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27880 農業統計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農業專科學校編(高綱號 0412)

  第一部分 課程的性質與設置目的

  農業統計學是江蘇省面向農村自學考試實驗區管理類專業農業經濟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它屬于部門統計學,是研究農業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方法論科學。它以大量觀察為基礎,為揭示農業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本質特征及其規律性的數量表現提供各種調查、計量和分析方法。

  農業統計的基本內容是闡述如何運用統計指標正確反映和研究農業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如何調查整理和分析農業統計資料,研究農業經濟的發展規律,具體內容包括:農業生產條件統計、農業生產統計、農業產值統、農業生產增長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分析、農業經濟效益統計、農產品供需和價格統計、農村經濟收入分配和農村居民消費統計、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統計等。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2、農業部門的范圍與基本分類  3、農業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統計的影響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1、識記:農業及農業統計學的含義及其研究對象的內容。  2、理解:對農業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的研究的意義。

  (二)農業部門的范圍與基本分類

  1、識記:農業部門的范圍  2、理解:農業部門的基本分類。

  (三)農業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統計的影響

  1、識記: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2、理解:農業生產的特點對農業統計的影響。

  第二節 農業統計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統計調查方法。  2、農業統計的基本分組。  3、農業統計指標體系。  4、農業統計分析方法。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統計調查方法

  理解:統計調查方法在農業統計中的應用。

  (二)農業統計的基本分組

  理解:農業統計的基本分組。

  (三)農業統計指標體系

  1、識記:農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  2、理解:設置農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要求。

  (四)農業統計分析方法

  1、識記:農業統計分析方法的種類。  2、理解:各種不同農業統計分析方法的內容。    第二章 農業生產條件統計    第一節 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內容和基本指標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內容。  2、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基本指標。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內容

  1、識記: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  2、理解: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內容。

  (二)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基本指標

  識記:農業生產條件統計的基本指標有哪些。    第二節 農業人口與農業勞動力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人口統計。  2、農業勞動力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人口統計

  1、識記:農業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概念及區別,農村凈增加人口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2、理解:影響農業人口數的因素及農村人口變動的原因。

  (二)農業勞動力統計

1、識記:農業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資源及農村勞動力的概念,農業剩余勞動力與農村剩余的勞動力概念。 2、理解: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構成上的特點和存在問題。反映農業勞動力的主要分組。編制農業勞動力平衡表。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計算和農業勞動力的轉移。 3、應用:編制農業勞動力平衡表并能計算分析某一國家或地區農業勞動力的發展變化情況。    第三節 土地面積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土地資源統計。  2、農業土地利用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土地資源統計

  1、識記:土地的概念及特點。土地總面積的概念及其分類。耕地的概念及其分類。農田水利設施的內容。灌溉面積、旱澇保收面積、實際灌溉面積的概念。農田水利化程序指標。  2、理解:土地統計的意義,耕地面積變動平衡表的編制。農田水利的重要性。  3、應用:據耕地面積變動平衡平對某地區耕地面積變動情況進行簡單分析。

  (二)農業土地利用統計

  1、識記:國土開發系數。農業開發指數。墾殖指數。森林覆蓋率。農業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可耕地利用率。草原利用率。可養殖水面利用率。復種指數。草原載畜量。集約經營。  2、理解:土地利用的兩方面內容。耕地集約經營程序的主要指標。    第四節 農業固定資產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固定資產的數量和構成統計。  2、農業固定資產再生產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固定資產的數量和構成統計

  1、識記:農業固定資產的概念、數量指標及其主要分組。  2、理解:反映農業固定資產價值量的主要指標。

  (二)農業固定資產再生產統計

  1、識記:固定資產磨捐指標、固定資產折除系數與更新系數。固定資產增長指標。  2、理解及應用:據計算出的農業固定資產統計各指標,可以對農業投資來源及其變化進行分析。    第五節 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業機械化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機械設備數量統計。  2、農業機械設備利用情況統計。  3、農業機械化水平指標。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機械設備數量統計

  1、識記:農業機械設備的概念及分類。  2、理解及應用:能夠正確計算農業機械設備數量指標(以拖拉機為例)。一定日期的拖拉機臺數、一定時期內拖拉機平均臺數(混合、標準兩種)

  (二)農業機械設備利用情況統計

  理解及應用:掌握拖拉機利用情況主要指標[拖拉機完好率、拖拉機出車率、拖拉機作業量(單項綜合兩種)、拖攔機工作效率]。

  (三)農業機械化水平指標

  理解及應用:掌握農業機械化過程和水平的主要指標[農業機械使用普遍程度,農業機械裝備程度,農業勞動力資源機械化、電氣化程度,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農業勞動機械化程度]。    第三章 農業生產統計    第一節 種植業生產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種植業生產的特點和統計的范圍。  2、農作物的分類。  3、農作物產量統計。  4、農作物生產情況的分析。  5、果、茶、桑生產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種植業生產的特點和統計范圍

  識記:種植業的主要生產特點及統計范圍。

  (二)農作物的分類

  識記:農作物按其產品的主要經濟用途分類(P55表3-1)。農作物按播種季節和收獲季節分類。

  (三)農作物產量統計

  1、識記:農作物總產量;播種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農作物全年播種面積;復種面積;復種指數;收獲面積,農作物單位產量。  2、理解及應用:識記中諸概念之間關系及計算方法。

  (四)農作物生產情況的分析

  理解及應用:農作物生產結構分析;運用指數法分析影響農作物產量增長的因素;農業自然災害統計及其對產量影響的分析;主要農作物產品的人均占有量分析。

  (五)果、茶、桑生產統計

  1、識記:果園面積;水果產量;茶園面積;茶葉產量;桑園面積;柞坡面積。  2、理解及應用:果、茶、桑生產產量的有關計量方法。    第二節 農產量調查    一、考核知識點

  1、農作物預計產量和實際產量調查。  2、農作物產量抽樣調查。    二、考核目標

  (一)農作物預計產量和實際產量調查

  1、識記:農作物預計產量和實際產量調查的涵義。  2、理解及應用:目測法;查測法;農作物實際產量調查據不同地所采用的調查方法。

  (二)農作物產量抽樣調查

  1、識記:多階段抽樣方法;隨機起點對稱等距抽樣方法;實割實測法;丈量系數;核實系數。  2、理解:我國農作物抽樣調查的三個步驟。  3、應用:運用上述方法進行農作物產量抽樣調查。    第三節 林業生產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林業生產的特點與林業統計的范圍。  2、森林資源統計。  3、林業再生產統計。  4、林產品產量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林業生產的特點與林業統計的范圍

  識記和理解:林業生產的主要特點及林業統計的范圍。

  (二)森林資源統計

  1、識記:林地及林地面積;森林及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  2、理解:森林蓄積量的測定與計算。

  (三)林業生產統計

  1、識記:采種量;育苗面積;造林面積;跡地更新面積;幼林撫育面積;低產林改造面積;森林采伐面積。  2、理解:造林面積的常用分類;森林損毀統計的主要內容;林業再生產統計分析的主要指標(森林面積凈增率,林木蓄積年凈增率,有林地生產率,造林保存率,跡地更新率)。

  (四)林產品產量統計

  識記和理解:人造林木生產量的定義及計算方法;林木材積年平均生產率的計算;其他林產品產量統計(包括從經營林木獲得的林產品和林副產品等)。    第四節 畜牧業生產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畜牧業生產特點和牲畜分類。  2、牲畜頭數統計。  3、畜群再生產統計與分析。  4、畜產品生產統計。  5、飼料利用效果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畜牧業生產特點和牲畜分類

  理解:畜牧業生產特點和牲畜分類。

  (二)牲畜頭數統計

  1、識記:存欄頭數;牲畜平均頭數;牲畜標準頭數。  2、理解:牲畜構成分析。

  (三)畜群再生產統計與分析

  1、識記:繁殖成活率;牲畜出欄率;牲畜死亡率;牲畜淘汰率;牲畜總增率和凈增率。  2、理解:牲畜頭數變動表和畜群周轉表的計算及畜群再生產的保證程度指標。

  (四)畜產品生產統計

  1、識記:畜產品總產量;畜產率;肉用牲畜增重產量;出欄牲畜重量;肉類產品總產量;屠宰率;牛奶總產量;產奶率;綿羊剪毛率。  2、理解及應用:畜產品產量統計的范圍;肉用牲畜增重產量計算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肉總產量與屠宰率之間的關系;畜產品生產情況分析。

  (五)飼料利用效果統計

  識記:飼料轉化率;飼料費用生產率。    第五節 漁業生產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漁業生產的特點及分類。  2、養殖面積和捕撈規模統計。  3、漁業產量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漁業生產的特點及分類

  理解;漁業生產的特點及分類。

  (二)養殖面積和捕撈規模統計

  識記:養殖面積;捕澇規模。

  (三)漁業產量統計

  識記:水產品總產量;單位養殖面積產量;平均每噸位捕撈量;平均每千瓦捕撈量。    第四章 農業產值統計    第一節 農業總產出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總產出的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  2、農、林、牧、漁各業總產出的計算。  3、農業總產出的計算價格。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總產出的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

  理解:農業總產出的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

  (二)農、林、牧、漁各業總產出的計算

  1、識記:種植業總產出;林業總產出;畜牧業總產出;漁業總產出。  2、理解:“以成本代產值”法;畜牧業總產出的計算。

  (三)農業總產出的計算價格

  1、識記:現行價格;可比價格;不變價格;固定(基期或報告期)價格  2、理解及應用:不變價格及其換算方法(系數換算法、環比指數連乘法)。    第二節 農業增加值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增加值的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  2、農業增加值的計算。  3、國有農業企業農業增加值的計算。  4、農業增加值的可比價格計算。  5、農業凈增加值。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增加值的概念及基本計算方法

  1、識記:農業增加值;生產法;分配法;中間消耗。  2、理解及應用:農業增加值的兩種基本計算方法(生產法及分配法)。

  (二)農業增加值的計算

  理解及應用:農業增加值的有關計算表的填寫。

  (三)國有農業企業農業增加值的計算

  理解及應用:利用會計核算資料計算農業增加值。

  (四)農業增加值的可比價格計算

  識記:單縮減法;雙縮減法。

  (五)農業凈增加值

  識記:農業凈增加值。    第三節 農村生產總值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村生產總值的概念及統計范圍。  2、農村非農物生產部門增加值的計算及其資料來源。  3、農村非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的計算及其資料來源。    二、考核目標

  (一)農村生產總值的概念及統計范圍

  1、識記:農村生產總值。  2、理解:農村范圍及農村產業部門的范圍。

  (二)農村非農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的計算及其資料來源

  1、識記:農村非農物質生產部門;農村工業;農村建筑業;農村運輸業;農村商業、飲食業、倉儲業。  2、理解:采用生產法計算農村非農物生產部門的增加值。

  (三)農村非物質生產部門增加值的計算及其資料來源

  識記:農村金融、保險業;農村居民生活服務業;農村教育、文化、科研、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    第五章 農業生產增長與農業產業結構分析(本章不做考試要求)    第六章 農業經濟效益統計    第一節 農業經濟效益的概念和指標體系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經濟效益的概念。  2、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經濟效益的概念

  識記:農業經濟效益;農業占用性投入和消耗性投入;農業直接產出與間接產出。

  (二)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

  識記: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設置原則;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指標構成內容。    第二節 農業勞動生產率指標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概念。  2、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情況分析。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概念

  識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概念(正、倒指標,實物指標與價值指標);農業勞動力供養系數和農業勞動力相對份額。

  (二)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情況分析

  理解及應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個指數和綜合指數的應用。    第三節 農產品成本與成本生產率指標    一、考核知識點

  1、農產品本成指標。  2、成本生產率指標。  3、農產品成本分析。    二、考核目標

  (一)農產品成本指標

  1、識記:農產品成本的概念;農產品的個別成本與社會成本;農產品的社會必要成本和社會平均成本;農產品成本的內容。  2、理解:農產品成本核算中的用工作價問題。

  (二)成本生產率指標

  識記:成本生產率;成本產值率;成本利稅率;成本利潤(或純收益)率;物質費用產值率。

  (三)農產品成本分析 

  1、識記:農產品成本指數及農產品成本結構的概念。  2、理解及應用:農產品成本動態分析。    第四節 土地利用與農業資金占用經濟效益指標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指標。  2、新墾荒地的經濟效效益指標。  3、農業土地集約經營的經濟效益。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指標

  1、識記:土地生產率及土地收益率。  2、理解:反映土地生產率的主要指標。

  (二)新墾荒地的經濟效益指標

  1、識記:新墾荒地的生產率;新墾荒地的收益率;開荒投資的回收期。  2、應用:會計算開荒投資的回收期。

  (三)農業土地集約經營的經濟效益

  識記:反映農業集約化程度指標的內容。      第七章 農產品供需與價格統計    第一節 農產品銷售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產品銷售統計的范圍、對象與渠道。  2、農產品銷售統計的基本指標。  3、農產品銷售分析。    二、考核目標

  (一)農產品銷售統計的范圍、對象與渠道

  1、識記:農產品銷售的概念及包括的內容;農產品銷售的對象與渠道。  2、理解;農產品銷售的意義。

  (二)農產品銷售統計的基本指標

  1、識記:農產品總銷售額;農產品純銷售額;主要農產品銷售量。  2、理解:農產品商品產值與主要農產品商品產量。

  (三)農產品銷售分析

  1、識記:農產品銷售動態分析的基本指標;影響農產品銷售的基本因素;農業出口創匯產品銷售情況分析的內容。  2、理解:說明農業商品化水平或商品化程度的指示是農產品商品率。    第二節 農產品供需玩平衡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產品供需平衡統計的意義。  2、供給與需求的概念和農產品供需平衡統計指標。  3、農產品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  4、農產品供需分析。    二、考核目標

  (一)農產品供需平衡統計的意義

  理解:農產品供需平衡統計的意義。

  (二)供給與需求的概念和農產品供需平衡統計指標

1、識記:供給與需求的理論概念和統計概念;統計上供需概念的特點。  2、理解:農產品供給量、需求量及實際使用量三者之間的關系;農產品需求按不同的標志分類。

  (三)農產品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

  識記:影響農產品需求和供給的各主要因素;農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農產品供給自價格彈性。

  (四)農產品供需分析

 識記與理解:農產品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農產品供需因素分析的內容及指數分析法。    第三節 農產品價格水平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產品價格的統計范圍。  2、農產品平均價格的計算。  3、農產品差價指標。  4、農產品比價指標。    二、考核目標

  (一)農產品價格的統計范圍

  識記:農產品價格的概念及其具體表現;國家定購價格;自由交易價格。

  (二)農產品平均價格的計算

  理解及應用:農產品平均價格的計算各方法。

  (三)農產品差價指標

  識記及應用:農產品國內差價指標;農產品牌市差價、季節差價、地區差價、質量差價。

  (四)農產品比價指標

  理解及應用:農產品內部比價指標;農用生產資料與農產品比價指標。    第四節 農產品價格指數    一、考核知識點    1、農產品價格指數的概念。  2、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的編制。    二、考核目標

  (一)農產品價格指數的概念

  理解:農產品價格指數的概念及其種類。

  (二)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的編制

  理解及應用: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    第八章 農村經濟收入分配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統計    第一節 農村經濟收入分配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村經濟收入統計  2、農村經濟分配統計    二、考核目標

  (一)農村經濟收入統計

  1、識記:農村經濟總收入與純收入的概念及其包括的內容。  2、理解:反映農村經濟收入情況的諸指標。

  (二)農村經濟分配統計

  1、識記:反映農村經濟分配的基本指標。  2、理解及應用:農民負擔程度;積累與消費比例的分析;農民所得人均純收入。    第二節 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統計的主要指標。    二、考核目標

  識記與理解:農村居民家庭;農村居民家庭總收入;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農村居民農村家庭總支出;農村居民家庭現金收入和支出。    第三節 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統計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內容及其分類。  2、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統計基本指標。    二、考核目標

  (一)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的內容及其分類

  識記: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物質生活消費、文化生活服務消費的概念及其內容。

  (二)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統計基本指標

  1、識記:生活消費量;每人平均生活消費量;每人平均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2、理解:社會集體消費內容及統計指標。    第四節 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評估    一、考核知識點

  1、生活質量的概念。  2、農村居民生活貧困線的確定。  3、評價小康生活質量指標體系與標準。  4、農村小康生活質量的綜合評價。  5、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對比分析。    二、考核目標

  (一)生活質量的概念

  識記:生活質量的概念及劃分類型。

  (二)農村居民生活貧困線的確定

  1、識記:貧困;絕對貧困;相對貧困;廣義貧困;狹義貧困。  2、理解及應用:確定農村居民生活貧困線的方法;反映農村貧困狀況的指標。

  (三)評價小康生活質量指標體系與標準

  1、識記:小康生活及評價小康生活質量指標體系。  2、理解:農村評價小康生活質量的量化標準。

  (四)農村小康生活質量的綜合評價

  理解及應用:綜合評分法。

  (五)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對比分析

  1、識記:對比分析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特點。  2、理解:在評價和對比分析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時,必須解決的兩個主要問題。    第五節 農村住戶調查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村住戶調查的意義和內容。  2、農村住戶調查的抽樣方法。  3、調查戶資料的搜集方法。    二、考核目標

  (一)農村住戶調查的意義和內容

  識記:農村住戶調查的概念及內容。

  (二)農村住戶調查的抽樣方法

  理解:現階段農村住戶調查的抽樣方法和要求。

  (三)調查戶資料的搜集方法

  理解:經常性登記是農村住戶調查資料搜集的主要方法。    第九章 農業統計調查    第一節 農業統計體制與機構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統計調查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2、農業統計的體制與機構。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統計調查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1、識記:農業統計調查的概念。  2、理解:農業統計調查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二)農業統計的體制與機構

  理解;農業統計的體制與機構。    第二節 農業普查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普照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農業普查的對象和內容。  3、農業普查的方法和時間基準。  4、非抽樣誤差。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識記:農業普查的概念及其基本目的。  2、理解:農業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農業普查的對象和內容

  理解:農業普查的對象和內容。

  (三)農業普查的方法和時間基準

  理解:農業普查的方法,即全面查點、樣本查點、全面查點和樣本查點的結合;普查的時間基準。

  (四)非抽樣誤差

  理解:非抽樣誤差。    第三節 農業經濟抽樣調查    一、考核知識點

  1、抽樣調查在農業經濟調查中的作用。  2、農業經濟抽樣調查網點的設置。    二、考核目標

  (一)抽樣調查在農業經濟調查中的作用

  理解:抽樣調查在農業經濟調查中的作用。

  (二)農業經濟抽樣調查網點的設置

  理解:農業經濟抽樣調查網點的形成過程;關于樣本輪換問題。    第五節 農業統計報表制度和其它調查方法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業統計報表制度  2、典型調查與科學推算    二、考核目標

  (一)農業統計報表制度

  理解:農業基本統計報表;農業專業統計報表。

  (二)典型調查與科學推算

  理解;典型調查與科學推算。    第六節 農村基層統計建設    一、考核知識點

  1、農村基層統計組織建設  2、農村基層統計制度建設和業務建設  3、農村經濟抽樣調查隊    二、考核目標

  (一)農村基層統計組織建設

  理解:開展農村統計工作的基本條件。

  (二)農村基層統計制度建設和業務建設

  識記及理解:農村基層統計制度建設的概念及內容;農村基層統計業務建設的內容。

  (三)農村經濟抽樣調查隊

  理解:農村經濟抽樣調查隊。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關于大綱與教材的關系:

  本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江蘇省自學考試委員會規范本課程自學的學習范圍、要求和考核標準的文件,是按照江蘇省面向農村自學考試實驗區農業記經濟管理類專業考試的要求,具體指導個人自學、社會助學與進行命題的依據。

  本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尹德光教授主編的《農業統計學》(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的內容編寫而成。目的在為自嘗得能盡快掌握課程考試內容的精髓提供最優化的途徑。自學者使用此大綱應當以學習教材為前提,以大綱所列的內容為主要范圍。本著“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的原則,對大綱中未作要求的內容,考生可作一般了解。學習中,按照大綱循序漸進地進行,力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關于考核目標:

  為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核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對各章節規定了考核目標,使自學應考者進一步明確考核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夠全面地有針對性分層次進行輔導,使考核命題時能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層次和難易程序。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等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名詞、概念的意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能正確掌握有關概念和理論的區別與聯系,并轉化成實際工作的能力。應用: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能針對問題進行正確地分析與判斷,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能解決具體問題。

  針對考生的情況,目標要求基本掌握本課程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避免了大量分析性的運算,著重考查對農業統計的認識。    二、推薦參考書目:

  《農業統計學》(中國農業出版社)高耀主編。

  《農業統計》(修訂本)(中國統計出版社)晏森主編。    三、自學方法指導:

  在自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考生在全面系統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其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做到突出重點,掌握農業統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多聯系實際,鞏固和應用本課程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其所學。應加強對各個考核知識點內容的理解,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各方面的知識融為一體,做到融會貫通。尤其要注重對于與實踐結合緊密、有較強指導意義內容的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社會助學者應根據大綱的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的教材,對自學者應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方向。要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注意引導考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以提高實際的工作能力。正確處理好重點和一般的關系,注意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有條件的地區,社會助學者,特別是農村經濟的主管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自學者提供有關農業方面的統計資料和能夠從事實際際操作的場所,為其更好地把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試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4各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同時必須具有一定量的靈活題。

  本課程考試試卷采用的題型一般有: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各種題型的具體樣工,可參見大綱的附錄。    第四部分  試題類型舉例    一、名詞解釋:

  1、灌溉面積

  2、農村居民生活消費

  二、填空題

  1、設置農業統計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植樹造林的基礎,是保證林業再生產的前提條件。

  三、簡答題:

  什么是小康生活?評價小康生活質量的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四、計算題:

  某村集體豬場1990年初有種公豬6頭,成年母豬263頭,幼豬38頭,育肥豬205頭。年內購入種公豬2頭。繁殖仔豬2520頭,仔豬死亡26頭,仔豬斷奶后出售2150頭,補充成年母豬50頭,育肥豬肉240頭,育肥豬期內死亡5頭。年末實有未斷奶仔豬54頭。年初公豬的2頭,成年母豬的61頭,因不符合繁殖條件淘汰育肥。年內自宰自食肥豬5頭,出售肥豬369頭。根據上述資料,編制豬群頭數周轉表;計算繁殖成活率,全年飼養頭數,總增率,凈增率,肥豬出欄率指標。

  五、附樣卷兩套:    模擬沒試題(一)    一、名詞解釋(任選6題,共18分)

  1、森林覆蓋率

  2、農業固定資產

  3、間種

  4、森林蓄積量

  5、役畜

  6、農業商品產值

  7、農村經濟總收入

  8、貧困線

  二、填空題:(30分)

  1、農業機械設備是由______和______兩個基本部分組成。

  2、農作物分類按其產品的主要經濟用途,通常可分為______、油料、棉花、______、______、______、藥材、______以及其他作物等基本類別。

  3、分配法也稱______,是從分配或收入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算農業增加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農業增加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稅凈額+________________。

  4、用價格指數縮減現價農業增加值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應該遵循以下原則:______、全面性______、______、______。

  6、農產品銷售的渠道共有兩個,即______和______。

  7、__________是組織農業普查首先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8、物質生活消費又稱生活消費品消費,簡稱______,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是農會居民生活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起。物質生活消費可分為食品、________、________、用品、________等五類。

  9、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一般可劃分為貧困、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層次的類型。

  三、簡答題(任選3題,共15分)

  1、農產品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2、農村居民農庭總支出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3、什么是小康生活?評價小康生活質量的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4、農村住戶調查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四、計算題(47分)

  1、某農業生產單位4月1日有:豐收-27型號拖拉機5臺,東方紅-54型號托拉機4臺,紅旗-80型號拖拉機1臺;4月11日調入紅旗-80型號拖拉機1臺,4月16日調出豐收-27型號拖拉機2臺。試計算該單位4月月初月末拖拉機混合臺數和標準臺數,4月份拖攔機平均混合臺數和平均標準臺數。

  2、某村1985年和1993年谷物生產情況的資料如下:

1985年1993年
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 總產量(噸)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 總產量 (噸)
稻谷20380076.0206300126.0
小麥602400144.0554600253.0
玉米703850269.5906450580.5
谷子30135040.520240048.0
其他

  根據上述資料,進行谷物總產量增長因素分析。

  3、某農場五年期間開荒投資是:第一年2000元,第二年1500元,第三年1000元,第四年800元,第五年500元。新墾荒地從第六年起投入生產,每年的利潤額1000元,銀行存款年利率10%。則該農場開荒投資回收期為多少?

  4、某村1992年按當年現行價格計算的農業總產出196038萬元,當年各項支出如下:種子費5714元,飼料飼草費28886萬元,化肥支出19613元,農藥費163元,小農具購置費3903元,農用柴油支出2900元,制肥鄉農機服務站機耕費782元,其中350元為償還上年債務,支付灌溉站灌溉費682元,當年灌溉費欠交130元,支付牲畜防疫費1000元,支付農具租賃費900元,農業性郵電運輸費支出1500元。該村共有大定資產原值253000元,其中,農業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150000元,年綜合折舊率10%。另外,當年打機井2眼,投資30000元。其它農業生產性物質消耗25000元,農業生產對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其它勞務支出2900元。

  試根據以上資料,用生產法計算該村1992年的農業增加值。

  模擬測試題(二)    一、名詞解釋:(任選6題,共18分)

  1、墾殖指數

  2、實割實測法

  3、跡地更新面積

  4、功效系數法

  5、農業凈商品產值

  6、農村經濟純收入

  7、絕對貧困

  8、農產品銷售

  二、填空題(30分)

  1、農業機械按技術進步程度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這一分組主要用于研究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及其發展過程。

  2、我國種植業的統計范圍,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以外,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農作物產量抽樣調查,一般分為三個步驟進行,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4、農產品銷售的對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統計上的供需概念具有四個特點: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6、農業普查的方法有三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化生活服務消費簡稱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貧困有狹義貧困與廣義貧困之分,狹義貧困是指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廣義貧困除了包括___________外,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環境惡劣等。

  9、農村經濟抽樣調查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支重要調查隊伍。它主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調查總隊。

  五、簡答題(任選3題,共15分)

  1、農業中間消耗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是什么?

  2、農產品成本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3、農產品供給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4、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來源和具體內容是什么?

  5、我國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可比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六、計算題(47分)

  1、某村從15畝的小麥地塊里,抽取20個樣本用框測法進行實割實測。用開方法計算抽樣距離,試作圖表示樣本的安置方法。

  2、某農場“七五”期間新開墾了50畝荒地,各年的開荒投資為:1986年1000元,1987年750元,1988年600元,1989年400元,1990年200元,新墾荒地從1991年投入生產,每年可獲利潤約400元,銀行存款利息率為年平均10%。試計算該農場開荒投資回收期。

  3、某村1990年豬群變動情況如下表:單位:元

組別年初頭數本年增加本年減少年末頭數
繁殖購入轉入出售屠宰死亡轉出
基本母豬509752
種公豬617
仔豬40520105539555
后備幼豬121511016
育肥豬25038837413251

 各畜組平均體重測定為:仔豬20市斤,后備幼豬80市斤,成年母豬170市斤,種公豬220市斤,育肥豬135市斤,育肥豬出欄毛重150市斤。

  根據上述資料,(1)計算豬群培育產量和肉用活畜產量;(2)計算豬群培育產量生產率。

  4、某村1985年和1993年糧食生產情況的資料如下:

1985年1993年
播種面積(公頃)單產 (公斤) 總產量(噸)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 總產量 (噸)
小麥40012048000450300135000
玉米700250175000800400320000
高梁500300150000600600360000
薯類1201501800015035052500
雜糧130801040012015018000

根據上述資料,進行糧食總產量增長因素分析。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