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2010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426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02010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編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廣泛應用幾乎遍及所有的科學領域, 例如天氣預報, 地震預報, 產品的抽樣調查等等, 理論嚴謹, 發展迅速,應用廣泛。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第一章事件與概率 (一)課程內容   1、隨機試驗、樣本空間、事件域,隨機事件,事件的關系和運算; 2、古典概型,古典概型中事件概率的運算; 3、概率的公理化定義,概率的性質; 4、條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 5、事件的獨立性,貝努里概型。 (二)考核要求 1、理解隨機事件和概率的公理化定義; 2、掌握事件間的關系和運算; 3、熟練計算古典概率及利用概率的性質及乘法公式(條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貝葉斯公式計算有關事件的概率; 4、理解獨立性概念。第二章 離散型隨機變量 (一)課程內容   1、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分布列的性質及求法,0-1分布,二項分布,普哇松分布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二維隨機向量的聯合分布與邊緣分布及其性質、離散型隨機向量的條件分布; 3、隨機變量的獨立性判定; 4、隨機變量函數的分布,重點一維隨機變量函數的分布; 5、隨機變量期望、方差及性質,常見分布的期望與方差,隨機向量函數的期望、方差。 (二)考核要求 1、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分布列的概念及性質,掌握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的求法,熟練掌握常見的離散型分布(0-1分布,二項分布,普哇松分布等)及應用背景; 2、理解二維隨機向量的聯合分布,邊緣分布的概念及性質和相互關系,理解離散型隨機向量的條件分布并掌握邊緣分布的求法; 3、掌握隨機變量獨立性的概念及判別方法,會求隨機變量函數的分布; 4、熟練掌握隨機變量期望、方差的性質及計算,掌握隨機向量函數的期望、方差的計算。第三章 連續型隨機變量 (一)課程內容   1、隨機變量分布函數及其性質; 2、連續型隨機變量,密度函數及其性質,均勻分布,正態分布; 3、數學期望的定義及性質,常見分布的數學期望; 4、方差的概念及性質,常用分布的方差,契貝曉夫不等式; 5、協方差,相關系數的概念、意義、性質,不相關與獨立性的關系; 6、隨機向量函數的期望、方差。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函數的求法,掌握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密度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2、理解二維均勻分布,二維正態分布及性質; 3、掌握隨機變量的獨立性與不相關之間的關系; 4、熟練掌握數學期望、方差、協方差、相關系數的概念,性質及求法; 5、掌握利用期望、方差性質計算數學期望、方差,了解契貝曉夫不等式; 6、掌握如何根據隨機向量的聯合分布求隨機向量的邊緣分布,并判斷隨機變量的獨性; 7、理解連續型隨機向量的和、商分布,理解連續型隨機向量的條件分布。 第四章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 (一)課程內容   1、契貝曉夫、貝努里、辛欽大數定律; 2、林德貝爾格-勒維、德莫佛-拉普拉斯極限定理及應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契貝曉夫、貝努里、辛欽大數定律的條件、結論和意義; 2、掌握獨立同分布中心極限定理以及德莫佛-拉普拉斯極限定理的應用。第五章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 (一)課程內容   1、母體、子樣、統計量。子樣均值、子樣方差的性質; 2、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正態母體的子樣均值與子樣方差的分布。  (二)考核要求 1、理解母體、子樣、統計量的概念; 2、掌握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構造及正態母體的子樣均值與子樣方差的分布。第六章點估計 (一)課程內容   1、參數的矩法估計,估計的有效性及無偏性; 2、極大似然估計。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點估計中的矩估計法和極大似然估計法; 2、理解估計量無偏性、有效性的判斷。 第七章假設檢驗 (一)課程內容   1、假設檢驗中兩類錯誤及其概率; 2、正態母體參數的顯著性檢驗; 3、正態母體參數的置信區間。 (二)考核要求 1、理解假設檢驗中兩類錯誤及其概率; 2、熟練掌握求正態母體參數的置信區間及對正態母體參數(期望、方差)作各類假設檢驗的方法。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理解”、“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 它們的含義是: 1、理解: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及計算等。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并熟練計算。 (二)選用教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程》第二版,魏宗舒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每一部分,熟悉課程的性質和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和證明題(見附錄題型示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題型舉例一、選擇題設隨機事件A與B 互不相容,且P(A)> 0,P(B)> 0 。則下列結論中一定成立的是( C)。A. A與B為對立事件 B. 與互不相容C. A與B互不獨立 D. A與B相互獨立二、填空題設一次試驗中事件A 發生的概率為p, 現重復進行n 次獨立試驗,則事件A至少發生一次的概率為( 1-(1-p)n) 。三、計算題加工某一零件共需四道工序,設第一、二、三、四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別是2%,3%,5%,3%,假定各道工序是互不影響的,求加工出來的零件的次品率。 (答案: 0.124 )四、證明題設X是隨機變量,C為常數且C≠E(X),試證明:D(X) < E(X-C)2。證 E(X-C)2 = E(X-EX+EX-C)2=E(X-EX)2+(EX-C)2+2E(X-EX)(EX-C)=DX+(EX-C)2>DX 。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