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99 動物生理學(高綱1618)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618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9799 動物生理學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編(2016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一)課程性質和特點《動物生理學》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師范類生物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任務是培養應考者在專科段學習的基礎上,系統學習動物生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掌握動物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清動物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其各個系統生理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從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角度認識生理活動規律及機理。動物生理學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生理功能以解剖結構為基礎;第二,生理活動水平受到機體調節系統的調節;第三,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理學知識既來自于科學研究和醫學實踐,又對人類生活、生產實際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生理學學習必須既重視生理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本課程分為十六個章節。在簡要介紹了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等基礎知識后,重點闡述了神經元生理、突觸傳遞、血液循環以及神經系統生理等機體主要功能系統的生理學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應考者了解和掌握生理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從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水平認識人體各種生理功能規律及其機理和調控,并能運用這些理論簡要分析常見生理現象的產生機制。具體應達到以下要求:1、領會動物機體與環境的統一關系,機體器官系統間的功能聯系,生理學的有關新近展。2、掌握生理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3、重點掌握機體主要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及其發生機制及。(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本課程的前修課程是人體組織學和人體解剖學。這些前修課程主要從解剖結構角度介紹了機體系統解剖與組織結構等基礎知識。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課程是為后續學習動物生理學打下解剖結構方面的基礎。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第一章 緒論(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生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方法,內環境穩態及生命活動的調節。(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掌握內環境與穩態的概念,生命活動的調節。(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2、掌握:生命活動的調節。3、熟練掌握:內環境和穩態概念。第2章 細胞膜動力學和跨膜信號通訊(不作考試要求)第3章 神經元的興奮和傳導(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細胞膜的電生理和神經沖動的傳導。(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離子通道的門控機制和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熟悉局部電流學說和神經沖動傳導的特征。掌握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概念。熟練掌握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離子通道的門控機制;局部電流學說;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2、掌握: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概念。3、熟練掌握: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概念及其產生機制。第4章 突觸傳遞和突觸活動的調節(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神經肌肉接頭、神經元突觸、神經遞質和神經元調質。(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電突觸結構、神經遞質和調質的一般性質、神經遞質及其受體、突觸前活動的調節。掌握神經肌肉接頭的信號傳遞、突觸后抑制、突觸傳遞特征。重點掌握化學突觸結構、信號傳遞和突觸的活動。(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電突觸結構、神經遞質和調質的一般性質、神經遞質受體、突觸前活動的調節。2、掌握: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及其信號傳遞、突觸后抑制機制、突觸傳遞特征。3、熟練掌握:化學突觸結構,信號傳遞和突觸的活動。第5章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細胞生理 (心肌和平滑肌生理不做考試要求)(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骨骼肌的超微結構、骨骼肌的收縮機制、骨骼肌收縮的機械特性和骨骼肌的分類。(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骨骼肌的分類和收縮的機械特性。熟悉骨骼肌的超微結構。掌握骨骼肌的收縮機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骨骼肌的分類、骨骼肌的超微結構。2、掌握:骨骼肌收縮的機械特性。3、熟練掌握:骨骼肌的收縮機制。第6章 神經系統(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神經系統的細胞結構和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對運動的調控和調節、自主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機能。(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腱器官和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熟悉中樞神經系統環路,運動神經元及其活動調節,腦干對軀體運動的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對自主神經活動的控制,脊髓與低位腦干的感覺傳導與分析功能。掌握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控制,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特征和功能,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重點掌握牽張反射及其機制,丘腦的感覺投射系統。(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腱器官,中樞神經系統環路,運動神經元及其活動調節,腦干對軀體運動的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對自主神經活動的控制,脊髓與低位腦干的感覺傳導與分析功能大腦皮質生物電活動,覺醒與睡眠。2、掌握: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控制,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特征和功能,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3、熟練掌握:牽張反射及其機制,丘腦的感覺投射系統。第7章 感覺器官(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感受器的生理特性,眼和視覺,耳和聽覺器官,前庭器官及平衡感覺。(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光感受器細胞的光化學反應,前庭器官和平衡感覺。熟悉耳的基本結構,聲音在耳內傳遞和耳蝸對聲音的感受和分析。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眼的折光成像及其調節,視網膜兩種感光換能系統。(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光感受器細胞的光化學反應,耳的基本結構,前庭器官及平衡感覺。2、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聲音在耳內傳遞和耳蝸對聲音的感受和分析。3、熟練掌握:眼的折光成像及其調節,視網膜兩種感光換能系統。第8章 血液(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血液的組成、功能及理化特性,血細胞生理,血液凝固,血型與輸血原則。(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血液的組成和主要生理功能。熟悉血漿蛋白組成及功能、血漿酸堿平衡,血細胞的主要功能,血型及輸血原則。掌握血細胞的數量,紅細胞脆性和溶血,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血液的組成與主要功能,血漿蛋白組成及功能,血漿酸堿平衡,血細胞的主要功能,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ABO血型和Rh血型,輸血原則。 2、掌握:血細胞數量,紅細胞脆性和溶血,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第9章 血液循環(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心臟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系統的調節和器官循環。(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心電圖的主要波的意義,各類血管的功能,靜脈血壓,微循環和組織液生成,冠狀循環的特點。熟悉心肌生理特性,心臟泵血功能,心血管活動的體液調節。掌握心肌的電活動,心輸出量及其影響因素,動脈血壓形成及影響因素,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調節。(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心電圖的主要波的意義,各類血管的功能,靜脈血壓,微循環和組織液生成,冠狀循環的特點,心血管活動的體液調節。2、掌握:心臟泵血過程,心肌生理特性,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形成機制。3、熟練掌握:心輸出量及其影響因素,動脈血壓形成原理及影響因素,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調節。第10章 呼吸(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呼吸運動與肺通氣,呼吸氣體的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和呼吸運動的調節。(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肺泡的結構和功能。熟悉呼吸全過程,呼吸氣體的交換。掌握呼吸運動與肺通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及呼吸運動的調節。(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肺泡的結構特點,肺內壓與胸內壓的變化,肺容量,氧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2、掌握:呼吸運動,肺通氣量,呼吸氣體的交換,O2的化學結合和CO2的運輸,呼吸中樞組成。3、熟練掌握:呼吸的全過程,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第11章 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能量代謝,體溫及其調節。(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能量代謝的測定,人體溫正常值及生理變動。熟悉機體能量的來源和能量的消耗形式,基礎代謝(率),溫度感受器和體溫調節中樞。掌握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機體產熱和散熱機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機體能量來源,能量代謝測定方法,人體溫正常值和波動,溫度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2、掌握:能量代謝的影響因素,產熱機制,散熱機制。第12章 消 化(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口腔內消化,胃內消化,小腸內消化,大腸內消化和吸收。(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消化管的運動,消化腺的分泌,咀嚼與吞咽,小腸液的分泌,大腸內消化。熟悉唾液腺與唾液的分泌,胃的運動,小腸的運動與調節,肝臟的功能。掌握胃液的分泌與調節,胰腺的分泌與調節,膽汁的功能,營養物質的吸收部位與吸收機制。(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消化吸收概念,唾液的成分與功能,胃和小腸的運動,肝臟的功能,吸收的部位。2、掌握:胃液和膽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胰液的分泌調節,糖和蛋白質的吸收機制。3、熟練掌握:胰液的成分與作用,胃液的分泌及調節。第13章 排 泄(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腎的結構與功能,尿的生成,腎泌尿功能的調節和排尿活動及其調節。(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腎血流量的調節,排尿活動及其調節。熟悉腎結構及其血液循環的特點,腎血流量自身調節。掌握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管與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腎臟泌尿功能的體液調節。(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排泄概念,腎單位結構,腎血液循環特點,腎血流量調節,排尿反射。2、掌握: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與分泌排泄作用。3、熟練掌握: 腎小球濾過作用,腎泌尿功能的體液調節。第14章 內分泌(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內分泌的有關的基本知識、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垂體的內分泌以及甲狀腺、腎上腺和胰島的內分泌功能及其調節。(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激素的分類、作用機制、分泌調節,神經垂體。熟悉腺垂體的內分泌功能,甲狀腺激素的貯存與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掌握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激素分類及作用機制,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聯系,垂體的內分泌功能,甲狀腺激素的貯存與分泌,腎上腺髓質激素的作用。2、掌握:內分泌與激素概念,生長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3、熟練掌握:激素分泌的調節,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第15章 生殖(一)課程內容本章主要介紹了雄性的生殖機能,雌性的生殖機能和受精過程。(二)學習目的與要求了解睪丸的生精作用和卵巢的生卵作用及其調節,熟悉月經周期內子宮內膜和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和受精過程。掌握睪丸和卵巢的內分泌功能。(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1、領會:睪丸的生精作用,卵巢的生卵作用,生殖周期中子宮內膜和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受精與著床。2、掌握:睪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第16章 生長發育(不做考試要求)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的說明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要求。它們的含義分別是: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表述和理解其內涵和外延,熟悉其要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辨認、解釋和說明。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某些生理學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能根據不同情況運用所學生理學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綜合分析動物生理事例與生理現象。(二)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3版),王玢、左明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三)自學方法本課程作為生物教育本科的一門專業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各部分內容之間又有密切聯系,尤其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所以在學習時可能會遇到較大的難度,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內容說明,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和相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2、在閱讀每一章節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便于有針對性的學習,圍繞主要內容學習,同時要根據各知識點的考核層次要求,以便在學習過程合理分配學習時間。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考試大綱要求,層次推進,循序漸進,在面上顧及各個知識點,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對生理機制的學習時,要特別重視生理機制中要點的提煉,并可嘗試用流程圖的形式把這些要點按其相互關系建立聯系,便于對復雜生理機制的直觀理解,化解學習難點。在學習時,要抓住要點,圍繞重點,不要把過多的學習時間用于瑣碎的知識細節的學習,否則會影響學習進度,產生畏難情緒。4、學完每一個知識點的內容后,要進行認真總結,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自學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6、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40%。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填空題、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等類型(見附錄)。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實驗技能考試另行組織。附錄 題型舉例一、填空題如: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 。二、判斷題如:神經調節主要是通過反射來實現的。 ( )三、單項選擇題如:神經細胞膜電位由-70mv增大為-90mv的過程稱為( )A.極化 B.超極化 C. 去極化 D.復極化四、名詞解釋如:突觸五、簡答題如:簡述化學突觸傳遞的過程和原理。六、論述題如:試述動脈血壓突然升高時,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反射的調節過程及其生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