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l></strike><strike id="1jt9v"><i id="1jt9v"></i></strike><ruby id="1jt9v"></ruby><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i id="1jt9v"></i></span><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video></span>
<span id="1jt9v"><dl id="1jt9v"><ruby id="1jt9v"></ruby></dl></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dl id="1jt9v"><del id="1jt9v"></del></dl></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th id="1jt9v"></th>
<span id="1jt9v"></span>
<strike id="1jt9v"></strike>
<strike id="1jt9v"></strike>
<span id="1jt9v"><video id="1jt9v"><strike id="1jt9v"></strike></video></spa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浙江自考00278社會統計學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278]社會統計學自學考試大綱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二OO三年一月

自學用書:《社會統計學——原理與方法》,張彥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社會統計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本科層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社會統計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方法論科學。作為一門工具性課程,社會統計學側重于闡明各種統計方法背后隱含的統計思想,以及這些方法在社會學研究和社會工作領域中的具體應用。第二部分 課程考核目標與內容一、課程目標社會統計學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在于使考生能系統地掌握各種社會統計方法的特點、應用條件及適用場合;理解各種統計方法中所包含的統計思想;從而培養其應用統計方法認識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二、課程目錄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社會統計資料的搜集 第三章 社會統計資料的整理 第四章 集中趨勢的量度:平均指標 第五章 離中趨勢的量度:變異指標 第六章 相對指標 第七章 時間數列分析 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 第九章 統計指數 第十章 推斷統計 三、課程內容第一章 緒 論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統計學的發展和研究對象;理解統計學在社會學研究中的作用;掌握社會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概念。考核知識點一、主要的統計學派二、社會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統計工作程序三、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四、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概念考核要求一、識記:各主要統計學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二、社會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統計工作程序(一)理解:社會統計學的研究對象(二)識記:社會統計工作的基本程序三、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方法(一)識記: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方法(二)理解: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的關系四、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概念(一)理解:統計總體、總體單位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兩者之間的關系(二)標志和變量1.理解:標志的名義與分類2.理解:變量的含義與分類(三)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1.識記:統計指標的含義與分類2.理解:統計指標與標志的關系3.應用:區分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第二章 社會統計資料的搜集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統計資料的種類和搜集資料的方法;理解各種統計調查組織形式的特點和適用場合;掌握四種不同的測量層次;掌握統計誤差的類型。考核知識點一、統計資料的種類二、搜集資料的方法三、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四、四種測量層次五、統計誤差考核要求一、識記:統計資料的分類二、識記:搜集資料的具體方法三、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一)識記:統計調查組織形式的分類(二)理解:普查的含義與特點(三)理解:抽樣調查的含義與特點(四)理解:隨機抽樣的具體組織形式(五)理解:重點調查的含義與特點(六)理解:典型調查的含義與特點四、理解四種測量層次的含義、特點與聯系五、識記:統計誤差的分類第三章 社會統計資料的整理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掌握統計數據的分組方法;理解次數分布數列的概念和種類;理解次數分布數列的影響因素的含義;掌握次數分布數列的編制方法;了解統計表與統計圖的繪制。考核知識點一、統計分組二、變量數列三、統計表四、統計圖考核要求一、統計分組(一)識記:統計分組的含義(二)識記:次數分配數列的含義與分類二、變量數列(一)識記:變量數列的構成與分類(二)理解:組距與組數的含義與確定(三)應用:組限的含義與確定(四)應用:組中值的含義與計算(五)理解:頻數密度的含義與計算(六)應用:頻數或頻率的累計三、識記:統計表的構成與種類四、識記:統計圖的主要種類、特點及繪制方法第四章 集中趨勢的量度:平均指標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熟練掌握各種平均指標的計算方法、特點、及應用條件;能選擇和利用合適的平均指標描述統計數據的集中趨勢。考核知識點一、算術平均數二、調和平均數三、幾何平均數四、中位數五、眾數考核要求一、 算術平均數(一)理解:算術平均數的含義與特點(二)應用:不同資料形式下算術平均數的計算二、理解:調和平均數的含義、計算及應用三、幾何平均數(一)理解:幾何平均數的含義及作用(二)應用:幾何平均數的計算四、中位數(一)理解:中位數的含義與特點(二)應用:中位數的計算(三)識記:四分位數的含義與計算五、眾數(一)理解:眾數的含義與特點(二)應用:眾數的計算六、各種平均數之間的關系(一)應用:算術平均數和眾數、中位數的關系(二)識記: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調和平均數的關系第五章 離中趨勢的量度:變異指標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熟練掌握各種變異指標的計算方法、特點、及應用條件;能選擇和利用合適的變異指標描述統計數據的離中趨勢等數量特征。考核知識點一、極差二、四分位差三、平均差四、標準差五、異眾比率六、變異系數七、峰度和偏度考核要求一、理解:極差的含義、計算及特點二、理解:四分位差的含義與計算三、平均差(一)理解:平均差的含義與性質(二)應用:平均差的計算四、標準差(一)理解:標準差的含義與性質(二)應用:標準差的計算五、識記:異眾比率的含義與計算六、變異系數(一)理解:變異系數的含義、類型與作用(二)應用:變異系數的計算七、識記:峰度和偏度的含義與測定第六章 相對指標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相對指標的含義與作用;理解相對指標的不同表現形式;掌握結構相對數、比較相對數和強度相對數等三種相對指標的計算和特點。考核知識點一、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二、相對指標的種類考核要求一、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一)理解:有名數的含義(二)識記:無名數的具體表現形式二、相對指標的種類(一)理解:結構相對數、比較相對數和強度相對數的含義與特點(二)應用:三種相對數的計算第七章 時間數列分析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時間數列的概念和種類;了解時間數列編制的原則;掌握時間數列指標分析的各種方法;掌握長期趨勢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考核知識點一、時間數列的種類和編制二、時間數列的指標分析三、長期趨勢分析考核要求一、時間數列(一)識記:時間數列的構成(二)識記:時間數列的種類(三)應用:時期數列和時點數列特點(四)識記: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二、時間數列的指標分析(一)識記:發展水平(二)發展速度:1.理解:發展速度的含義與特點2.應用:發展速度的計算(三)應用:增長速度的含義與計算(四)應用:平均發展水平的計算(五)應用:增長量與平均增長量的計算(六)應用: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的計算三、長期趨勢分析(一)識記:隨手繪法的含義與特點(二)應用:移動平均法對直線趨勢的擬合(三)應用:半數平均法對直線趨勢的擬合(四)應用:最小平方法直線趨勢的擬合第八章 統計指數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理解指數的含義和分類;掌握加權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掌握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的原理。考核知識點一、統計指數的含義與分類二、加權綜合指數三、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考核要求一、理解:統計指數的含義與分類二、加權綜合指數(一)應用;用派氏公式編制質量指標加權綜合指數(二)應用:用拉氏公式編制數量指標加權綜合指數三、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一)應用:總量指標的兩因素分析(二)理解:平均指標的兩因素分析第九章 相關與回歸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相關關系的種類與表現形式;掌握定類、定序、定距三種不同層次變量相關分析的方法;理解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聯系;掌握線性回歸分析的基本原理、參數的最小二乘估計法等。考核知識點一、相關關系二、定類變量的相關分析三、定序變量的相關分析四、定距變量的相關分析五、回歸分析考核要求一、相關關系(一)理解:相關關系的含義及種類(二)識記:相關關系的表現形式二、定類變量的相關分析(一)識記:列聯表、λ系數和τ系數的含義(二)理解:削減誤差比例的含義三、定序變量的相關分析(一)識記: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二)理解:同序對、異序對、同分對(三)理解:肯德爾等級相關系數、肯德爾和諧系數、Gamma系數和d系數四、定距變量的相關分析(一)理解:積差系數的特點(二)應用:積差系數的計算五、回歸分析(一)理解: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的關系(二)應用: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三)理解:估計標準誤差的含義第十章 推斷統計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掌握正態分布的有關知識;理解中心極限定理在推斷統計中的運用;掌握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掌握總體均值和成數的單樣本檢驗;掌握區間估計的基本方法;理解抽樣誤差的含義和計算;掌握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系統抽樣等幾種常見的抽樣組織形式的含義、特點、適用場合以及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方法;掌握樣本容量的確定方法。考核知識點一、正態分布二、中心極限定理三、假設檢驗四、參數估計五、抽樣平均誤差六、樣本容量考核要求一、正態分布(一)識記:正態分布的數學形式(二)應用:標準正態分布的特征和概率表二、理解:中心極限定理的含義三、假設檢驗(一)理解: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二)應用:假設檢驗的步驟(三)應用:總體均值的單樣本檢驗(四)應用:總體成數的單樣本檢驗四、參數估計(一)理解:點估計(二)理解:區間估計的含義與方法(三)應用: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四)應用:總體成數的區間估計五、抽樣平均誤差(一)應用:純隨機抽樣及其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二)理解:分層抽樣及其抽樣平均誤差(三)理解:整群抽樣及其抽樣平均誤差(四)理解:系統抽樣及其抽樣平均誤差六、樣本容量(一)識記:影響樣本容量的因素(二)應用:樣本容量的確定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一、對社會助學的建議按考生平均每周接受3小時面授計算,本課程計劃需要18周,講授54小時。二、關于命題考試的要求1.考試方式:閉卷筆試,可使用計算器。2.試卷分數:滿分100分,60分為及格。3.考試時間:150分鐘4.試卷分數分配:識記部分約占30%;理解部分約占30%;應用部分約占40%。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欧美激情在线观看