖法》、DDC的基本情況和特點;2.能運用《中圖法》分析其結構及使用方法。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6.1 《杜威十進分類法》6.1.1 發展概況6.1.2 類目結構6.1.4 簡短評價6.5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6.5.1 發展概況6.5.2 類目體系6.5.3 輔助表6.5.4 標記符號6.5.6 簡評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杜威十進分類法》識記:①DDC的全稱、簡稱;②DDC的組成、標記制度。領會:①DDC的主要貢獻;②DDC的不足。(二)《中國圖書館分類法》識記:①《中圖法》的全稱、簡稱、版次;②《中圖法》的基本大類;③《中圖法》的八個通用復分表;④《中圖法》的主要輔助符號。領會:①《中圖法》的特點。四、本章關鍵問題掌握DDC、《中圖法》的體系結構及基本特點。第七章 分類標引工作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分類標引工作的要求、標引工作程序和分類排架;2.熟練掌握類目辨析方法、分類標引規則和分類檢索系統;3.學會辨析類目關系以及各類文獻的分類原則;4.能運用分類規則使用《中圖法》為一般文獻配置類號。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7.1 分類標引概述7.1.1 分類標引的意義和要求7.1.2 類目辨析7.1.3 號碼配置方法7.1.4 標引工作程序7.2 分類標引規則7.2.1 基本分類規則7.2.2 一般分類規則7.3 分類排架與分類檢索系統7.3.1 分類排架7.3.2 分類檢索系統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分類標引工作識記:①分類標引的含義、要求;②XXXX;③XXXX。領會:①類目辨析的方法;②號碼配置方法,包括組配標引的類型、組配次序;③分類標引工作的程序。(二)分類標引規則識記:①單主題、多主題;領會:①基本分類規則;②一般分類規則。綜合應用:結合分類標引規則,利用《中圖法》進行文獻分類標引。(三)分類排架與分類檢索系統識記:①種次號,種次號的特點和不足;②著者號碼表;③分類索書號。領會:①同類書排列的作用和方法;②分類索書號的編制;③分類檢索系統的類型。四、本章關鍵問題1.類目辨析方法;2.分類標引工作的程序和分類標引規則。第八章 主題法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主題法的特征、敘詞表的結構、編制;2.熟練掌握標題法、元詞法、敘詞法的基本特點,以及范疇索引、詞族索引、輪排索引、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特點或作用,敘詞語言的詞匯控制方法;3.學會區分各種類型的主題法,以及敘詞表的字順表、各種索引的使用方法。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8.1 主題法概述8.1.1 主題法的含義8.1.2 主題法的類型8.2 敘詞表的結構8.2.1 字順顯示8.2.2 系統顯示8.3 敘詞語言的詞匯控制8.3.1 詞匯選擇8.3.2 詞形控制與詞義控制8.3.3 詞間關系控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主題法概述識記:①主題法的定義;②主題法的類型,包括標題法、元詞法、敘詞法、關鍵詞法,受控主題法非控主題法,先組式主題法和后組式主題法;③敘詞。領會:①主題法的特點;②標題法、元詞法、敘詞表的特點和不足。(二)敘詞表的結構識記:①敘詞表的含義;②敘詞表的作用;③范疇索引、詞族索引、輪排索引的含義和作用;④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領會:①敘詞款目格式和非敘詞款目格式;②專有敘詞表的作用;③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作用、類型。(三)敘詞語言的詞匯控制識記:①先組詞、后組詞;②詞間關系的類型和參照符號。領會:①敘詞表詞匯控制的范圍;②詞匯間的等同關系、等級關系和相關關系。簡單應用:①識別出詞匯概念之間的關系類型,并用參照符號進行標記。四、本章關鍵問題1.標題法、元詞法、敘詞法的基本特征;2.范疇索引、詞族索引、輪排索引、分類主題一體化詞表的特點或作用;3.敘詞語言詞匯控制的范圍以及詞間關系控制方法。第九章 國內外主題詞表介紹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了解LCSH、MeSH、《漢語主題詞表》、《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等主題詞表的典型代表。2.掌握《漢語主題詞表》的發展、結構與特點;3. 掌握《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發展、結構與特點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9.3 《漢語主題詞表》9.3.1 發展概況9.3.2 主表9.3.3 附表9.3.4 輔助索引9.3.5 概要評價9.4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9.4.1 發展概況9.4.2 《分類號-主題詞對應表》的結構和特點9.4.3 《主題詞-分類號對應表》的結構和特點9.4.4 概要評價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漢語主題詞表》識記:①國內外主要主題詞表,包括LCSH、MeSH、《漢語主題詞表》、《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社會科學檢索詞表》;②《漢語主題詞表》概況;③《漢語主題詞表》附表的組成,輔助索引的類型。領會:①《漢語主題詞表》的特點;②《漢語主題詞表》的不足。簡單應用:運用《漢語主題詞表》對文獻進行簡單主題標引。(二)《中國分類主題詞表》識記:①《分類號-主題詞對應表》的構成要素;②《主題詞-分類號對應表》的構成要素。領會:①《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特點;②《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不足。四、本章關鍵問題熟悉《漢語主題詞表》、《中國分類主題詞》國內兩大主題詞表的發展、結構與特點。第十章 主題標引和主題檢索工具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主題標引的作用、標引方式和主題手工檢索工具的編制方法;2.熟練掌握主題標引方法、主題標引規則、主題檢索系統的結構和功能;3.學會區分主題標引與分類標引的區別、主題分析方法、主題結構、主題概念轉換方法,各類文獻的主題標引原則;4.能運用各種主題標引規則使用《漢表》標引一般文獻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10.1 主題標引概述10.1.1 主題標引與分類標引的異同10.1.2 標引方式10.2 主題標引方法10.2.1 主題分析10.2.2 主題概念的轉換10.2.3 標識的確定10.3 主題標引規則10.3.1 主題標引的基本規則10.3.2 各種主題、信息資源類型的標引10.4 主題檢索工具10.4.1 手工主題檢索工具10.4.2 主題機檢系統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主題標引概述識記:①主題標引的含義、類型;②受控標引、自由標引;③標引方式的類型,如整體標引、全面標引、對口標引、綜合標引、分析標引等。領會:①主題標引與分類標引的異同;②各種標引方式的特點。(二)主題標引方法識記:①主題分析的含義;②主題類型;③主題結構;④主題概念的直接轉換、分解轉換。領會:①主題標引的過程,包括主題分析、主題概念的轉換、標識確定;②聯結主題的關系類型,包括應用關系、影響關系、比較關系、因果關系、傾向關系;③單元主題、復合主題,顯性主題、隱性主題;④主題分面公式;⑤主題分析常見問題及克服方法。(三)主題標引規則識記:①組配標引、交叉組配、限定組配。領會:①主題標引的查詞規則;②組配標引規則;③單主題信息資源的標引規則;④多主題信息資源的標引。綜合應用:能運用各種主題標引規則使用《漢表》標引文獻。(四)主題檢索工具識記:①主題檢索工具的類型;②手工檢索工具的類型和組成;③主題款目;④單純參照、相關參照、一般參照;⑤主題機檢系統。領會:①主題檢索系統中參照的作用。簡單應用:①主題檢索工具的排列。綜合應用:①主題倒排檔的生成。四、本章關鍵問題1.主題分析與主題結構中各主題要素的一般公式、主題要素的轉換方法;2.主題標引的查詞規則、組配規則各種主題與類型的信息資源標引規則。第十一章 自然語言檢索與標引一、學習目的與要求1.理解自然語言標引和檢索的類型、關鍵詞索引的編制步驟及關鍵詞法的特點、文本檢索的實現方式,自動主題標引和自動分類標引的類型;2.掌握各類關鍵詞法款目的排列方法、關鍵詞法的性能,文本檢索技術、后控詞表的詞匯控制方式、特點。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11.1 自然語言概述11.2 關鍵詞語言11.2.1 關鍵詞法概述11.2.2 關鍵詞語言的類型11.2.3 關鍵詞索引的性能11.3 文本檢索11.3.1 文本檢索的發展11.3.2 文本檢索系統的存儲模塊11.3.3 文本檢索系統中的檢索技術11.4 后控詞表11.4.1 后控詞表的概念11.4.2 后控詞表的特點11.5 自動標引11.5.1 發展概況11.5.2 自動主題標引11.5.3 自動分類標引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一)自然語言概述領會:①自然語言標引和檢索的類型。(二)關鍵詞語言識記:①題內關鍵詞索引KWIC、題外關鍵詞索引KWOC、雙重關鍵詞索引。領會:①關鍵詞索引編制的步驟;②關鍵詞法的特點;③關鍵詞索引的優點和不足;④關鍵詞語言的改進方法。簡單應用:能夠基于文獻題名編制關鍵詞索引(三)文本檢索識記:①文本檢索的含義;②文本檢索系統的組成模塊。(四)后控詞表識記:①后控詞表。領會:①檢索系統中詞匯控制的方式;②后控詞表的特點。(五)自動標引識記:①自動標引的含義和類型;②自動主題標引的含義和類型,包括自動抽詞標引、自動賦詞標引;③基于關聯詞表的自動賦詞標引和基于中介詞典的自動賦詞標引;④自動分類的含義和類型,自動歸類和自動聚類。領會:①自動抽詞標引的主要方案;②自動歸類的步驟。四、本章關鍵問題1.各類關鍵詞法的款目排列方法、關鍵詞法的性能;2.后控詞表的詞匯控制方式、特點.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專業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的依據,是社會助學組織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共性部分)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進行學習和考核的依據,教材是學習掌握課程知識的基本內容與范圍,教材的內容是大綱所規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揮。課程內容在教材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深度或難度,但在大綱中對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適當。大綱與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內容應基本一致;大綱里面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知識點,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過來教材里有的內容,大綱里就不一定體現。(注:如果教材是推薦選用的,其中有的內容與大綱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應以大綱規定為準。)三、關于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信息組織》,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馬張華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四、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本大綱的課程基本要求是依據專業考試計劃和專業培養目標而確定的。課程基本要求還明確了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對基本內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構成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因此,課程基本內容掌握程度、課程考核知識點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本大綱已指明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章節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本課程共 2 學分。根據學習對象成人在職業余自學的情況,并結合本專業的要求、本課程的特點,本大綱提出如下學習方法:1.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信息組織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本課程內容涉及信息組織的各個方面,知識范圍比較廣泛。自學者應在全面系統學習各章節內容,深刻領域信息組織的理論;識記信息組織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2.本教材共11章,各章內容相對獨立又有一定的關聯,形成了信息組織的基本原理、信息描述、分類法與分類標引、主題法與主題標引、自然語言標引與檢索等知識模塊,建議學生在自學時一個知識模塊所涉及的幾個章節應該串起來學習,以便加強整體上的把握和理解。3.信息組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自學時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增強感性認識,切忌死記硬背,通過應用實踐操作來更深刻地領會教材內容,將知識內容轉化為自身的素質,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組織實踐能力。五、應考指導1.如何學習很好的計劃和組織是你學習成功的法寶。…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訓學習,一定要跟緊課程并完成作業。…為了在考試中作出滿意的回答,你必須對所學課程內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動計劃表”來監控你的學習進展。…你閱讀課本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如有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可以用彩筆來標注。如:紅色代表重點;綠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黃色代表可以運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處記錄相關網站,文章。2.如何考試卷面整潔非常重要。書寫工整,段落與間距合理,卷面賞心悅目有助于教師評分,教師只能為他能看懂的內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要回答所問的問題,而不是回答你自己樂意回答的問題!避免超過問題的范圍3.如何處理緊張情緒正確處理對失敗的懼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請教已經通過該科目考試的人,問他們一些問題。做深呼吸放松,這有助于使頭腦清醒,緩解緊張情緒。考試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靜。4.如何克服心理障礙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如果你在考試中出現這種情況,試試下列方法:使用“線索”紙條。進入考場之前,將記憶“線索”記在紙條上,但你不能將紙條帶進考場,因此當你閱讀考卷時,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記下。按自己的步調進行答卷。為每個考題或部分分配合理時間,并按此時間安排進行。六、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教材,明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和學習要求,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方向。2.要正確處理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應考者將識記、領會同應用聯系起來,把基本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在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素質和思想水平。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與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而且重點與一般是相互影響的,不是截然分開的。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的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同兼顧一般結合起來,不要孤立地抓重點,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七、對考核內容的說明1.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課程中各章的內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因此,課程自學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考試內容是以分解為考核知識點的方式給出的。由于各知識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自身的特點不同,自學考試將對各知識點分別按四個認知(或叫能力)層次確定其考核要求。2.在考試之日起6個月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頒布或修訂的法律、法規都將列入相應課程的考試范圍。凡大綱、教材內容與現行法律、法規不符的,應以現行法律法規為準。命題時也會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文化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的變化予以體現。(注:一般會涉及到公共政治課、公共管理類、經濟管理類、法律等社會科學有關專業的相關課程,其內容所占比例約為10%—15%。涉及這方面內容的課程大綱,要在本大綱里提醒個人自學者、社會助學組織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此事。)3.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內容分為重點內容、次重點內容、一般內容,在本課程試卷中對不同考核內容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重點內容占60%,次重點內容占30%,一般內容占10%。4.課程分為五部分,分別信息組織原理、信息描述、分類法與分類標引、主題法與主題標引、自然語言標引標引與檢索,考試試卷中所占的比例大約分別為:15%、30%、20%、20%、15%。八、關于考試命題的若干規定1.本課程采取閉卷筆試的考試方式,考試時間120分鐘。2.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都屬于考核的內容。考試命題既要覆蓋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課程的重點、章節重點,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度。3.命題不應有超出大綱中考核知識點范圍的題,考核目標不得高于大綱中所規定的相應的最高能力層次要求。命題應著重考核自學者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是否了解或掌握,對基本方法是否會用或熟練。不應出與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題或怪題。4.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識記占2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0%,綜合應用占20%。5.要合理安排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的難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程度與能力層次有一定的聯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個能力層次中對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著不同的難度。在大綱中要特別強調這個問題,應告誡考生切勿混淆。6.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主要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應用題,其中應用題可能涉及著錄項目識別題、敘詞款目項識別題、詞間關系構建題、索引編制題等題型。附錄: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選出正確的答案,并將其代碼寫在題干后面的括號內。)1.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哪一種屬于不相容關系( )A.同一關系 B.交叉關系C.并列關系 D.包含關系參考答案: C2.由一個中心編目機構進行編目,想其他機構提供編目數據的編目方法,稱之為( )A.共享編目 B.集中編目C.復制編目 D.聯機編目參考答案: B二、填空題1.信息描述的作用包括:識別、定位、檢索和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選擇2.DDC是國外使用最廣的文獻分類法,它的全稱是____________。參考答案:《杜威十進分類法》三、名詞解釋聯機編目參考答案:聯機編目是在聯機狀態下進行編目操作、提供編目數據、建立聯機檢索工具并提供各種信息描述產品的信息描述活動。四、簡答題簡述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參考答案:(1)準確。信息資源的描述應真實反映信息資源的特征,記錄數據必須來源于記錄對象,能為用戶提供可資判斷的客觀數據;(2)規范。信息資源的描述應嚴格遵守相應的描述規范,盡可依照規范文檔的格式或控制詞表提供規定;(3)完備。即描述項目必較完備,可以從各種特征對數據進行檢索操作。五、應用題1. 著錄識別題:以下是某一圖書館圖書目錄卡片,請根據圖書著錄格式分析題中標注各項的含義。 信息組織①/馬張華②.-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③,2009④ 334頁⑤:25cm.⑥ ISBN 978-7-302-17155-3⑦:CNY42.00⑧ I. 信... Ⅱ. 馬... Ⅲ. 信息管理-高等學校-教材 ⑨Ⅳ. G203⑩參考答案:① 正題名 ② 責任者 ③ 出版者 ④ 出版日期 ⑤ 頁數 ⑥ 尺寸 ⑦ 國際標準書號 ⑧ 價格 ⑨ 主題 ⑩ 分類號2. 概念關系構建題:請用“D”、“Y”、“S”、“F”、“C”等參照符號為下列每組敘詞或非敘詞標注概念邏輯關系,并將答案填寫在題后橫線上①Y; ②S; ③S; ④C; ⑤C;⑥D; ⑦C; ⑧F; ⑨F; ⑩Y。 3. 索引編制題例1:請對下列文獻集合,依據作者姓名拼音建立作者拼音索引。005001 李中敏 005002 陳磊斌 005003 伍生 005004 劉在然005005 朱大勇 005006 陳敏英 006001 冉在中 006002 龍在江006003 袁玲 006004 袁衛平 006005 王光榮 006006 楊三然007001 袁元山 007002 王新 007003 陳妮 007004 劉沖007005 薛三寶 007006 張萬潮參考答案:C 陳磊斌 005002 陳敏英 005006 陳妮 007003 L 李中敏 005001 劉沖 007004 劉在然 005004 龍在江 006002 R 冉在中 006001 W 王新 007002 伍生 005003 X 薛三寶 007005 Y 楊三然 006006 袁玲 006003 袁衛平 006004 袁元山 007001 Z 張萬潮 007006 朱大勇 005005
王光榮 006005例2:請為下列文獻記錄編制主題倒排檔登錄號 標引詞1034 金融體制改革 中國1035 銀行管理體制 金融體制改革 中國1036 企業形象 企業管理 銀行管理體制1037 企業管理 金融體制改革 中國參考答案:金融體制改革 1034 1035 1036企業管理 1036 1037企業形象 1037銀行管理體制 1035 1036中國 1034 1035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