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3047 分析化學(二)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高綱號 0654)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分析化學(二)》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藥學專業(專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化學組成、相對含量、狀態和結構的分析測試方法,也是許多其他學科獲取化學信息的研究手段,更是中藥質量控制必備的實驗技能。其任務是培養中藥學專業的應考者系統地學習分析化學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具體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基本了解和掌握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中藥學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本課程在內容上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化學分析部分)主要介紹化學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術,樹立正確的量的概念,使學生具有初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下篇(儀器分析部分)介紹近代的各種分離、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讓學生初步了解中藥有效成分結構解析及分析測定的一般方法。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分析工作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并通過做習題來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達到以下的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學在中藥研究、生產等領域的應用。 2、理解分析化學中各種分析方法的原理、特點,并比較各種分析方法的異同。 3、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操作技術及相關定量計算。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前修課程是有機化學,有機化學介紹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這門課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有機物的性質,以利于下篇儀器分析法的學習。

同時,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為以后的中藥化學、中藥炮制學、中藥鑒定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分析等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以便應考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上 篇

第一章 緒論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分析化學的定義、任務、作用及分類,試樣分析的基本程序以及分析化學的發展與趨勢。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試樣分析的基本程序;理解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學的分類。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試樣分析的基本程序。 2、掌握: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3、熟練掌握:分析化學的特點和分類。

第二章 誤差和分析數據的處理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誤差的來源、性質,有效數字及運算規則,并簡單介紹應用統計學原理處理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偶然誤差的正態分布;理解有效數字的計算規則;掌握誤差產生的原因、表示方法及分類,提高分析準確度的方法,有效數字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準確度與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誤差的分類、有效數據的運算法則。 3、熟悉掌握:準確度與誤差的誤差,精密度與偏差,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提高準確度的方法,有效數字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闡述了揮發法、萃取法、沉淀法這三種分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離條件,并重點討論沉淀法及其相應的計算。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沉淀的類型;理解重量分析法的分類,重量分析法對沉淀的要求;掌握影響沉淀完全的因素,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沉淀法結果的計算。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沉淀的類型及重量分析法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 2、掌握: 重量分析法的分類,沉淀法對沉淀的要求,沉淀的條件。 3、熟練掌握:沉淀的純度及其影響因素,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沉淀法的計算。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論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滴定分析法的特點及滴定方式,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的配制,并重點討論了滴定分析中的相關計算。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滴定分析法的特點;掌握基準物質及標準溶液的配制方法,標準溶液的標定以及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中的相關計算。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滴定分析法的特點。 2、掌握:滴定方式,基準物質符合條件及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3、熟練掌握:滴定分析的計算,標準溶液的配制方法。

第五章 酸堿滴定法及非水滴定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討論了酸堿滴定,通過重點介紹酸堿指示劑及強酸(強堿)的滴定,從而繪制出酸堿滴定曲線,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酸堿滴定可行性判據,并簡單介紹了非水溶液中的酸堿滴定。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酸堿質子理論及非水溶液中的酸堿滴定;理解弱酸、弱堿能否被滴定的條件,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在理解一般滴定曲線的基礎上,掌握指示劑的選擇原則及其在酸堿滴定中的應用,酸堿滴定中的計算。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酸堿質子理論、混合指示劑,溶劑的性質。 2、掌握:酸堿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和變色范圍,影響指示劑變色的因素,影響突躍范圍的因素,強酸、強堿的滴定,弱酸、弱堿的滴定,多元酸堿的滴定,拉平效應與區分效應。 3、熟練掌握: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及酸堿滴定中的相關計算。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以沉淀反應為基礎的滴定分析方法——沉淀滴定法,并重點闡述了銀量法的三種指示終點的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銀量法的應用范圍,掌握銀量法指示終點的原理與應用條件。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銀量法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 2、掌握:銀量法的三種指示終點的方法。 3、熟練掌握:銀量法的計算。

第七章 配位滴定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在配位平衡中常見的酸效應和配位效應,提出了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據和EDTA滴定條件的選擇,重點闡述了配位滴定中的金屬指示劑,EDTA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EDTA的基本性質,配位滴定法的應用;理解EDTA的配制及標定的方法,酸效應和配位效應;掌握EDTA的滴定條件,金屬指示劑的使用。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EDTA的基本性質,配位滴定法的應用。 2、掌握:EDTA的配制及標定的方法,酸效應和配位效應。 3、熟練掌握:EDTA的滴定條件,金屬指示劑的使用,配位滴定法的相關計算。

第八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簡單介紹了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和亞硝酸鈉等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點介紹了碘量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理解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高錳酸鉀法;掌握碘量法。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 2、掌握: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高錳酸鉀法。 3、熟練掌握:碘量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的相關計算。

第九章 電位分析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討論了電位法中常見的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電位滴定法的裝置和確定終點的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電位分析法的分類,pH計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理解電位法中常見的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掌握電位滴定法確定終點的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電位分析法的分類, pH計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掌握:電位法中常見的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 3、熟練掌握:電位滴定法確定終點的方法。

下 篇

第十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顯色反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理解顯色反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組成部件;掌握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掌握:常用光譜術語,顯色反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組成部件。 3、熟練掌握:電子躍遷的類型、吸收帶和L-B定律及其定量分析方法的計算。

第十一章 熒光分析法(不作考試要求)

第十二章 紅外分光光度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紅外光譜的產生原理,各類化合物的紅外典型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在中藥及其制劑方面的應用。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紅外典型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的應用;理解紅外線的劃分,紅外光譜和紫外光譜的區別,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掌握紅外光譜產生的條件及峰位和峰強。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領會:紅外典型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的應用。 2、掌握:紅外線的劃分,紅外光譜和紫外光譜的區別,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3、熟練掌握:紅外光譜產生的條件及峰位和峰強。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不作考試要求)

第十四章 經典液相色譜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色譜法的分類和基本原理,液固吸附柱色譜,液液分配柱色譜和薄層色譜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色譜法的產生和發展,離子交換色譜、分子排阻色譜、紙色譜;理解色譜法的分類和基本原理;掌握薄層色譜法的有關內容。

(三)考核知識與考核要求

1、領會:色譜法的產生和發展,離子交換色譜、分子排阻色譜、紙色譜。 2、掌握:色譜法的分類和基本原理,液固吸附色譜,液液分配色譜。 3、熟練掌握:薄層色譜法的有關內容。 第十五章 氣相色譜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氣相色譜法的分類,基本理論,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氣相色譜的實驗技術;理解氣相色譜的基本原理,氣相色譜儀的一般流程及相關部件;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識與考核要求

1、領會:氣相色譜的實驗技術。 2、掌握:氣相色譜的基本原理,氣相色譜儀的一般流程及相關部件。 3、熟練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第十六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了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基本理論,主要分類,高效液相色譜儀的部件以及定量分析方法。

(二)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高效液相色譜法與經典液相的不同;理解化學鍵合相色譜法;掌握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組成,定量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識與考核要求

1、領會:高效液相色譜法與經典液相的不同。 2、掌握:化學鍵合相色譜法。 3、熟練掌握:定量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組成。 第十七章 其他分析方法(不作考試要求)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 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領會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如簡單回答氣相色譜儀流程及相關部件。

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計算。

(二) 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分析化學》,馬長華、曾元兒主編,科學出版社,2005年。

(三) 自學方法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自學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自學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出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各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及計算題(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附錄 題型舉例

一、判斷題

如:pH=11.24為三位有效數字。

二、單項選擇題

如:測定CuSO4的含量,常采用( ) A 沉淀滴定法 B 酸堿滴定法 C 配位滴定法 D 氧化還原滴定法

三、填空題

如:電位滴定法中確定終點的方法有、和。

四、名詞解釋

如:均勻沉淀法

五、問答題

如:全面對比鉻酸鉀指示法、鐵銨礬指示劑法以及吸附指示劑法。

六、計算題

如:中和12.00ml濃度等于0.00521mol/L的HCl溶液,需要CaO多少克?(已知,CaO的分子量為56.08g/mol)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