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39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政務專業(獨立本科段)的必修課程,是有關信息化建設的面向技術層面的基礎性課程。該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為培養和提高應考者現代化素質與實踐應用能力而開設。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應考者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計算機局域網和廣域網技術、網絡操作系統、常用網絡設備、網絡互聯與因特網基礎、因特網的應用、以及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等內容。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是“電子政務”專業的計算機相關課程,要求應考者具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二、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1章 引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展、計算機網絡的分類方法及其特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系統組成以及計算機網絡的典型應用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展
(1)識記:第一代網絡,單計算機聯機系統、多點通信線路、終端集中器和前端處理機;第二代網絡,ARPANET;第三代網絡,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Internet的產生和發展。 (2)領會: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展。
2、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1)識記: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從終端分時系統到計算機網絡。 (2)領會:多機系統、耦合度,計算機網絡與分布式系統。
3、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1)領會: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4、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成
(1)識記:網絡軟件的內容,網絡系統的構成,網絡的組成元素。
5、計算機網絡分類
(1)識記:廣域網、局域網、城域網,有線網、無線網,點對點傳播方式網、廣播式傳播方式網。 (2)領會:總線型結構的特點、點—點全互聯型結構的特點。 (3)理解應用:計算機網絡分類,網絡拓撲結構示意圖。
6、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領會:計算機網絡幾種典型的應用第2章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數字信道和模擬信道的特性、數據的傳輸方式和數據的編碼,掌握傳輸介質的類型和特性、多路復用技術和數據交換技術,了解差錯控制。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識記:信源、信道、信宿、噪聲,通信過程,碼元速率、信息速率、消息速率,誤碼率、誤位率、誤字符率 (2)領會:傳輸速率
2、信息及其主要特性
(1)識記: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 (2)領會: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基帶傳輸、頻帶傳輸、寬帶傳輸 (3)理解應用:數字信道和模擬信道
3、傳輸介質
(1)領會:同軸電纜特性、雙絞線電纜特性、光纖電纜特性、無線傳輸介質 (2)理解應用:通過光纖傳輸數據的過程,不同傳輸介質的比較和選擇
4、數據編碼
(1)識記:數字數據調制編碼基本形式(調幅、調頻、調相) (2)領會:采樣定理、PCM編碼過程(采樣、量化、編碼)
5、多路復用技術
(1)領會:多路復用技術(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
6、數據交換技術
(1)識記:存儲轉發 (2)領會:電路交換的含義及特點、報文交換的特點、分組交換的原理與特點 (3)理解應用:數據交換技術
7、差錯控制及檢錯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網絡體系結構的分層原理及通信協議的含義,掌握OSI網絡體系結構,掌握TCP/IP網絡體系結構。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網絡體系結構
(1)識記: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 (2)領會:網絡體系結構的分層原理、通信協議
2、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
(1)識記:OSI/RM、開放系統、實體、服務、服務原語、數據單元 (2)理解應用:OSI七層模型
3、OSI各層概述
(1)識記:DTE、DCE、物理層的特性,數據鏈路層的目的和功能 (2)領會:網絡層功能、傳輸層的功能、端口 (3)理解應用:數據報和虛電路
4、TCP/IP體系結構
(1)領會:TCP/IP的網絡層,TCP/IP的傳輸層 (2)理解應用:TCP/IP協議集及其主要協議,TCP/IP的應用層第4章計算機局域網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局域網的特點、關鍵技術等基本知識,理解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掌握以太網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常見以太網的特點和標準,掌握局域網擴展、高速局域網技術、結構化綜合布線的含義和內容,理解無線局域網技術。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局域網概述
(1)識記:IEEE802簡介及標準 (2)領會:局域網的特點,局域網的關鍵技術
2、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識記:CSMA/CD (2)領會: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傳統以太網
(1)識記:全雙工以太網 (2)領會:以太網的產生和發展,以太網的物理層及其特性,MAC地址及類型,粗纜以太網、細纜以太網、雙絞線以太網、光纖以太網及其特點
4、域網擴展
(1)理解應用:局域網互聯的四個層次及各自特點
5、高速局域網技術
(1)識記:高速局域網的發展歷程、IEEE802.3u物理層技術規范 (2)領會:快速以太網、千兆位以太網、萬兆位以太網和FDDI的原理、組網技術及特點
6、無線局域網
(1)識記:無線局域網的標準 (2)領會:無線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無線局域網的安全保密
7、結構化綜合布線
(1)識記:結構化綜合布線,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標準 (2)領會:結構化布線的優點,結構化布線系統的組成 (3)理解應用: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要點
8、簡單局域網的構建第5章計算機廣域網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廣域網連接的類型及特性,掌握公共傳輸系統及其提供的接入和服務,掌握PSTN、ISDN、DDN、X.25、幀中繼和ATM網絡的特點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廣域網概述
(1)領會:廣域網連接的類型和特性
2、公共傳輸系統
(1)識記:DSL,寬帶接入 (2)領會:電話系統特點及組成,xDSL的基本概念,不同DSL技術的特性,HFC網絡及其特點,其它寬帶接入方法(光纖、無線和以太網接入) (3)理解應用:ADSL的特點、工作原理及系統構成模型
3、廣域網的通信服務類型
(1)識記:廣域網的通信服務類型(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租用專線)
4、廣域網的幀封裝格式
(1)識記:HDLC,PPP
5、公共電話交換網
(1)領會:PSTN及其數據通信的特點
6、綜合業務數字網
(1)識記:ISDN,ISDN協議結構 (2)領會: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的產生和發展,ISDN服務的特性,ISDN用戶接入 (3)理解應用:ISDN應用
7、數字數據網(DDN)
(1)識記:DDN (2)領會:DDN的特點、提供的服務和用戶接入方式
8、X.25分組交換網
(1)識記:X.25網的特點
9、幀中繼
(1)領會:幀中繼的產生及其特點 (2)理解應用:幀中繼與X.25的比較
10、異步傳輸模式
(1)領會:ATM的產生和發展,ATM的主要特性,ATM存在的缺點第6章 網絡操作系統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網絡操作系統的概念、類型、提供的服務及其特征,理解常見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概述
(1)領會:網絡操作系統的概念,網絡操作系統提供的基本服務 (2)理解應用:網絡操作系統的類型,網絡操作系統的特征
2、常見的網絡操作系統
(1)識記:UNIX及類UNIX系統,UNIX操作系統特點 (2)領會:設計UNIX系統的基本原則,Windows NT 網絡特性,Novell網絡環境第7章 常用網絡設備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網卡、中繼器、集線器、網橋、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網關等網絡設備的功能、特點及其簡單工作原理。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網絡接口卡
(1)識記:以太網卡的結構,提高網卡性能的技術,網卡的總線類型 (2)領會:網卡的功能,網卡的配置參數,網卡的選擇 (3)理解應用:OSI模型與網絡設備的對應關系
2、中繼器和集線器
(1)識記:集線器分類,集線器接口類型 (2)領會:中繼器及其特點,集線器及其特點
3、網橋和以太網交換機
(1)識記:網橋的類型,交換機的分類 (2)領會:沖突域和廣播域,網橋的工作原理,VLAN的優點 (3)理解應用:網橋的優缺點,交換機的轉發方式
4、路由器
(1)識記:路由表,路由選擇,路由算法,路由器的結構 (2)領會:路由器及其功能 (3)理解應用:路由器與網橋的比較
5、網關
(1)理解應用:網關
6、調制解調器
(1)識記:調制解調器調制方式 (2)領會:56kb/s高速調制解調器第8章 網絡互聯與因特網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網絡互聯的基本知識、因特網的體系結構和接入技術,理解因特網的鏈路層與網絡層、因特網的傳輸層協議。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網絡互聯的基本概念
(1)領會:網絡互聯的層次及設備
2、因特網的體系結構
(1)領會:開放網絡體系結構設計的原則 (2)理解應用:因特網協議和協議數據單元
3、因特網接入技術
(1)領會:因特網的接入及其類型
4、因特網的鏈路層與網絡層
(1)識記:ICMP協議,PING (2)領會:因特網的鏈路層內容,因特網的網絡層內容,IPv4地址及子網,自治系統(AS),邊界網關協議(BGP),ARP協議和RARP協議,IP地址的獲取。 (3)理解應用: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5、因特網傳輸層協議
(1)識記:因特網傳輸層的兩種協議 (2)領會:端口號,常見因特網應用與所需的傳輸協議,UDP、TCP協議第9章 因特網的應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與因特網應用相關的基本知識,包括域名服務、遠程登錄、電子郵件系統、文件傳輸服務、萬維網、多媒體應用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域名服務
(1)識記:DNS服務器的類型 (2)領會:DNS服務的特點,DNS基本工作原理 (3)理解應用:DNS與ARP的比較
2、遠程登錄
(1)識記:遠程登錄(Telnet)
3、電子郵件系統
(1)識記: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郵件讀取協議,MIME協議 (2)領會:電子郵件系統組成及其特點
4、文件傳輸服務
(1)識記:簡單文件傳輸協議(TFTP),TFTP的優點,網絡文件系統(NFS) (2)領會:FTP與TFTP比較,FTP工作原理
5、萬維網
(1)識記:網站,URL及其構成,動態文檔,搜索引擎 (2)領會:萬維網工作原理,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1.0、HTTP1.1),萬維網的緩存機制,瀏覽器的結構。 (3)理解應用:HTTP與SMTP的比較
6、因特網的多媒體應用
(1)識記:因特網的多媒體應用類型(流媒體、實況音頻和視頻流、實時交互式的音頻和視頻)第10章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理解網絡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術。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網絡管理
(1)識記:網絡管理系統的功能,網絡管理系統標準,網絡管理系統的實現結構 (2)領會:典型的網絡管理體系結構,OSI網絡管理定義的管理功能,SNMP及其特點
2、網絡安全
(1)識記:認證(信息認證、用戶認證) (2)領會:網絡安全特征,網絡安全的關鍵技術
3、密碼學
(1)識記:傳統的加密方法(替代密碼和換位密碼) (2)領會:密碼學基本概念
4、防火墻技術
(1)識記:防火墻 (2)領會:防火墻體系結構,堡壘主機
5、代理服務
(1)識記:代理服務 (2)領會:代理服務的優缺點
6、網絡病毒的防治
(1)識記:病毒入侵網絡的主要途徑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本大綱在列出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各章的考核知識點及考核要求作了說明。其中提出了“識記”、“領會”、“理解應用”三種考核要求,這三種考核要求在能力層次上是遞進等級的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系統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相關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系。
“理解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來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計算機網絡》,馮博琴、陳文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1、應考者可在閱讀相應章節的“學習目的與要求”、“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后自學教材內容,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本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涉及的知識點較為廣泛,在學習過程中,應考者應該反復閱讀教材,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對各“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的逐一推敲、細心鉆研并結合相應記憶來理解、掌握考核內容。
(四)關于命題考試的要求
《信息化理論與實踐》課程的考試采用閉卷筆答形式。本大綱各章中所提到的“學習目的與要求”,以及“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中的能力層次要求,都是考試命題范圍。試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以及當前應用狀況。
試題中對各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為:“識記”占40%,“領會”占40%,“理解應用”占20%。
試題難易程度分為三檔:易、較易、較難,在試卷中所占比例分別為4:3:3。需要說明的是試題難易程度與能力層次不是同一個概念,各能力層次中都可能存在不同難度的考題。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僅選一個最合適的答案寫入括號內)
1.最適合于構建遠程寬帶有線主干網絡的傳輸介質是( ) A、雙絞線B、光纖C、同軸電纜D、衛星信道
二.填空題
1.計算機網絡系統是由通信子網和子網兩層構成的。
三.名詞解釋題
1.路由器
四.簡答題
1.簡述多路復用技術
五.應用題
1.試述通過光纖傳輸數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